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寥力 《当代贵州》2010,(18):33-33
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贵阳高新区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进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白洁 《学习月刊》2013,(17):35-36
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例如产业仍多处于低端制造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不足,制约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等。政府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打造湖北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宗文 《当代贵州》2010,(18):25-25
栗战书书记、赵克志代省长在贵阳调研时要求:贵阳高新区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质与量的突破。当前,高新区正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手抓扶持培育,一手抓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4.
祁豫玮 《唯实》2018,(5):29-3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的关键时期,审视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格局,最可依托集聚创新要素的平台在高新区,最有条件扩大先发优势的板块在高新区,最具潜力构建创新高峰的地区在高新区,高新区板块在全省创新发展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郑焱 《唯实》2013,(2):24-2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全球产业和技术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2009年以来,江苏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资强度,加快创新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全国领先,一批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和创新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总结了云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剖析了云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既存在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机遇。通过系统回顾全球价值链及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中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与升级现状,以创新国家高新区发展机制、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吸引外资为契机,探讨中国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通过全球价值链升级促进和推动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合肥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历经23年的建设和发展,合肥高新区在完成最初的"要素集群"向"产业主导"方向转变的前提下,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围绕八大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人才最为聚集的区域,产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随着全国各地的高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也就随之而生。合肥高新区与苏州、武汉、无锡等先发高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规划目标不够具体、人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人才载体平台尚不健全、人才的服务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建设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合芜蚌人才特区"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破解制约高新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如何规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推动高新区加快"建设中科智城,打造江淮硅谷",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新指标体系"来衡量,河南省高新区有不少方面亟待提高.河南省的高新区今后的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使高新区成为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基地;(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使高新区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三)坚持以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使高新区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强有力的引擎;(四)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高新区成为创新的先行区;(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使高新区成为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张毅 《新长征》2011,(6):26-2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施西强东进战略,滨海高新区以未来科技城建设为抓手,打造天津跨越发展的新优势。而正在建设中的未来科技城所打造的不仅是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机构集群。更腐负着区域发展科技引擎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正赣州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整体质量还不高,只有把握当前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竞争新优势,才有希望实现转型升级、追赶跨越。做好产业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主攻方向、发展路径、产业布局和发展对策。重点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稀土和钨的产业优势,加快形成钨材料和稀土新材料产业;依托江钨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铜铝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依托孚能科技、润物控股等企业先进的电池、  相似文献   

13.
那丹丹 《奋斗》2013,(9):45-46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省委书记王宪魁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谓培育壮大"新字号"即是对新材料、生物、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抢占高端,扩大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和就业拉动点。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横》2010,(11):61-6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国家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大连花园口经济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和支撑的产业,没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就谈不上新兴产业的大发展。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如果不能真正建立起区域的产业创新基础,不能尽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逐步失去低成本的优势,将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浙江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大的挑战。因此,增加技术创新投资,完善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正由原来的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等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低碳环保、低耗能、高效、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转变。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为此,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一、产业升级理论分析(一)不同部门和产业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促进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新兴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对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单项优势技术和产品,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已成为决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对政府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重视产业链的拓展,更要抓好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育扶持。建议进一步加强引导,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聚焦发展有市场、有前景、有优势的新业态,更加有效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抢占世界经济战略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中国国电集团,必须勇担责任,积极作为。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电力工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有为 《新长征》2010,(7):9-11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决策。当前,全国各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形成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谁拥有了新技术,谁就抢占了制高点;谁拥有了新产业,谁就会率先形成新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要实,要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创新内容决定了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创新要素的多样性。构建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