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经历了奠基准备、探索形成、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和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西藏和平解放至今,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领导各族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5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在西藏这一特殊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发展和稳定问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西藏地区取得的宝贵财富,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利用政治渗透、经济掠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治,使党内始终没有形成既得利益阶层,为改革的启动减少了阻力;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条条"和"块块"的有机结合,使中国地方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成为改革成功启动的体制原因;前30年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进入近代以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先后主张过九种国家方案。作为一类事物和事实,这些国家方案凝聚着不同的政治诉求,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政治选择的多样性,也演绎了中国政治发展多样性选择背后的方向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方案演进的必然结果和逻辑延伸,是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必然性的集中表达。其强大的生命力、鲜明的特色性和寓于其中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某些重要共性,值得我们加倍珍视。破除"循环论"、"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等思潮对历史必然性的误读与遮蔽,揭示复杂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历史必然性,把科学理性、主动性、坚定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抉择、执着坚持和科学推进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政治要求。因此,从中共党史视野出发,对"两个维护"的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对于帮助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理解"两个维护"的重要性,增强"两个维护"的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主导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兵团政治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融合创新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现行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五个认同"思想高度契合。从多维度去明晰兵团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认知其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是实现兵团政治文化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通过理论、历史、制度、认同四个维度来分析兵团政治文化,对于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在邓小平的研究中,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等发展过程的一般概述性研究;邓小平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论述、关于"中国模式"的概念之争、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概念演变的研究;中国道路内涵、特征及与传统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比较的研究;邓小平与民族复兴理想、中国道路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的研究;中国道路中有关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及邓小平晚年对中国道路思考的研究。中国道路的研究拓展了邓小平研究的领域,是邓小平研究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基础,决定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最重要就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自贡市贡井区以"高举党旗、厚聚民心"为主线,以"清风筑廉行动"为载体,持续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要坚定"两个维护",筑牢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前后约三年的时间里,《纽约时报》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文章近百篇,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内部政治动态;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政策与动向等.报道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及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政治倾向性,反映了美国媒体报道的非客观性和虚假性,也反映了美国政府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美国媒体被政治绑架、沦为霸权主义工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中共政治思想史是中共历史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两大学科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一方面,中共政治思想史以中国共产党在诞生、发展、成熟过程中整个“心路历程”为研究对象.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共的政治思想又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一支,有着从非主流到主流、由从属到支配的发展脉络.其对于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潮和政治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围绕西藏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思想、要求和措施等。具体可概括为:牢牢把握政治为主;坚持慎重稳进的基本原则;把发展经济、让人民富裕作为治藏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用好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推动实施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战略举措;加强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反对西藏分裂等。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为西藏的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建设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秦正为 《探索》2012,(1):8-1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与体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条件,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鉴戒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实践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这一制度体系的形成是个历史性的过程,新中国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本质,而且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指明了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又提出了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要发展,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的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县域政治生态不仅是群众观察整个国家政治生态基本面貌的  相似文献   

15.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当下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念是影响中国当前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梳理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钥匙"。中共民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博采》2008,(7):41-47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因其与内地相距较远,交通不便,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军未进驻西藏之前,西藏的局势较乱。特别是分裂主义分子想趁机分裂祖国。针对这一情况,中央的方针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争取上层,影响和团结群众,保护守法的喇嘛寺庙,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风俗习惯,亲密团结这个民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集中打击帝国主义及其忠实走狗——亲帝分裂主义分子。"贺龙坚决执行中央这一方针,在打击分裂势力,促进西藏和平解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把合作作为解决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把和平、发展和合作相提并论,这一新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合作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和创新。在合作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将以自己的发展来推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成为国际政治中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3)
<正>西藏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和主战场,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藏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夯实了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为巩固党在西藏的  相似文献   

19.
闫东伟 《世纪桥》2010,(5):24-25
在我国政党制度格局中,有一支有别于任何国家、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这是我国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的民主党派在新时期给予的法律上的定位。2005年,在我国政治术语中首次出现"党际和谐"一词,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与民主党派就已经有了和谐的基础。文章主要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方合作、和谐的关系进行梳理,展示政党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民族干部培养的60年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真正实现了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及走向富裕安康生活愿望的60年。其中,党和国家对民族干部培养的高度重视,这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政治组织基础;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这是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思想理念基础;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胆选拔重用,这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实践基础;西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社会文化基础;各省市的大力支持是西藏民族干部队伍发展壮大的社会空间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