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馅饼"还是"陷阱"?】 世界银行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它的意思是说,当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攀上中等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的平台后,会面对两难局面。一方面是工资水平提升后,失去了低廉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另一方面是尚未有足够实力,在尖端技术研发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两方面的夹击会形成“陷阱效应”,中等收入国家因此会面临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并可能长期走不出来。  相似文献   

2.
王韵 《前沿》2013,(9):89-94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型。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体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分析了中国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和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需要建立、发展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与此相对应要有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跟进,而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积累,所以就主要问题而言,应对措施有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升级、创新和科技进步以及发展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顺利实现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其关键因素在于东亚网络生产体系的生命力如何.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具有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内生形成机制,但人口红利的消失、要素成本的上升并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能否像日韩那样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顺利地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要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和逆转.根据中心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在长期中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东亚网络生产体系所受到的外部冲击不可能持续.因此,由外部冲击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以区域网络生产体系为依托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田春生 《人民论坛》2013,(8):6-7,256
中国需要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加以高度的认知和关注。尽管目前尚难断言我国正在陷入所谓"转型陷阱",但是需要承认,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跨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存在更多的困难,这使得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5.
<正>41.厉以宁: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实际包含三个陷阱:发展制度陷阱、社会危机陷阱、技术陷阱。但是中国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提出了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突破:第一个突破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突破是解放了劳动力。第三个突破是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国经济再也不可能倒退回去。十八大以后各方面的改革都在进行,所以中国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不可能的,中国正在变化,而且变化会越来越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经济网,2017年7月25日)  相似文献   

6.
谈中等收入首先要做好三个估价 对比较小的经济体而言,"中等收入陷阱"的意义及相应的对策,是容易回答的,但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的经济体,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陷阱"及如何据此制定相关的政策就变得非常复杂。国内已有相当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指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向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反而使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社会陷入动荡甚至崩溃.经过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629美元,已经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陷阱”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部分典型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例,在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成败经验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玉环县为例,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能否避免大多数后发国家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瓶颈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我们借助于转型社会学的理论,从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联动关系出发,指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无法为经济转型提供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提出要以社会转型助推经济转型,进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进入了"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不断积累,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以消化过剩产能、优化供需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为目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家孙立平在其主笔的清华大学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转型陷阱"这一概念,以别于近年中国学界热论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份刚发布不久的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前者而非后者。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步入中高速且缓慢下滑的时期,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西部地区可以从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入手,重点改善要素供给,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完善社保体制等,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矛盾亦随之爆发,中等收入陷阱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境不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调整,“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因为中国所面对的是至今为止很少有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逾越的一道门槛,即“中等收入陷阱”。何谓“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顺利渡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做法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是众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培育和发展中产阶级,注意平衡居民的收入分配,重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等措施,成功地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台湾地区的做法、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441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我国已步入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将向高收入国家跃升.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规避我国“中等收入陷阱”应主要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的格局,具体对策是: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转变为共享式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大力支持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促进就业来控制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对再分配领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小心"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最近再次成为热点。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政协天地》2013,(8):51-52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有的国家却不能?像拉美一些国家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从19世纪70年代工业化开始起步,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增长和后来的停滞甚至倒退,至今仍未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其中一些共性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进程中,巴西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模式低端、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等原因,使前期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导致巴西经济增长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突破现代化发展中的一系列根本性桎梏,选择适合自己的良性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樊纲 《小康》2014,(7):19-19
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看看那些在中等收入阶段停滞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的收入高于技术。大家通常的说法是一个国家虽然收入到了中等,但由于体制的限制、各种问题没有解决,生产力提高的速度放缓。因为中等收入,失去了与低收入国家的竞争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不下去。与此同时,又没有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于是,高不成低不就,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都发展乏力,形成产业空心化,掉入陷阱。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4,(6):68-68
韦鸿、马敬桂在《政治经济学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认为,以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为主导的收入增长,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非常有效,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与收入的终极意义偏离,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是确立以消费内需为主导的收入增长方式,变投资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修改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完成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