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我们如今是生活在“圆”的世界之中,也有人说,我们是挣扎在“网”的社会里,而我却说,每个人都是运转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中。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发“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的感叹,一个“围”字圈就了大千世界纷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这种紧张的人际关系氛围的产生,皆为受制于社会上各种各类的“圈”。一日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圈。在远古时代,人类按血缘划分人际关系,但当人类进入丁以地缘划分人际关系范围的时代,就产生了以  相似文献   

2.
人才学青年学者孔祥国同志新近完成一部书稿《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这是一本很有闯劲和创见的著作,值得为之鼓劲。 对于多数人事工作者来说,“资本”这个概念是从马克思那里听到的。因为这个巨人给我们留下一本煌煌巨著——《资本论》。但是,把“资本”二字与人事、人才工作联在一起就有点感到别扭,怎么人成了“资  相似文献   

3.
"人事"一词的学问很深。人生事,事牵人。单单说人还好,单单说事也还好。但当人与事碰在了一起,就要复杂许多。  相似文献   

4.
劳斌同志:修身使人高尚,使人能成为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用之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就我耳闻目睹的情况来说,往往又使人产生别种想法。传统的修身现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两条列在前面。所强调的意思是:与人共事要讲“忠”,即忠诚、忠实;与人相处要讲“信”,即信用、信誉。这些意思,就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仍不失为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原则。可是,眼下一部分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复杂。你讲“忠”和“信”,他搞“假”和“骗”,有时弄得吃亏还不知道是怎么吃的。有的…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自古以来,鄂伦春族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林中之民”。关于“鄂伦春”这个族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在鄂伦春语中,“阿伦”指山,“千”是指人,“鄂伦春”是“阿伦千”变音而成。目前很多本民族人认同这种解释;另外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在近代史料中对鄂伦春族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新生村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段的低山丘岭区,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地理上位于北纬50度以北,与我…  相似文献   

6.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摆平”。何谓“摆平”?有一位圈内人士这样解释,“摆平就是水平”,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关系需要处理,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非常微妙,处理“得当”,就会上上下下“摆平”,左左右右“摆平”,时时事事“摆平”。靠此,别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或无法做的你做到了,而且做得漂亮,这岂不是水平的体现?君不见,水平高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这是一种怎样的水平?水平低者,木讷迂腐,不识时务,不谙世故,如此水平的人又怎能顺应“时代潮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7.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8.
“发展”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①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能到高级的变化;②扩大(组织、规模等).”在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此做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对于发展的解释,历来是发展心理学界的一个根本问题。长久以来,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人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艾里斯指出,这个观点在中世纪占着统治地位。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的不同而已。在社会上,儿童受到大人一样的对待。这种观点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末。…  相似文献   

9.
郭莉 《公民导刊》2007,(6):49-49
“老外”这个词从何而来,还真没有接触过,遇到一个较真儿的蓝眼睛,问:“外,是不是指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呀?”很是委屈还有点愤怒。为了平息那点萌芽中的愤怒,我说:“怎么可能!外就是外国人嘛,而且,中国往往对自己尊重的人,才加称老,比如为师者我,明明不老,还是要叫我老师。这是尊重!”中国人是否尊重“老外”们,我不知道,但是和老外一起逛街时,会发现“女人街”的东西平白地和“大都会”的价格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10.
说“和”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和为贵”的观点。《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的说法;宋代林逋的《省心录》中也讲:“和以相处,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这里都为古  相似文献   

11.
一、辞书仅释一个义项 “摩登”(英文modern音译义项)这个词,虽然现在使用的人少了,但,近四五十年来,却似死犹活。 鲁迅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一直用作各类学校语文课教材,更是高中、中师语文课的经典范文。文中有句云:“我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文中用了“摩登”,教学中师生都不免要接触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井禹潮 《前沿》2014,(15):205-206
“卡塔西斯”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进行定义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学界历来对这个词的翻译众说纷纭。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角度出发,以追索其内部逻辑为方法,就“卡塔西斯”一词的不同翻译和理解进行分析、评价,试图论证解释“卡塔西斯”的最好方式就是其本身。它并非如前人所论是过程性的词汇,而是经过“陶冶”“宣泄”“涤除”或“净化”后达到的境界。它是对人类悲剧情感的状态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鲁烟 《现代领导》2002,(4):42-42
谁都知道,快乐是很难量化的,因为快乐只是个人的一种感觉。但我非常喜欢“快乐总量”这个提法,我对发明这个词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4.
说“赋闲”     
记得过去读“贤书”时常见到“赋闲”这个词儿,当时觉得对“赋闲”者挺安逸,优哉优哉!而今自己也属“赋闲”之辈了。但我没有古人那种闲情逸致,也没有文人雅士优哉游哉之感,倒觉得闲得难受。何谓“赋闲”?西晋时有一个叫潘岳的人,为官多年,后来不知为什么辞官家居,用现在的说法可能因年龄关系退休了。此人颇有点文才,回到家作了“闲居赋”一文。这篇文赋究竟是赞闲居之美,抑或是抒不堪忍受仕途的污浊毅然辞官归隐,像陶渊明那样坚决不与仕族社会合作之情,本人没有查过,大概是赞美闲居之乐吧。眼下只说后来出现了“赋闲”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商业领域中,企业消费者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逆向思维的星火人回答:以前是“我怎么做能使消费者满意?”现在我们要让消费者说:“你怎么做才能使我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 人们习称外国研究有关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文学、艺术的学问为“汉学”,把从事这些方面人叫做“汉学家”。学术界也有将“汉学”称为“中国学”,将“汉学家”称为“中国学家”的。但是,,仍有不少人沿用“汉学”、“汉学家”这种旧的说法,结果出现两种并存的现象。这个混乱应加以澄清。愚意以为,“中国学”这个说法,比称“汉学”较妥,理由如下: 传统上的“汉学”一词,法语原文是sinologie;德语也是sinologie;英语是sinology。除了意为什么“学”的logie或logy的后半段外,上列两个词前半段均有sino是中国的意思,不是“汉人”或“汉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干栏”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栏”,这个名词见于汉族古籍文献上,是对古代南蛮部分民族居住房屋的音译名称。然而,有人竟把它当成汉语的方言名词,从而解释曰:干栏者,“以树干为栏也”。我觉得这种解释欠妥,违背了客观实际。新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1036页“干栏”条载:“唐时南蛮谓楼曰干栏。”《唐书·南蛮传》:“南平獠东距智州,户四千余,多瘴疠,山有毒草,沙风,蝮虫,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赤雅》  相似文献   

18.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德国希特勒的“纳粹主义”、“纳粹党”,长期被译为“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那是错误的,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正确的翻译应当是“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党”。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我建议,趁此机会把这两个误译纠正过来。 德语的Nazismus(纳粹主义),是National- sozialismus一词的缩写,而这个词则是由National和sozialismus两个词复合而成的。Sozialismus是个单义词,只能译“社会主义”,没有歧义。National则是个多义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