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服务管理一直是我国公共管理体系建设中相对较薄弱的环节。随着社会民众的民权意识逐步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平等意识逐步增强,对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此,杭州市上城区开展了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实践,目前在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还建立保障体系、信息化支持平台、绩效考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体系的实施与完善,实现了"权力规范,效益与效率并行"的总体目标。通过对上城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可以认为当前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中仍然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社会公众认识与支持度有待提升、标准适用性与操作性需要强化和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政府可以加强理论研究,争取政治支持,培育共同参与的社会各方力量,健全公共服务标准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购买服务的绩效,一方面要实现购买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设定需要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制订符合不同需求的购买方案,创新购买服务制度;另一方面,要实行以社会大众需求为导向的优化购买服务政策,用第三方评估机制树立购买服务的标准,培育壮大地方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各界监督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机制,也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转变政府职能,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以"万、千、百人"就业项目转制整合后成立的综合协管服务中心及综合公益服务社为典型,在有效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新模式。一、现状庄行镇共有社会组织109家,  相似文献   

4.
郭明 《理论导刊》2015,(2):16-19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政府自身能力的不断弱化,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它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完善是解决政府无法充分满足民众服务需求问题、消解政府服务体制面临困境的有效出路。N镇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案例表明,社会组织对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抑制和阻碍了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育。为此,政府应该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以使其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出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井西晓 《理论探索》2011,(4):110-112
政府网站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处于创新扩散的初级阶段,社会接受度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政府网站发挥公共服务作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进行政府网站公共服务设计,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提供完善的服务;实现政府网站公共服务管理的标准化,加快政府网站公共服务创新的速度;加强政府网站公共服务中的隐私保护,从而增强公众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2):103-109
"候鸟式"养老群体是现阶段我国养老压力失衡和多元养老模式发展不健全背景下出现的特殊流动群体。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传统养老观念转变以及迁入地气候资源环境优势,这一群体呈现规模扩大化、需求多元化、影响矛盾化等发展趋势,而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候鸟式"养老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与迁入地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凸显。这一供给矛盾亦可以看作"移民式"养老前期阶段所暴露出的潜在社会治理风险点,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既有的治理体系提出挑战。基于对三亚市的调研,分析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面对的问题和困境,发现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难以满足这一新兴群体的需要,政府缺位和社会补位不足是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为此,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社会治理体系中各个主体的应然性补位,促进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会霞 《学理论》2014,(8):56-5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单靠政府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需要社会组织承担以往政府不能、不宜和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困境,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如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社会协同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完善监督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完善政府购买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共需求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是与公共需求的变化相适应的。本文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型需要、安全型需要、享受型需要和发展型需要。中国目前公共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安全型、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政府公共服务精细化、标准化是这一需要变化的必然要求。政府应通过了解需求、整合需求和引导需求,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联结民心。近些年来,长株潭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精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仍有差距。都市圈居民十分关注政务服务和教育,其中教育不公是热点。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商机制、在公共服务标准方面达成更多共识、深化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合作、加大资源配置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和主人,社区公共服务的根本目标应是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需求。通过对全国农民需求的调查得出,我国农村社区公共需求具有广泛性、迫切性、地域性、非均衡性等特点,而现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忽视了居民公共需求的上述特征,造成居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错位。结合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关限度,应从农民的公共需求出发,满足农民的需求为目的,推进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社会活力提到了国家战略方针的高度,表明社会活力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之一。在一定意义上,社会活力源于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但在现有的公共服务体系中,以政府为单一主体的服务模式既满足不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束缚了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热情。公共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政府需要从"经济发展型"政府回归到"服务型"政府,向社会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领域,让社会主体有自主参与和选择公共服务的权利,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一切社会主体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从源头上激发和保持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4.
国外社区服务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服务在世界各国都倍受关注。尽管在概念上它们的界定各有侧重,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在内涵上是相通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社区是开展工作的地域范围;目的是发现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需要通过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和开发社区资源来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以满足员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大胆探索集矿区综合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专业服务和志愿者服务"四位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模式,持续提升基础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矿区内外环境更加和谐。创新思路,在践行民生思想上发挥引领作用矿区是油田员工群众的共同家园,矿区服务系统是践行民生  相似文献   

16.
社区公共服务的提供是基层公共组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或者说适度扩大街道办事处权限的城市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这一组织层级不仅需要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事项,还要和社区组织一道协调处理好基层存在的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更是和小区居民沟通最多的部门,提高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的建设,使社区自治组织真正站在居民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尽可能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要,是推动社区组织和谐发展的重要阀门。  相似文献   

17.
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破解当前公共服务供给困境,构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社会需求和资源支撑等视角出发,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项目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晋升激励是引致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领导支持是驱动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在创新的代表性路径中,公民参与和媒体报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本身的难度对创新工作的影响有限;行政主导型、需求诱发型和多方互动型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时选择的主要路径模式。未来中央应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热情,降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政府进入门槛,同时应注重激发公共服务创新要素组合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史军 《理论探索》2024,(1):95-101
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聚焦于公众尤其是空间劣势群体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的行动过程,从而将空间性接引到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之中,空间成为思索相关议题的重要切口。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趋势、标准化的效用边界以及可及性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空间转向已成定局。然而,由于偏远乡村或边疆地区的居民获取和享用基本公共服务不得不面临前期成本较高、社会网络单一以及数字能力不足等空间难题,使其同时成为物理、社会和数字三个维度的空间劣势群体,从而引发空间非正义现象,严重制约建构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和效果。着力空间劣势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升,应从服务资源的空间适配、服务内容的空间生产以及服务效果的空间测度等方面入手,改善其空间不利地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共同富裕接榫,实现空间正义,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从"供给侧"角度谈高校工会服务质量的提升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立足本职工作、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尝试。本文在总结东北大学工会重视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多途径助力服务质量提升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议从优化顶层设计、注重服务内容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三方面来提高高校工会服务"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推动着政府公共权力由传统的强制属性向契约和服务属性转型,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凸显。与公共权力的本质要求相适应,政府公共服务应具备契约性、有限性、公共性及公正性等特征。在公共权力转型期,应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机制以及构建公共服务监督体系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