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国防教育,是以大学生为对象、以国防为内容、以教育为手段的特殊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清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严重威胁.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强化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军事理论课是高等院校国防教育中一门主要的公共理论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高校国防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国防教育当成了应付式教学,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还极为淡薄。要搞好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必须在领导重视、形成制度、师资培养和教育方向等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其完备的军事动员与国防教育制度值得我们观察与借鉴。本文从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国防意识灌输与系统的军事教育角度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借鉴这些做法,或许有助于我国国防教育与国民军事训练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月8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促进国防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防教育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全民性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10-110
定期或不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采取的做法。从总体上说,国防白皮书的功能在于:宣示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渲染某种威胁,达成政治目的;展示国防实力,实施军事威慑;增加军事透咀,建立相互信任;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 军队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它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第二,它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力量。把军队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和重要力量,首先是由军队在国防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决定的。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的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安全防卫的含义也已突破了单纯与军事相关的范畴,外延在扩大,内容在更新。而与之相适应的国防教育,其功能也在完善,内容也在丰富,教育对象也在拓展。形成了国防教育观的新发展。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出凝聚力传统意义上讲国防,主要指军事上的防卫;而现代意义上的国防,就不仅指军事实力,而且更包含综合国力。基于这一变  相似文献   

8.
法理学     
本书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法理学应以“一般法”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即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应省政协军队委员的建议和邀请,4月17日,省政协举行国防教育日活动。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出席并讲话。张连珍在讲话中指出,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  相似文献   

10.
点击要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徐才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以“勿忘国耻、强我国防”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首都高校学生进行了以爱国主义、国防教育为题材的诗歌朗诵。首…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一站在战略全局和时代高度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我国的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揭示了当代国防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这就是 “国防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且是全国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的事;国防不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职责”。“只要有国家,就有国防,国防教育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全民的终身素质教育来抓”。我们必须牢记江泽民总书记这一系列谆谆告诫。特别是透视世界之…  相似文献   

12.
何小明 《淮海论坛》2009,(2):49-49,5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需求和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全民国防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和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积极拓宽国防教育形式.是不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开展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深刻学习和领会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的实效.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应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防教育是凝聚民心、维护稳定、巩固国防的思想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着眼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以新的思路和举措积极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居安思危:21世纪的中国谁来保卫?本刊记者杨长征·引言·谁来保卫21世纪的中国?和平建设时期的人们尤其是新一代青年都应当自问和自警。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加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国防教育已刻不容缓。为深入探究有关问题,1993年8月25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主办,在京召开“国防建设与青年参与”研讨会。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年内开展的“青年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之四。研讨会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潘岳主持,来自国务院、国家教委、中宣部、人事部、总政、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和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专家和学者,就国防建设与青年参与的有关问题,国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综述部分发言观,久和内容,以飨读者。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国防为代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潘岳认为,只要这个世界依然划分为国家,就不能没有国防,不能没有国防教育。在和平发展时期,我们也不能忘记,必须以实力求和平,以国防保发展。强大的国防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条件。青年是现代国防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现代国防建设的受益者。致力和平发展,谋求安居立业,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面对世界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掀起的国防教育热潮中,人们正努力从“保疆界、护版图”的传统国防观的小圈子中解脱出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宏观的、整体的现代国防观念,即大国防观念。其基本特征,是放眼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国际地位,着眼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富强,从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中确立国防位置和形成国防观念。这一新  相似文献   

16.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公民活动,也常被纳入国防动员体系的范畴。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十分重视对公民的国防教育。早在195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将国防教育寓于各种教育之中,树立公民国家利  相似文献   

17.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指出,要根据官兵的不同特点分层施教,做到突出重点、因人制宜。贯彻这一要求,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灵活把握分层原则。防止和克服对象划分上的片面性在教育对象层次划分上,既不能一概而论,笼统地界定为某种层次模式,又不能一概而分,片面追求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一是着眼群体特征的层次性特点,坚持因人而分。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性格秉性不尽相同,不同层次官兵呈现出不同群体性特征。干部一般思想基础好,  相似文献   

18.
和毅清 《创造》2001,(2):43-44
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是增强国家向心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把它灌注到军队和民众之中,就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和生产力。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国防现代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下紧上松,党政教育存在“灯下黑”。一些地县、市在计划组织国防教育时,往往对所属单位要求很多,对如何抓好自身的教育研究很少,落实更少,成为“国防教育盲”。   2时冷时热,教育活动的开…  相似文献   

19.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在国防建设中承担义不容辞责任,担当重要角色。转变传统国防观念,加强大国防、综合国防观念教育等是新时期对新一代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胡勇胜 《传承》2012,(22):52-53
高校国防教育载体是指在高校国防教育活动中,承载和反映具有国防教化功能的要素或要素体系。国防教育载体按功能分,有激励性载体、启迪性载体、规范性载体和强化性载体;从形式的角度分,可分为物化载体和文化载体。这些载体具有承载性、目的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相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