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同志面前,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实现反腐倡廉要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党的宗旨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坚持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制度建设,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建设与享有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更注重调节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思想,从理论上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和内在要求;从现实中看,是由于广大农民,城乡无业、失业和下岗人员,以及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等困难群众在现阶段未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程中的职能作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向“公平”倾斜;建立全方位的困难群众保障体系;抓住影响共享成果的主要矛盾,解决民生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说明: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积极因素,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才能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已成为广大民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要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必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阶层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论断,对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实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应由以下主要部分构成: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慈善、社会救助等。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优化结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等科学发展途径,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硕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警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根本目标的重要承担者和实践者,在警务改革与实践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物化倾向,坚持"以民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警为本",激发和调动人民警察队伍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警务发展和建设始终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不断提高警务"人本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背景,本质上是探求一条有异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矛盾的必然性和两类社会矛盾的性质和区别以及解决这两类社会矛盾的方法。但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也有些不足和缺陷,需要我们客观科学地去评价和认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方法论原则来正确处理,树立正确的处理社会矛盾的观念,建立民主和法制的制度,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出狱人安置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出狱人安置工作需要对出狱人保护进行立法、建立出狱人保护组织、转变出狱人安置方式。同时改革现行的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出狱人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必须革新执法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必须公正执法,合理运用行政和刑罚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确保不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社会,是人们共同构建才能逐步实现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构成要素优化组合的整体系统;是一个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一致与和谐的关系。然而,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社会动员是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策略,也是政党的固有功能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社会动员,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党曾把社会动员视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新时期我们更应该提升社会动员能力,以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统一战线,其目的就是增强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服务的功能。本文就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挥统一战线政治整合功能,在规范有序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同时提高公民的民主价值观及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感。总之,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地位、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其重大地位、作用和意义在于抓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