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英学 《桂海论丛》2013,(2):116-120
"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一种负相关关系。目前,居于桂西资源富集区重要地带的河池市具有明显的"资源诅咒"倾向性,建议通过提升理念、发展生态经济、走循环经济之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制度规制等措施进行规避,努力使河池市走出"资源诅咒"的怪圈。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源头活水",是高等教育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精神园地。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当今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探讨,着重研究图书馆资源与学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关联,通过图书馆资源的发展创新以期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最终达到"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11,(9):52-52
"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立足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千方百计创新服务"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正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支撑服务平台"。这个由数据共享、仪器设施共用、试验基地协作、创业服务孵化等十大系统组成的平台,通过整合全社会的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聚集了3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热点资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厦大揭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厦门大学响应国家"2011计划"、整合校内外优质学术资源牵头组建的,参建单位为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心在组织架构、人员聘任、人才培养、科研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实行创新机制。在科学研究方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建立三个单位一体化学术资源共  相似文献   

5.
资源产业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资源的勘探开发初期、扩大生产期、高产稳产期、衰退直到资源枯竭的过程.据国家国土资源部调查表明,我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国有资源型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问题,发展现状和前景都不容乐观,国有资源型企业的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题中之义.本文重点探讨如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有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之路,处理好"国有"与"民利"的关系,国有资源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国有资源型企业科学发展与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升各城市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程度,对于实现该区域的协同创新和经济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选取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6年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网络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网络结构由"一核(武汉)多次(襄阳、宜昌、荆州、鄂州)"逐渐向"一主(武汉)两副(襄阳、宜昌)"的特征发展,武汉、宜昌、襄阳、鄂州、荆州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值处于上游水平;(3)板块一(仙桃、神农架、潜江、荆门、襄阳、十堰)属于"净溢出"板块,板块二(天门、宜昌、荆州、恩施)属于"经纪人"板块,板块三(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四(孝感、随州)属于"净受益"板块。应从多途径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通道"、增强"一主两副"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引导,提升湖北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7.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实证地分析黄石市摆脱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路径选择。首先,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以包括黄石市在内的20个国内代表性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效率角度确证了丰裕的矿产资源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亦即验证"资源诅咒"假说);继而,从三个方面,即资源依赖型发展对工业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创新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解释了黄石市"资源诅咒"困境的具体成因;最后,从创新主体系统、创新驱动平台和创新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黄石市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但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和障碍。为此,必须运用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创新循环经济制度环境、实施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注重科技创新等策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经济发展进入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城市是研发、人才、资金、技术、设施等创新资源的主要聚集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适应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是扎实推进"两创"总战略,实现以创新推动我省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1.
文山州广播电视台立足州情实际,整合节目资源、创新节目形式,把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突出主题、创新形式、横向联合、纵深发展,为社教节目开辟出一条新路子。创新社教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既要体现在生产方式上,也要体现在资源利用方式上。世界各国按不同国情、不同发展时期,选择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策略,我们称之为资源战略。这一资源战略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开采型"——勘探、钻井,向地壳深层要资源;第二类是"储备型"——封存本国仅有的资源,开采别国的资源,如在"全世界找石油";第三类是"再生型"——收集传统工业化过程中丢弃的"废物","再回收"与"再制造",这是应对资源短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国,重视选择资源再生战略,意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海口市琼山区利用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带动了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知名企业在激活人本资源、创新发展上各出新招。思科:每个员工的成功就是企业的成功;海尔:人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品牌”;春兰:资本组合是创建高科技企业载体的关键;宝洁:能力与责任感是构成企业知识资源的基本动力;科用:创新精神是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力量;微软:增强“危机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这些招数可供企业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政策信息     
《政策》2012,(10):95-96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印发近日,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根据纲要,我国文化科技发展将以"创新引领、促进融合。市场牵引、应用驱动。技术集成、模式创新。整合资源、统筹兼顾"为基本原则,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  相似文献   

16.
王剑 《人民论坛》2013,(5):232-233
鄂尔多斯模式是以煤炭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模式。初期,鄂尔多斯凭借资源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随着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其陷入了"资源诅咒"。文章认为,其走出发展困境、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在于,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改进机器设备,引进新工艺等方法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将资源密集型发展方式转变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孙璜清 《政策》2011,(4):74-76
黄冈市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之一,生态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来,为培育和发挥生态环境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从创新战略入手,在创新载体、创新发展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是推进湖北"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黄石、潜江、大冶、钟祥四市抢抓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转型,实现了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借鉴四个试点城市的转型经验,促进全省其他地区突破资源瓶颈,及早预见谋划,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湖北发展的又一次"弯道超越",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尹中卿 《小康》2013,(1):35
城镇化涉及到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涉及到"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理配置,因此要努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从单纯城市化转向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使城乡居民公平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季建业 《群众》2010,(11):35-36
<正>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