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嵌入中国政治,闪烁着多党合作思想的光华,成为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对今天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毛泽东、邓小平对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毛泽东侧重以统一战线形式实现多党合作,形成了“体制外合作”为本质特征的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多党合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着重从政治制度层面架构多党合作,形成了“体制内合作”为本质特征的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本文从“体制外合作”和“体制内合作”的内涵、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多党合作思想。他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证,阐释了多党合作的原则,说明了多党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并对如何在政权建设中实现多党合作进行了论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多党合作思想。他主张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对实行多党合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多党合作的途径进行了论述,为后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中共历届主要领导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成功地进行了伟大的制度创造和政治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是这一制度的奠基人,邓小平则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多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毛泽东思想的比较及其历史贡献等研究的成果颇丰,关于多党合作的研究是当代中国重大政治理论课题,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多党合作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历届主要领导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多党合作的思想。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政治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一大法宝。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有三大理论渊源,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三是西方政治哲学理念。梳理总结好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渊源对统一战线工作与当今实际相结合,推动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而且也是我国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周恩来对多党合作的理论建树及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年之际,献上此文,以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开拓者、多党合作制度的奠基者和多党合作理论的创立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中国建立多党民主联合政府看作是历史法则,折射出深邃的历史眼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毛泽东以苏为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展现出宽广的国际视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创立,为超越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一党制,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战略思维,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列主义的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统一战线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的许多关于统一战线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的科学论断以及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确立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地位、作用,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它体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毛泽东建构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是这一制度的奠基者,邓小平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概和战略眼光,在多党合作领域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精辟地阐述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的许多重大问题,完善发展了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理论,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得以确立并成为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一贯思想为指导,科学、全面地总结了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中,共产党和各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精神实质,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对进一步维护政治稳定,促进安定团结,推进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表1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更有其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团结广大劳动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和政党派别.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战略和策略问题。同时。在建立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过程中。共产党必须保持独立性和领导权。这是通过联合战线整合社会力量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实践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据。因此,马列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孕育而生的理论原点。  相似文献   

19.
64年前,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夙愿,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发布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纪元。去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总结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科学把握统一战线发展规律,提出了重要的"同心"思想,续写了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深入剖析"五一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原理,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和各个领域的方针、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同爱国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