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城市经济转移传统农业区的剩余劳动力来看,传统农业改造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其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迄今为止,传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村内部消化的就地转移方式;二是通过城市吸纳的异地转移方式。在早期资本主义的传统农业改造过程中,通过城市吸纳来解决传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则主要靠农村内部的消化就地转移。虽然如此,城市经济对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根据一项典型调查,目前,劳动力流…  相似文献   

2.
韩俊 《理论视野》2001,(2):20-23
一、农民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第二、三产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20多年时间,已有近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机会的压力和我国经济创造就业能力下降的实际, 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一是向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就业; 二是培育农村集镇、发展乡镇企业来消化劳动力; 三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和跨国流动; 四是加强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的供给; 五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业领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面临诸多困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题解”在农业内部,应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入手,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创业)渠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农村劳动转移已作了很大努力,但任务还十分艰难.应从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制度、扶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大力创业等方面,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就业风险是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且创新性地发现就业风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传导机制是间接的;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自身能力、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风险较大,形势不客乐观。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改善城镇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风险,以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平稳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非农产业扩容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推进效应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非农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农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非农产业扩容的对策思路,将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是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才能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性指标 ,西部地区要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只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增加农业收入或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 ,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空间 ,尽可能降低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创造条件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 ,创新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城镇支柱产业 ,普及 9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民培训工程 ,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演进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农村有1.5亿剩余劳动力不得其用,这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认真考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和特殊规律,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建国后,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积极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实行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50年代,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和区域间转移障碍重重。(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在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而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现规模经营。为此,需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实现农民增收、推动我国城市化追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异地转移面临着诸多问题,从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应以就地转移为立足点,并充分发挥政府在促退就地转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就业,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政府选择的视角,分析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实施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对当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涉及我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城乡人口就业和提高人口素质等等问题。而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后可以得知,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府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作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一方面是用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难觅。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工资福利等就业环境落后致使务工缺乏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其诉求多元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央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农民工外出成本增加,区域用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的问题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在农村人口流动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政府既是制度、政策的制订者,也是实施者.鉴于我国对农民长期的制度性歧视这一客观现实,政府应该为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一个公正合理、运作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化保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步入新世纪后,人们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中国的“三农”问题,这不仅因为其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面临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即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国内 9亿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支撑,中国就业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而入世后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又是基础薄弱的中国农业以及收入水平低下的中国农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事关大局 目前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仍然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在中国农业受人多地…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 ,农业劳动力过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农村推力和城镇非农产业拉力以及转移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为了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急需深化体制改革和进行有关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入政府工作议程,这是目前各地就业工作一个令人欣慰的重要变化。将“三农”问题纳入现代化的全局,将农民的“非农化”纳入就业工作的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空中通盘考虑,是考验各地决策者战略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大课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降低进城的门槛,取消了原来针对农民进城的一些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