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汉魏六朝诗坛的显著特征是新变,这也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重要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诗歌作品记名的普遍化、诗歌地位下移并保持平凡身份、注重形式创造、实现从歌诗到诗歌的转变.该时期诗风更迭频繁而较多个人色彩,"教化"意识相对薄弱而审美追求异常活跃,皆是以上新变诸气象的反映.以前正统诗论视六朝诗歌为代降的过程,并以梁陈两朝为诗歌史上最低谷时期,这种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认识汉魏六朝的新变特征和意义,有助于完善诗歌史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2.
处中唐之世,受崇尚主观的佛、道二教影响,受追求瘦硬的审美风尚濡染,受皎然主变诗学观的启发,孟郊诗表现出崇主观、尚瘦硬、求理致的新变取向。其"崇主观",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创造,从"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的认识出发,孟郊构拟了山水组诗以及与韩愈联句中的奇崛意象,奠定了"韩孟诗派"的险怪基调。其"尚瘦硬",主要表现在锤炼狠重有力的字眼,选用质地坚硬的物象和采用奇险斩截的形式。其"求理致",主要表现为借象明理、以情驭理和语参道佛。孟郊诗的新变取向,已开宋诗之先声。  相似文献   

3.
勃兴于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新感觉派小说,受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尤其是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刻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真切自然地展现意识流动过程,精细入微地剖示心理活动的演进轨迹及感情发展层次;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捕捉人物的瞬间感觉、感受,加以突出地点画或铺陈,从而探入人物心灵,获取对生活底蕴的某种领悟,具有特殊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儒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儒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儒学派".  相似文献   

5.
浅谈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的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同时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也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本文指出正由于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对高校的影响和制约主要通过对青年大学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尤其是清代中国的诉讼风气究竟如何,学界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本文选择了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四省(市)的清代地方志"风俗"卷作为样本,借此讨论帝国晚期的诉讼风气与诉讼心态.地方志中记录了大量"好讼"或"厌讼"的风气、诉讼类型以及作者眼中的"好讼"原因,不仅是我们据以研究清代社会诉讼状况的实证材料,同时也可以用以解读地方精英阶层对于诉讼所持的独特心态.  相似文献   

7.
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是受西方社会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和挑战的前沿阵地之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传播形式,将面临着哪些挑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又将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这便是本文力图探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这种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社会思潮作为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传播媒介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社会思潮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社会思潮对人们的影响,依据其不同的性质,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学生,由于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判断标准,易于受错误思潮导向的影响,因而更应该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东方大都市,自开埠起就受中两文化交融的影响,在图书出版业渐进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书籍阅读与书籍设计领域中独特的审美文化.尤其书籍设计,在鲁迅、沈从文、巴金、曹辛之、陶元庆、钱君匋等海上名家的文化引领和倡导下,融会贯通中西艺术,使得上海的书籍设计群体能够创风气之先,形成和奠定了上海书籍设计创意之高地.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电影导演在创作青春电影之时,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青春叙事呈现出继承、改写与新变的关系,是一种"新青春叙事"。具体表现为:以纠结于青春的"西西弗斯"为对象,在继承对"残酷青春"状态的摹写中呈现"假定性失忆"和"替代性转移"的新气质;以"悬而未决"的仪式抵抗为故事情节内核,通过回答"怎么做?",对第六代导演反复探讨的"为什么?"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回应和改写;受商业语境、大众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叙事呈现出资本符号化、喜剧性表达和跨地域书写等时代特征,具有新变意味。  相似文献   

11.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谢梅 《金陵法律评论》2006,(4):116-120,160
"工拙"源于"巧拙",最早用于评价人物性格的灵巧与笨拙;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专有名词首见于梁代;声律论的创始人沈约首次以"工拙"论诗,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工拙"论建构了中国古代艺术新的审美理论,丰富了中国的对立诗学体系,展示了中国诗意美学的意蕴,对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和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芙蓉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33-138,160
清代女性的小说通俗文学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女性身份和女性意识的产物。与西方女性小说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观照其特征。清代女作家虽然已经具有了呈现自我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冲动和愿望,但在与男权文化的抗争时却表现得软弱无力。这既与女作家身处的时代社会有关,又受制于她们自身对男权文学陈规的顺应和屈从。对韵文文体的社会文化含义的深刻认同、女性自我意识的遮蔽、人文精神的缺失、审美功能的淡化,构建了清代女性通俗文学写作的悲剧性情境。  相似文献   

14.
吕志兴 《法学研究》2011,(4):183-195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创新。南朝法制对北周、隋、唐有深刻影响,是隋唐法制的主要渊源之一,在编纂体例和重要制度创新、文明程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均不在北朝之下,学界流行的“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明代末年以研讨八股文兼及诗文创作的文社大量兴起,明末文学家大多经过文社的培养而享誉文坛,社团文人成为文坛的主要文人群体.作为备科举考试的社团文人,在社团内接受科举考试训练和八股文创作的学习,同时又从事诗文创作.社团文人的科举思维对他们的诗文创作具有深刻影响,形成明末文坛以六经为根柢的儒者古文.社团文人创作往往借鉴时文法入古文,或者借鉴古文法入时文,使明末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具有不同以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可分为承袭期、反正期、高涨期和汇合期四个阶段。承袭期注重描绘物象的外在形态,风格冶艳;反正期开始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朝着敦煌、盛中叟原创期咏物词的录城大道反正、回归;高涨期更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并在时代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家国身世之恨的新主题;在汇合期,家国之恨已成为咏物词创作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不同词派都注重谋篇布局、造语运典、仍律合韵之法,表明南宋后期雅化、诗化已成为词体创作的共同蕲向。  相似文献   

17.
明末骨鲠之臣澹归,入清寄身僧寮,托钵募化,隐忍以生.所著<遍行堂集>成为乾隆时期文字狱严令禁毁的对象,却也为当时以至近代以来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学者所鄙薄.从澹归本人对其集的态度来看,有卑之无甚高论、卑之不敢高论和足堪为世导航之三途.循此去考察<遍行堂集>,可见它在许多俗滥文字的表面之后,别有玄机藏寓,体现出深沉的民族情怀和执着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辞赋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均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他的辞赋积极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同时又重视辞赋的抒情功能和娱乐功能,重新确立了辞赋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谮散体文风向各种文体浸透的背景下,他以简练传神、以散御骈的行文风格树立了适应时代的美文标准,确立了文赋的地位,突破了不同赋体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9.
南北诗风的融合是南北朝诗歌向唐代诗歌发展的总趋势 ,而隋诗则是该阶段的重要一环。隋前期北方诗人的崛起 ,使得南北朝以来北方诗歌首次在诗坛占据主导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的诗歌创作在刚健厚重中融入了南方诗歌的精巧流丽。隋后期由于大批南人北上 ,因而出现了南朝诗风的复归。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在保持浮靡清丽本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北方诗歌的阔大沉厚。“北人学南”、“南人学北”,正是这种双向交流 ,推动着诗歌朝着南北诗风融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