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王强 《前沿》2008,(12):153-155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凸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选择,这既是理论发展的趋势又是现实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营造了“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与人文必将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中,哲学自身蕴含着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向度。在马克思以前,科学与人文朝着不同的方向的求索而走向分离;在绝对精神的范围内,黑格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赋予了哲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重规定性,使科学和人文得以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吴炜  李新慧 《岭南学刊》2009,(2):116-120
实证主义否认理解或解释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否认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亦可将理解还原为说明。传统诠释学则将诠释学限定在人文社会领域,实际上也否定了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或本体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在理解与说明、科学与人文、认识论与诠释学之间所设定的僵硬界限,宣告了科学诠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两种文化”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的对立是现代性的困境之所在 ,其实质是人文价值的边缘化和人类终极价值的丧失。这一深重的文化矛盾实质上内蕴于西方近代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中 ,表现为二元论和实证主义 ,表现为“心”与“物”的对立和学科帝国主义。因此 ,如何从哲学上揭示精神(“心”)的存在地位和存在方式 ,把握不同知识和文化形式之间的关系 ,是未来哲学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李道志 《求索》2007,(3):66-68
从历史起源上看,科学与人文原本一家。科学与人文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的基因:从经验出发,不迷信权威,勇于创造;以理性为依据;对想象力的依赖;对审美的追求;受伦理的制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的再度融合,有利于克服狭隘的专业意识,促进科学和人文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克服人的信仰缺失,促进人的自我健全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作出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马兰 《理论月刊》2012,(6):37-40
当今世界,信息化生存已经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就象人的物质性生存需要哲学关照一样,人的信息化生存也需要哲学的关照,而这一关照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信息哲学。信息哲学的兴起不但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相关,也取决于哲学家关注点与视界的转变。信息哲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哲学,成为科学与哲学对话的新领域,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李军 《求索》2008,(12):69-70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两大方式。总体来说,古希腊时代,科学与人文是一体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在启蒙精神中获得了新的统一;近代科学运用理性的方法,打破了神学的绝对统治,奠定了自身蓬勃发展的基础;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科学人文开始明显的冲突,形成了科学和人文二大文化思潮的对立,至20世纪中叶,这种对立愈演愈烈,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开始反思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二者的哲学关系。事实证明,将科学与人文融合起来是当今世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主导思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人文的价值。在管理学中,赋予管理以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任嫦勤  李明 《岭南学刊》2011,(5):110-114
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传统资源,儒家伦理在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的同时,由于儒家伦理的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儒学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贡献也是有限度的,需要对其给予现代性转换,儒学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才有进一步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致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科学哲学从研究文献和研究逻辑出发,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文化论哲学的研究理路。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背后的绝对实在不仅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柏拉图建立的命题。罗蒂揭示了这一命题自身的困境,以及由它导致的科学与人文、事实与价值之间相互分离的二元论。同时罗蒂在对“传统哲学”的“思考”、“质疑”和“批判”基础之上阐释了“自然”、“真”、“实在”的基本概念,人文、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后哲学文化的使命。其后哲学文化观凸现一种科学与道德“穿越”精神。  相似文献   

13.
真理标准讨论虽然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却是中国发展转向的界标,是全面的拨乱反正和一个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科学哲学在这个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论证作用.科学哲学在对科学思想资源运用的同时,也显现出同现代迷信、语录标准、僵化模式及其最新表现"两个凡是"针锋相对的精神,这就是科学的精神,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展现.而这一理解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活动中得到明确的理论确认,并且成为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理论月刊》2014,(1):189
正"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是2006年12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任为江畅教授。该中心以湖北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哲学一级学科以及省级优势学科、博士点学科伦理学为基础,以伦理学研究所、理论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湖北省伦理学会为依托,整合了校内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经济学、政治  相似文献   

15.
宋成剑 《理论月刊》2001,3(4):23-2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这种文化分裂是随着理性的突现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科学的分化、学科门类的独立、教育的过份专门化及社会定型化而 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罗蒂通过对古典实用主义及欧美传统哲学的批判与反思,建立起反基础主义的知识认识论;通过对科学主义、科学划界标准的批判,力图消解科学在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进而阐述了科学文化向人文文化回归的科学观;通过对传统的镜式符合真理论的批判,提出了无镜的实用主义真理观。这种集批判性与建设性于一体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学说是我们必须加以分析和领会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边缘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势必导致人文文化发展趋向边缘化,而人文文化发展的边缘化则为科学文化发展的中心化拓宽了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戏剧性的互换显然是与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推动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人文文化旧有的声音被科技大潮的巨响所淹没的喧嚣景象的背后,科学文化发展与人文文化发展之间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严重不对称局面,并导致两者关系失当的状况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成为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体现科学理性,而且体现人文关怀,它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意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以西方为主体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认识。一、科学发展观体现经济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科学发展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用科学的理念来定义发展,并确立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或利用科学的手段实现发展,并达到发展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涉及科学和发展两方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真理与认识论真理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把真理理解为在历史过程中解蔽出来的精神世界的敞开和澄明状态,并以此为立足点,分析介绍了他在精神科学真理中揭示出来的与科学世界不同的精神世界所包含的宗教、道德、趣味、美、善、语言、文化、自由和生命等方面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是关于“做事”的教育,追求的是“真”;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追求的是“善”。职业教育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应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本文从分析职业教育的误区入手,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实践上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