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 《公民与法治》2011,(23):18-19
近年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它不仅破坏了国家法令和党的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使农民由对少数村干部的怨恨转变为对党组织的不信任,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甚至激起民愤,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不断上访、还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围攻政府机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践踏了农村基层民主,削弱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余思洋 《法制与社会》2011,(20):141-142
村一级在党和国家的组织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村官——这些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虽不是吃"皇粮"的政府官员,却要做一些政府官员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农村建设投入的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之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村官掌握的资金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腐败案件也随之逐年上升。"村官"职务犯罪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当地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村官在社会建设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之而出现的村官违法犯罪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严重破坏了党群关系,助长了腐败风气,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的职务犯罪常常是激化农村社会矛盾、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导火索。因此,研究村官职务犯罪问题,探讨其法律适用,为打击和预防该类犯罪提供理论支撑,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期"案例工坊"选取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的研讨成果,以期对检察实务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问题是党中央每年关注的头等大事。农村稳,国家稳;农业好,国家好;农民富裕,国家富。"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三农"问题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村官问题。从位阶上说,村官不算什么"官",但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神经末梢",村干部的地位、作用不容小视,出现问题也不可小觑。近年来,司法反贪部门查处的村官贪腐案件中不乏小官巨贪。有的村官贪腐案甚至酿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事件,真可谓村官不好,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5.
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我国农村社会的一笔巨大政治财富,这支队伍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些作为“村官”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未能抵抗住各种诱惑而走向违纪违法,甚至跌进了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经济犯罪分析与思考王青华近年来农村中的经济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思茅地区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办农村经济案件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当前农村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7.
“村官”虽小,但权力不小,而且一旦产生腐败,其社会危害性往往较大,也是引起农民越级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亟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2007年河南省鄢陵县检察院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196件,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158件,占受理总数的80.7%。涉嫌贪污120件,挪用30件,其他8件,反贪部门立案16件。通过对2004—2007年本院办理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梳理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10):225+227-225,227
"村官"虽小,影响却大,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但从近年来我区的司法实践上看,"村官"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贪腐手段花样翻新、涉案金额持续上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因"村官"腐败引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一个严峻问题。"村官"腐败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和现实原因,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村官"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对"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具体手段、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从加强监督权方面探讨遏制"村官"腐败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经济犯罪问题日趋显得严重,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尤其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到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经济犯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必然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加上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正是经济犯罪高发的阶段,因此做好农村地区经济犯罪的研究对维护我国农村治安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以临沂地区农村经济犯罪状况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建议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涉众型经济犯罪由于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破坏。为构筑和谐视野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对策,威海中院对全市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审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建议,以求准确把握涉众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行政案件高申诉上访率引发的思考当前,行政案件申诉上访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行政审判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2009年全国法院新收刑事、民商事、行政一审案件6688963件,行政案件虽然不足2%,但行政申诉上访案件却占了全部来京申诉上访案件的18%左右,比平均值高出8倍,绝对数已经超过了刑事和执行。行政案件申诉上访问题,事关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商业贿赂型经济犯罪发案呈上升趋势,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破坏了我国社会运行秩序的稳定。对商业贿赂型经济犯罪的侦查是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针对现阶段商业贿赂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该创新侦查思维,深挖线索,树立窝案、串案意识,注意协同作战并且要善于从在侦的其他经济犯罪案件中深挖扩案,最后成功侦破商业贿赂型经济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现象突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借机侵吞、占有、挪用公共财产,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上访、越级访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却明显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的治安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因此正确处理农村社会的治安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华安县地处山区农民、山民居多,故本文以华安县故意伤害案件为切入点,通过对该县故意伤害案件现状的分析,以期寻求一条降低农民故意伤害案件频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涉法上访案件,案情复杂、涉及面宽、处理难度大,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难以保障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2004年以来,我院根据上级部署,认真开展涉法上访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积极探索解决涉法上访案件的方法途径,取得了显著效果。截止到2004年11月,我院运用"五解法"排查的7起涉法上访案件全部息诉结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排解法 我院在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实践中,逐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当前,从农村治安状况、农村上访和诉讼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王之岩近年来,反腐败斗争在全国逐步走向深入,检察机关在查处城市重点部门,重点案件的同时,还把查处严重经济犯罪的触角向乡镇站(所)及农村集体经济领域延伸,相继查处了一批侵吞集体经济,吞噬农民血汗、肆意加重农民负担的严重经...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历来备受重视和关注.通过对受理的举报线索进行梳理和深入分析,涉农信访上访现象呈上升趋势.因此,妥善处理农村举报线索,己成为当前打击农村经济犯罪、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检察工作实践,就农村举报线索查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涉法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群体上访、反复上访、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激增,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召开了全国法院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根据《全国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提出当前全国法院开展集中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运用角色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这对于大学生"村官"更好的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