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批判是站在人类命运深切关怀的高度,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出发,剖析了资本运动蕴含贫富“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彰显了历史性和超越性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特质;从现实逻辑来看,马克思深刻剖析资本内在逻辑导致的发展悖论,并且展望未来,设想将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内在统一于社会实践,一方面是共产主义理念的逻辑展开,另一方面也是实践层面规律的揭示,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路构思、价值诉求等提供了方法论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运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地位、实质所在、具体内容、表现形式、消灭途径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资本特权现象和关系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具体为:资本的逻辑悖论造成了资本特权的二重性;资本特权是整个资本的持有者平等地压制全体劳动者的特权;资本特权体现为资产阶级凭借资本支配一切领域的权利或权力;资本特权是以消灭阶级特权、实现抽象的自由平等的形式出现的,具有虚伪和欺骗性;资本特权的彻底根除取决于以资本为中心的占有方式和运行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承认问题研究,为深化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权力思想,从而全面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资本运动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新视角。马克思从主体性承认、劳动承认、价值承认三重维度出发,对资本权力思想进行重构,以深化对资本社会的整体性批判。阐释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的三重承认逻辑,一方面有助于深入挖掘马克思承认理论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驾驭资本逻辑提供启示,明确资本运动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以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运动有着否定性与肯定性并存的两面性:资本的肯定性就在于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资本的否定性在于资本本身的反人性、反历史以及最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本性。但即使是资本的反人性问题,马克思在批判异化时,承认了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马克思还认为,资本的文化逻辑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即自由时间的现实性存在,这是更深层次上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治国理政的高度政治智慧,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思想——正确评价资本作用、科学解释资本运动、高度肯定无产阶级战胜资本的力量——的创造性运用。从历史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规制资本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蕴涵的高度历史主动精神。从现实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廓清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克服“脱实向虚”,规范发展数字经济;消除市场壁垒,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价值逻辑上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反映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追求,蕴涵着祛除资本逻辑遮蔽人性的价值承诺、促进利益分配公平正义的价值规范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对现代形而上学基本建制和对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生活形式的双重批判中,本质重要的体现了其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在具体的感性活动(实践)中的切合与贯彻,称之为历史——实践——价值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应把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核心领会为历史的、价值的、实践原则,并依循这一原则来理解和浅析马克思发展理论的本质特征和当代意义,由此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是一种历史性、总体性、全面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系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基本特征、社会危机、动力机制、发展逻辑,即现代性的直接动力是资本逻辑,精神动力和批判武器是历史唯物主义,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片面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企业主的来历、原始资本的来源、企业利润的去向三个方面 ,可以判明今天的非公有制经济不同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初期的私有制经济。因此 ,不能用当年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眼光来对待今天的非公有制经济。今天私营经济的作用和特点 ,即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维护国有经济主体地位 ;私营经济是逐步走向资本社会化的 ,是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相统一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生成的最根本原因是资本。资本在催生现代性生成的同时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将现代化带入一个无法预测的、难以把控的风险社会。因此,要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社会,就必须克服资本扩张的逻辑悖论,彻底颠覆以"物"为中心的社会发展逻辑。就当代中国而言,在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必须用社会主义力量将资本纳入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时代,以内容和社交为中心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向“短视频+直播”的社交电商转型,其中以内容类社交媒体平台的电商化转型模式最为显著。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社交电商引发了数字技术异化、消费异化以及交往异化问题。本文以小红书、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类社交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马克思资本逻辑探究社交电商平台的异化现象,并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价值观层面提出引导社交电商平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矫正路径:以制度优势规制资本逻辑,防止社交电商平台资本野蛮生长;扬弃数字技术的资本统摄,以人为本发展社交电商平台;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营造健康的社交电商生态。  相似文献   

11.
合作共赢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是从习近平主席把它当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思想中引申而来的。根据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要求,合作共赢理念的本质内涵应确定为以平等对话和相互包容的方式推动世界人民的普遍社会交往,并在普遍的世界交往基础上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结论也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反思以往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它不过是西方地域性文明发展理念在经过殖民扩张运动和经济全球化运动这两次世界性运动推动下不断升华、不断普遍化的产物,它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逻辑。马克思通过批判资本的扩张逻辑而为人类提供了共产主义文明发展理念,而合作共赢是共产主义文明发展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有关精神生产与"世界文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资本主义文化批判内容,从而引出更为深层的资本逻辑问题。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突破资本逻辑的掣肘。在以《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本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真正驾驭与超越文化发展中的资本逻辑,探求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路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出发,可以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探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人的需要理论明显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最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实现了对人之需要的全面具体地把握。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发生学逻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必须从"具体整体性"的高度关照人的需要问题,树立能力本位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研讨会述要战勇最近,江西省经济学会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研讨会。现将主要观点述要如下:一、如何理解资本一种意见认为,研究资本必须忠实于马克思的原著。马克思首先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中展开自己的思路,进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论坛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现实表现;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定位与意义;三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新趋向。此次论坛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三个角度出发,全面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展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萌芽于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根据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指出世界市场的开拓把各国卷入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之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为全球化理论奠定了探讨的基础.19世纪中叶,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及其内在规律性,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统治和经济剥削这一历史运动的表达方式,是资本对世界的征服.在马克思晚年,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沉寂,促使其关注东方社会,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提出"跨越论",希冀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提供新的社会发展模式.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视野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渐进,整个思想脉络的发展始终和当时的革命实践紧密联系,体现了其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不但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对运作的原则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告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必然犯共产风的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归根到底是要解决一个按比例发展的问题,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其外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资本的增值本性未变,资本逻辑一方面作为拜物教的社会历史根源,另一方面同拜物教相“耦合”推进资本的增值。在数字时代,数字劳动依然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数据”成为资本增值得以实现的载体,与之相对应而衍生出了数字拜物教,在同数字资本逻辑相“耦合”中不断模糊劳动与休闲的界限,实现了对数字劳动的隐匿性剥削。消解此类剥削现象需从资本逻辑的破解入手,坚持马克思开辟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科学道路揭露其内在否定性,并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打破资本逻辑提供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地阐释当代中国所发生的深刻历史变革,要求我们发扬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精神传统,保持现代性文明自身发展的生命张力,发挥国家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普遍权威,规约资本与劳动、文明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构建财产权保护与法治自由的制度体系,把握批判与建构的双重逻辑,保持历史与伦理的内在张力,这是推进中国道路的基础性工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以市场法则、资本逻辑与财产权表达的内在统一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道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有生命力的哲学范式和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