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但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青少年犯罪继续呈上升趋势,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里我主要通过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吴茜 《学理论》2013,(18):384-385
道德教育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当代大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要根据"受教育者内部思维矛盾运动的规律",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具有主体性特征的道德思维培养模式;要遵循"德育过程受多方面影响的规律",构筑社会德育工作大平台,形成培养青少年道德思维的合力。在充分吸收与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如何建设当代大学生道德思维能力这一特殊思维样式做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华 《青年研究》2006,(1):31-37
本文依据山东两次(1999,2003)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当代青年面临的道德困境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针对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的当代青年道德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契合点”和道德教育的选择与提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2)
"性善说"是孟子对"仁"、"义"、"礼"、"智"的道德回答,对当今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今,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网络犯罪、浏览和传播色情资源、放纵言行和深陷数字化迷宫等问题。以"仁"的思想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义"的思想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礼"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约束言行、以"智"的思想引导青少年科学使用网络,是基于"性善说"的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观点总结。  相似文献   

5.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2):32-40
续上期二、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关的重要社会趋势在介绍了越轨社会学中的各种理论取向 ,以及它们关于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专门研究之后 ,我们希望能够回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境当中 ,讨论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社会趋势。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了青少年犯罪现象背后的重要社会趋势 ,如皮艺军把建国以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分别是 195 0年代中期和 1980年代初期 ) ,列为整个 1980年代和现阶段青少年犯罪高峰期的主要原因 (皮艺军 ,2 0 0 1:3 0 0— 3 0 1) ;而郭星华也把我国社会孩子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 ,列为青…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提升青少年人文道德素养,已成为当代教育界面临的严峻课题。正确认识中国的诗歌教育传统,扎实推进"诗教工程"进校园活动,对改变当今青少年道德水平下滑的现状,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高军,于卫军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机厂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整个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也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任务。现在,物质和精神的某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断裂”。在道德“断裂”的地方,人们饱尝了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8.
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能 《青年研究》2003,(11):30-37
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较完整地介绍了越轨社会学领域中有关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种种理论取向 ,结合对中国社会现实情境中可能影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现象的重要的社会趋势的分析 ,对各种越轨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评估。进而建构出了一个在中国社会情境中研究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整合性理论框架 ,并给出了如何控制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性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体系,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在当代中国凝结而成的思想之花,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道德思想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简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青年协会及香港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的京穗港三地青少年公民意识的比较研究于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至十五日在三地分别进行了第二主题——“法律与道德”的问卷调查。本研究简报即是有关此次调查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三地青少年对于道德判断标准、道德宽容性、道德规范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法律的作用、罚惩的目的以及司法信念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一)争论与方法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青年问题举世瞩目,各种议论和非难在十五六年以来从未停止过,特别是青年的道德现状,更是最经常的攻击目标。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人认定,当代青年的道德水准正在急剧下降,若以五六十年代的情况相比较,这一下降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令人深思的是,在评论青年问题的时候,如青年犯罪、生活水平、消费行为、职业活动之类的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来自湖南、广东、广西、上海、甘肃、浙江、福建、江苏8省市2000多名中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探讨了青少年的道德推脱程度、亲社会行为状况及其内部结构、道德推脱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的道德推脱程度较低;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道德推脱可以显著地反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即道德推脱程度越高,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水平越低;不同的道德推脱机制可以显著影响青少年不同维度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能否在道德冲突面前做出正确选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而要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冲突,当代大学生除了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原则外,还应遵循道德自由与道德责任相统一、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个人完善与社会至善相统一、“最大善目的”与“最小恶手段”相统一、认知与行动相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表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道德价值观研究,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在西方,无论是奥尔波特的“价值观研究”量表,还是赖特斯顿和多尔(Wrightstone & Doll)的“人生适应量表”,以及施赖塞(Schlesser)的“个人价值调查表”,都只涉及了很少的道德价值观研究。在我国,兴起于八十年代的相关研究和专门研究也不多见,按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教授最近的说法:“直接与道德价值观有联系的研究只有华东师大陈兴银的‘道德价值结构的几个问题’和中国社科院张荆的‘当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等极少数文献。”而涉猪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6.
徐曼  康丹丹 《求知》2013,(11):54-57
环境道德是指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在感知自然界及他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权利的同时,将道德观念深化扩展并具体运用到生态环境领域,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环境道德是社会道德问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  相似文献   

17.
国外所谓“青少年案件”,是指少年法庭的管辖范围。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的一般违法案件、罪错案件和“身份罪”案件,甚至还包括一些与青少年本身的行为无关的诸如遗弃案件、虐待案件、福利案件和保护案件等等。“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和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有关法律中已明确的规定犯罪行为。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甚  相似文献   

18.
刘文静  李学锋 《学理论》2014,(3):292-294
网络道德失范就是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三种常见的类型,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中国当代思想教育艺术精华丛书”编委会赠我一本由陈必龙同志撰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公仆道德新论》一书,读后竟爱不释手。应当说,近几年来,干部道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街谈巷议颇多,且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怎样强化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作了深入的探索,不乏真知灼见。坦象这样系统全面地论述干部道德问题的专著,未曾多见,堪称是一部拓新之作。松仆道德新论卜书,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换引起道德膻变的现实,抓住了新时期推进全社会道德建设的“牛鼻子”,集中而详尽地论证了公仆道德建设的极…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社会主更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面临的崭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道德作为保证。近些年来,我们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方面确实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正因如此,加强社会主义文明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方面,我们要对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进行批评,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鞭挞;另一方面,又要在全社会中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提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从而形成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可耻的社会舆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本刊发表这篇《社会道德问题忧思录》,使我们大家能对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有所警觉,加以关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是一个大话题,欢迎读者与我们共同探索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