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政〔2006〕3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建立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一、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城乡社会  相似文献   

2.
孙刚 《中国民政》2006,(12):30-30
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省份,贫困人口的比例比较大。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03年以来,我省从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入手,整体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魏志军 《乡音》2014,(9):18-18
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维护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一、统筹城乡专项救助制度.提升综合保障效果。要健全、完善、规范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整体效益,就要继续加大法制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作动态     
汉中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陕西省汉中市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医疗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止2009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4341户77708人,占城镇人  相似文献   

6.
《山西政报》2015,(Z1):23-27
晋政发〔201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加快推进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正>吉政发[2014]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  相似文献   

8.
青政〔2005〕4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现就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进程,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基本原则(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社会救助体…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8,(9):36-3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建章立制、规范实施,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现就建立健全我省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以下简称“临时救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现就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救助方式为重点,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整合资源为核心,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努力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如何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维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是民政部门履行民生保障职能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思路,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杭州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的困难群众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初步构筑起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从2006年起,新疆阿勒泰地区探索性地开展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着力建设一个各级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完善、资金保障落实、组织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政》2008,(10):30-31
近年来,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与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打造阳光救助、诚信救助、公平救助,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中央部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8,(7):27-2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1号),要求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通知》确定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通知》指出,临时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中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  相似文献   

18.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吴洪彪 《群众》2008,(10):23-25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构建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促进江苏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公平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