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年7月12日,第一个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叛逃到前苏联的间谍,突然猝死于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据死者的一个朋友称,他是从自家别墅的楼梯上掉下来,摔断脖子死的。 20日,美国中情局发言人称,他们接到报告,爱德华·李·霍华德已于上周“去世”,但是中情局无法证实这一消息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2.
2000年新年伊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再度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纳贤”,招募间谍活动引人注目。去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已将其人员招募数扩大了一倍,升至约39000人。而今年,中央情报局将进一步扩大人员招募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说:“中情局正在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招募行动。”美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中央情报局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国家,充满活力,在挑战、危险面前毫不犹豫的有志之士。”根据中情局的规定,情报人员如果愿意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在35岁以…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人们从各种角度去叙说海洋、探究海洋和评说海洋纷争的由来及演变…··然而,,很少有人谈及这样一个话题——“海洋间谍”。“海洋间谍”的起源要从潜艇说起。几百年前,亚历山大一世曾下令建造一只用来测量海洋深度的玻璃桶,以便从中获取情报。陆上间谍起源于密探偷听,而“海洋间谍”则是起源于某种探测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据史料记载,在十字军东征时曾有水手依靠一艘水下船只潜入敌军海域。14世纪,人们发明了“水壶帽”——一种供当时水下侦察人员使用的特殊头盔。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发明家达·芬奇绘制出“水下…  相似文献   

4.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曾一度在国内受到严厉指责,令CIA雇员们颇感无地自容。不过,在现今的阿富汗战场上,中情局却打了翻身仗。据称,美军和反塔联盟能有今天的局面,中情局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6.
“9·11”的废墟虽清理完毕,但它留下的影响却长久难除。“9·11”后,美国在“反恐”的旗帜下,对外战咯从“邪恶轴心论”发展到了“先发制人”,布什的反恐战略思想也成了“布什主义”。然而,“布什主义”在世界上受到的是广泛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美国好莱坞曾隆重推出一部反映中央情报局间谍生活的影片——《真实的谎言》,将此片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真是恰如其份,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情报局不仅干下了许多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而且还出于某种需要信口雌黄、摇唇鼓舌,撒下了许多看似真实的弥天大谎。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罗伯特·盖茨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以大量事实详细披露了中情局“撒谎”的内幕。盖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情局工作,从基层干起,直到1991年登上局长宝座,因此他对中情周的内情了如指掌。他指出,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自194年起就开始了一场彼此制…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间谍情报活动掠影·图片传送·间谍档案(八)@韩高  相似文献   

9.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0):7-7
<正>戈斯:辞职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中央情报局局长波特·戈斯向他递交了辞呈,他已接受戈斯的辞职,但没有说明戈斯辞职的原因。戈斯今年67岁,于2004年8月被布什提名担任中情局局长。他曾在中情局担任秘密特工,1988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从1997年开始担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自2004年9月担任中情局局长以来,与中情局的秘密情报部门一直不和,从而导致包括中情局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等在内的一批资深情报官员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月22日,美国国防部前律师玛丽·特雷萨·斯奎拉科特和她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的丈夫库尔特·阿兰·斯坦德团曾长期为前民主德国充当间谍,分别被判监禁21年和17年。而他们的长期合作者詹姆斯·迈克尔·克拉克团“认罪态度好”,受到了宽大处理,仅被判入狱12年。校园结盟这个被媒体冠以“间谍三人组”的成员相识子刀年代。当时,斯坦德、斯奎拉科特和克拉克三人碰巧都在米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州大学内学习或工作,而且均是校内激进组织的活跃分子。由于经常参加相同活动,因此相识并结为兴趣相投的朋友。到80年代初,他们正式形成为“目…  相似文献   

11.
公元1600年2月一艘荷兰船漂泊到日本,船上的领航员威廉·亚当斯后来成为德川将军“最尊贵的顾问和情报员”。德川将军要求亚当斯派人“从遥远的外国搜集可能对天皇有用的情报,特别是有关外国阴谋方面的情报”。公元1603年日本的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了统治全日本的德川幕府,统一了间谍机构,将其编入“庭番”(幕府机构)内,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间谍队伍。公元1606年意大利商人通过重金贿买的办法,窃取到西班牙生产巧克力的秘方,打破了西班牙对巧克力生产的垄断地位。公元1613年英国设立了“谍报部长”一职,由安德烈·贝拉斯克斯·戴·贝…  相似文献   

12.
自“9·11”事件以后半年多来,美国一方面组建由各个大国支持或直接参加的反恐联盟,一方面集中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美国比较顺利地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尽管彻底消灭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目前,美国已将下一个打击目标瞄准了伊拉克,准备以“反恐”名义,摧毁萨达姆政权。美国一旦对伊动武将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前苏联间谍情报活动的:重点在日本和德国。1 938年,前苏联军事谍报机构在欧洲建立了间谍咫一“红色乐团”。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后转移至巴黎。图:为“红色乐团”领导人利奥波特·第立帕。军官员赫罗·舒尔茨-波伊申(左)受克格勃招募,将德国秘密情报发至漠斯科。1 942年被捕后处决。3APABCTBVHTI~。TOBAPHUI#HJl6H▲‘1g∞年,秘密情报局的金’菲尔比从贝鲁特失踪,半年后;他在莫斯科出现。《真理报》撰文对他表示欢迎。●在慕尼黑任职的克格勃官员波格特·史塔辛斯基曾暗杀了两名乌克兰国家主义者。间谍档案(六)——…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在美国的推动之下,全球反恐斗争全面展开,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没有消除,恐怖活动依然猖獗,全球反恐斗争任重而道远。 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垮,恐怖活动依然猖獗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  相似文献   

15.
古巴国家安全机关特工加西尔,受命以船长身份在海外吸引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注意,并成功地打入中情局的间谍组织,对中情局实施侦察和谋略欺骗达9年之久。1987年古巴决定对美国反古巴间谍破坏活动进行公开揭露,这场秘密较量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反恐收获大震撼美国、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一周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高举反恐大旗,大兴哀兵之师,先在阿富汗及与之相邻的南亚、中亚,继而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甚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展开了反恐、打恐行动。凭借自己绝对的军事优势,借助于“国际反恐联盟”的支持与配合以及反恐目标的内部策应,美国利用不到两个月时间摧毁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将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打得七零八落;利用半年多时间,协同菲律宾政府军重创了盘踞在菲南部的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被许多国家公认为“国际恐怖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打击当今世界日益升级的恐怖主义活动,国际反恐组织不断将他们的反恐设备推陈出新。目前,反恐设备家族增添了一个新成员——蛇形机器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名机械工程师、机器人专家霍维·乔塞特将推出一种名为“蛇虫”的蛇形机器人,它不仅能在反恐斗争中“冲锋陷阵”,而且还会修理战舰或给人治病,真可谓是一个多面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境外新闻媒体揭露出一则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穆罕默德·阿里投靠拉登,成为拉登麾下恐怖组织得力干将,在美中情局潜伏多年。最近,美国法官简·罗西斯指出,“有朝一日,若是阿里能‘竹筒倒豆子’,那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阿里成了美情报部门揭开拉登恐怖组织内幕的关键人物。三年前阿因涉嫌组织策划了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爆炸事件,就被  相似文献   

19.
(括号中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政治理论宣传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本刊评论员(1·15)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李定(2·。)理论工作者要站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前列 —王震同志在中央党校校委召开的教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3·1)高等教育要认真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蒋南翔(3…  相似文献   

20.
小艳 《台声》2002,(10):1-1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惯用大话、假话和空话煽动民粹,欺骗舆论,混淆是非。最近,“9·11”事件一周年之际,陈水扁又在表演了。这次,他摆出一副“反恐先锋”的架势,发表所谓“反恐声明”,称大陆的军事部署“本质上已超出恐怖攻击的极限”,“与恐怖组织无异,比恐怖组织更恐怖,所以我们要反它”等等。他打着“反恐”的幌子,恶意诋毁祖国大陆,无非是要博取国际舆论同情,为推行“台独”路线造势。陈水扁此次“做秀”,有几个目的:首先,想要引起国际社会对“台独”活动的关注,把台湾问题进一步国际化。他上台两年多以来,一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