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福州地区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方差研究分析发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略低于大学生整体的幸福感水平。性别、专业、生源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年级、受教育情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阳 《青年探索》2006,(3):40-43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自我评价。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地域、专业、家庭状况、学习状况、人际关系、课外活动、综合能力等。因此,结合研究所得我们提出了部分建议以求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报恩和感恩     
曾有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受助不感恩而被取消受助资格的报道,随后不乏谈论此话题的相关时评或杂文,论者各有所见,或据相关古训而指责当代大学生人心不古;  相似文献   

4.
猪肉涨价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们的大问题并不是感恩"欠发达"问题,而是慈善事业本身"欠发达"的问题。不久前,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无感恩",被取消了继续受助资格。这事恰好嵌在我国《慈善法》列入立法计划的消息发布之际,颇受公众关注。从中我看到了多重遗憾。"受助无感恩"让我体会到的遗憾软一点,"取消受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无感恩",被取消了继续受助资格.这事恰好嵌在我国《慈善法》列入立法计划的消息发布之际,颇受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6.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物质帮扶的同时也需要精神帮扶,在对重庆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试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得分远低于普通的大学生群体,其影响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少、社会关系狭窄、价值取向的错位等多个方面,从净化社会大环境、抚助资助体系、培养健康人格等方面着手,有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随机选取某高校108名优秀毕业生,调查其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结果发现优秀毕业生的满意度水平(19.79)居中,积极情感(3.56)高于理论中值,消极情感(2.39)低于理论中值;与非优秀毕业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几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自尊水平的优秀毕业生在情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引导毕业生提高自尊水平,使其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进而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由于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名言,深得民心。所以,当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未能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在影响个体行为、态度的自我效能感方面,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否也存在让人担忧的问题呢?本文针对高校贫困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来说,学生对于其家庭经济状况的认知对其心理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的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作为教育者而言,这是一个对该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随着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青少年的幸福感状况呈现了新型特征,大学生环境保护行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对南京市953名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等方法收集数据、检验假设和模型,结果发现:幸福感包含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环保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多维幸福感体验,即较年轻的学生、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参与环保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体验,月生活费高的学生在做出环保行为后获得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而月生活费低的学生在参与环保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最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相关政策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雷鸣 《前沿》2009,(7):150-153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测验海随机对西部部分高校进行抽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3)就业、学业、经济状况是贫困大学生主要关心的问题。结论:西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内地西藏班(校)3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其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果表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及正性情感水平较高,负性情感水平较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预科生比初一、初二学生体验到较少的正性情感;城市生源学业成绩中等者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成绩类型的学生,农村生源学差生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成绩类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求索》2011,(6):183-185
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主观幸福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 B)为研究工具,对重庆10所大学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以提高主观幸福感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慈善第一。何处寻找慈善"理想国"?中国式慈善面临现实困境。这种困境是捐助者与受助者双方共有的,近期的新闻就有不少:湖北5名大学生被指"缺乏感恩意识",社会反响强烈;北大受助研究生段霖夏中途退学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襄樊贫困生不知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事件颇受人们关注。据《楚天都市报》日前报道,"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访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18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深入访谈,以探讨其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访谈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状况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社会支持及工作因素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的主要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家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词汇联想技术收集大学生对幸福的社会表征词语,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幸福观调查问卷,可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的结构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观的成分是多元的,但依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家庭为核心,注重精神生活及理性的财富追求等特点,继承了"家、国、天下"的价值次序,同时表现出生活化与个体化的时代特征。研究还发现,社会取向的追求"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的幸福观和注重精神生活的"快乐"幸福观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而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及生活安逸的幸福观并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华中地区一高校,采用顺序式解释性混合研究设计来探讨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男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认为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与大学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仍然持有一些传统的家庭性别角色观念,如他们认为男性应该主要承担养家户口的责任;而女性则无须承担此责任,她们成家后的重心应该在家庭上。最后,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来讨论此结论: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角色分工观念的影响;传统文化关于性别观念的复兴以及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了解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对南京和南昌6所高校107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整体幸福感状况良好,维度分析显现高友好关系、高自我价值、高健康关注和低消极情感三高一低模式,基于调查,提出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建议。首先,加强幸福教育,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其次,构建健康、成功、幸福的良性循环。第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幸福感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