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施宏哲 《法制博览》2009,(19):24-26
少年得志 刚开始,曾国藩不叫曾国藩。从小到大,曾国藩有过好几个名字。出生后,曾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宽一。在道光九年(1829年)他到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家人为他取名子城,取字居武。第二年他转到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为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当他中了进士之后.便改号叫伯涵,后又取名叫国藩。  相似文献   

2.
爱国之名     
儿子说:老爸改个名吧,同学看到“爱国”这名字,都大笑起来。儿子的表情是认真的。老爸的名字叫爱国,使他丢了面子。于是,名字,不,爱国成了个问题。我得承认“爱国”这名字不够儒雅,太过直白,但还算响亮。顶着这爱国之名走过了人生大半的路程。何以今日受到嘲笑?这笑的意味是什么?社会学家眼中,人的名字大概也有时代样本的作用。同龄人中取名“爱华”“爱民”“建国”“援朝”者比比皆是,记录着1949年后中国发生的大事。1966年另一件  相似文献   

3.
姚宏 《法制博览》2011,(7):77-77
当下流行“拼爹”,老子英雄儿好汉。近日读史发现,在古代,不但老子英雄儿好汉,而且儿子“英雄”爹也是“好汉”。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就有一群“好汉爹”,时人谓之“阿父党”。他们虽然都是老阿飞,个个为老不尊,但生出来的儿子却不是小阿飞,而是个顶个的真英雄,不是当朝一品宰相,就是战功赫赫的将军。“阿父党”的老大柴守礼更是了不得。竟然是当朝天子柴荣的亲老子,可谓子荣父贵。  相似文献   

4.
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初四,唐伯虎出生于吴县(今苏州市)闾门内皋桥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里。这一年岁次庚寅,他恰好生在寅时,父亲便为他取名唐寅。十二地支中寅为虎,他是长子,故取字为伯虎,读书后又因“虎”而取字子畏。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0,(5):6-11
康熙帝有35个儿子,其中排序的有24位。皇子命名前九个皇子起名,主要是采纳了太皇太后的意见,老大叫承瑞,老二叫承祜(hu),老三叫承庆,老四叫赛音察浑。老五叫保清,老六叫长华,老七叫保成,老八叫长生,老九叫万黼。这种现象反映了满汉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印记     
傅彪  张秋芳 《工会博览》2006,(12):32-35
隔辈亲(一)彪子的父亲是山东人,从小投奔革命,书念得不多,仗打了不少,在革命的熔炉里锤炼了一辈子,可就是没把“重男轻女”的老观念磨掉。当年为了要傅彪这个儿子还被全院点了名。老爷子一点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不见儿子不罢休,见了儿子才罢休。生了三个女儿,终于见到了傅家的独苗。彪子生下来浑身通  相似文献   

7.
宋晓杰 《法制博览》2008,(20):38-39
一不小心,就被儿子一本正经地称为“你们老年人……”再一不小心,就发现叫我“姐”的人越来越少,叫我“姨”或“姑”的越来越多。与一米八八的儿子并行,常被陌生人从后面追看到前面,才失望地放心离去。  相似文献   

8.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3):33-33
南朝诗人才华出众,和才华齐名的,还有他们的胡子。号称“美髯”。谢灵运因遭嫉恨,被人诬告,处以极刑之时,监斩官问他临死有何托付,他说:“死就死了吧,有什么牵挂呢,只可惜了我这一把好胡子!如果你能在我死后,把我的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我就满足了!”南海只洹寺接受了这位天才诗人的名须后,不敢怠慢,马上塑了一尊维摩诘像,将他的美须黏在上面。  相似文献   

9.
南朝诗人才华出众,和才华齐名的,还有他们的胡子,号称“美髯”。谢灵运因遭嫉恨,被人诬告,处以极刑之时,监斩官问他临死有何托付,他说:“死就死了吧,有什么牵挂呢,只可惜了我这一把好胡子!如果你能在我死后,把我的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我就满足了!”南海只洹寺接受了这位天才诗人的名须后,不敢怠慢,马上塑了一尊维摩诘像,将他的美须黏在上面。  相似文献   

10.
放学时间过了许久,上初一的儿子才回来。吃饭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晚回家,儿子神秘地对我说,他和两个同学在商量一件大事。我禁不住有些好笑,便试探着问:“你能告诉我吗?”儿子有些犹豫地说:“这是我们三人之间的秘密。”“如果我替你保守秘密,能让我知道吗?”儿子思考了一会儿,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尔后,把他们的秘密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