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胸骨可为案件的法医学分析提供大量信息,尤其在颅骨、骨盆及四肢缺失的碎尸案件中更有价值[1]。笔者在1例杀人碎尸案中利用胸骨进行个体识别,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2年3月30日,长江某区段水域发现一尸块。尸块为躯干上部,高度腐败,皮肤部分缺损,胸腔脏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3.
<正>杀人碎尸后用酸溶解尸块至尸骨全无,无疑给案件的定性和取证增加了难度。本文作者报道1例,并就这类案件的取证作一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5.
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鉴定一宗三命碎尸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王穗保 《法医学杂志》1997,13(4):210-210
l案例某年3月14日上午9时,在某市一码头水域发现一男性头颅.此后,又先后在10个不同地方发现成人盆部、上臂、小腿、成年女性头颅、右足、幼儿头颅等共15块碎尸块,初步认定碎尸块来自三个不同个体.经分析初步认为首次发现的碎尸块约在死亡后1周左右,成年男、女均在30岁左右,幼儿1、5岁左右.由于碎尸块分布地方相距较远,尸块腐败程度有显著差异,急需做DNA检验确定有关尸块向一认定、幼儿碎尸性别、碎尸块之间有无亲缘关系等问题.2检验过程2.l有关尸块个体识别及亲缘关系鉴定选择本室建立的方法进行腐败肌肉DNA提取,并扩增HUM…  相似文献   

6.
杀人碎尸案件是犯罪分子杀人后,为逃避打击或泄愤,而采取肢解尸体,抛撒、隐匿尸块等一系列犯罪手段的一种杀人案件,它是杀人案件中作案手段最为残忍的犯罪形式之一。近年来,此类案件在江苏省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和影响。据统计,1991年以来,江苏省共发生杀人碎尸案44起,被犯罪分子杀死44人。江苏省公安机关历来十分重视对此类案件的侦破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攻克34起。对发生的现行杀人碎尸案件,特别是手段十分残忍、被害者身份特殊的案件能否及时侦破,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甚至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因此,加强对这类犯罪侦破对策的研究,着力提高侦察业务水平和攻坚克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杀人碎尸案的一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人碎尸案往往由于案犯碎尸手段多样,抛尸地点复杂,从而增加了此类案件的尸检及侦破难度,本文通过对50例已查破的典型重、特大杀人碎尸案件作一回顾性研究,探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尸检方法,以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收集1996~2000年发生的已查破的50例杀人碎尸案件资料。1.2方法按杀人碎尸案的案由、受害人及罪犯基本情况以及二者关系、作案地点、碎尸工具、抛尸地点、尸块包装物等项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杀人碎尸案案由50例案中,因夫妻、情侣感情矛盾纠纷20例(40%);表4罪犯职…  相似文献   

8.
罪犯杀人碎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移尸,隐匿罪证,逃避法律的制裁[1]。现报道1例丈夫在家中杀害妻子并碎尸的案件,并探讨该类案件的取证问题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2006年某日中午,某派出所辖内居民马某(女,45岁)的女儿到公安机关报其母亲失踪。经侦察怀疑马某的丈大张某(男,45岁)有重人嫌疑,后在其家搜索到4包共5块碎尸。现场为一平房结构,房内物品摆放自然。过道边停放的自行车上发现3处点状血迹。3包尸块叠放在柴房的柴草堆中;另1包尸块和7个浸满血迹的纸团被放在柴房内的米缸内。尸块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在柴房拐角处发现有铁锹、黑色剪刀…  相似文献   

9.
1案例 某年12月12日。我市破获一起杀人、碎尸、溶尸案。据两名嫌疑人交代,10月11日23:00许,他们将一名歌舞厅服务小姐劫持到一出租屋内,威逼其说出银行卡密码后,让其喝下安眠药,然后拖入卫生间内杀害并肢解,用绞肉机将尸块绞碎,用浓硫酸将尸骨销毁一并倒入下水道。  相似文献   

10.
1案情简介 2008年4月9日,距黑河市市区约140km处某煤矿附近的一条土沟内发现了包裹尸块的包装袋。现场勘查结束后,刑事技术部门重点进行了尸体检验和对尸块包装物的检验。包装袋内的尸块共有8块,另有一包脏器,未见死者头颅。包裹尸块的包装袋共有4类:一类是防水旅行袋,有2个。第二类是红白蓝格编织袋,共有3个。第三类是常用来装粮食用的浅青色的丝袋,共有2个。  相似文献   

11.
正碎尸和腐败尸体案件的检材以腐败肌肉组织、骨骼和牙齿为主,成功获得这类腐败、降解检材的STR分型对案件的侦办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QIAcube全自动核酸纯化仪和REPLI-g~Single Cell试剂盒的方法提取、纯化高度腐败降解组织DNA,以提高严重降解等疑难检材的STR分型成功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3份检材均来自实验室的检案。其中烹煮尸块的高压锅排气阀滤网内、外侧和绞肉机进料管T形口内侧壁疑似组织擦拭棉签各1份,共3份,塑料PV管内封装19个月的肌肉组织9份,尖牙1颗。  相似文献   

12.
碎尸案件性质恶劣影响巨大,是各地刑侦工作重点.法医工作在碎尸案的侦破中更显得尤为重要.犯罪分子杀人碎尸后,多采取各种毁尸灭迹手段,法医常常遇到残缺不全的、不同腐败时期的碎尸块,尸检难度极大.为探讨这类案件的特点,我们将青岛地区自1985年以来发生并已侦破的10例碎尸案简要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跃 《刑事技术》2001,(4):59-60
近年来,杀人碎尸案的显著增多是新时期凶杀案的一个新特点。由于杀人碎尸手段的复杂化,罪犯反侦查意识增强,碎尸尸块检验和查找尸源的困难,致使分析作案手段、刻画犯罪条件等较难把握,案件也难以破获。通常情况下,碎尸案的凶手都是凶残成性、胆大妄为、体格强健的青壮年男性,而很少会想到柔弱女子也会杀人碎尸。本市自1996年以来,先后发生5起女性杀人碎尸案,且均已破案。有关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研究文献尚未查见国内外报道。作者对直接参与的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的特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1资料分析1.1被害人性别、年龄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杀人碎尸、抛尸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市连续几年发生了数起犯罪分子选择市中心的大型火车客运站为碎尸后抛尸地点的案件,现将5例抛尸案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1995年7月9日21时30分,武昌火车站清洁工在站前广场发现一黑色旅行袋无人认领,打开检查发现袋内装有一无头女性尸块,遂报警。案例21995年9月17日30分,汉口火车站民警在候车大厅发现一黑色旅行布包无人认领,检查发现包内装一无头女性尸块。案例31999年4月13日,在汉口火车站寄存室发现一电视机箱内装一女性的头、上肢及躯干;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犯罪分子在杀人后,对尸体进行肢解破坏,并把尸块分别抛弃,因此,碎尸案的杀人现场、碎尸现场比较隐蔽,抛尸现场多且复杂,被害者身份不易查清,这些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但同时也使犯罪分子暴露了更多的犯罪信息。碎尸案除具有一般凶杀案的共性外,还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碎尸案的杀人原因由于受"杀人偿命"的刑律长期警诫,案犯一般不会铤而走险,贸然杀人,所以凶杀案必定有着重大的内在原因——即使这种原因在其他人(局外人)看来并不以为然,甚至在误杀或伤害致死的案件中也是如此。一、案犯与被害人在生活中有着密切关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恶劣,矛盾渐深(1)夫妻双方关系恶化(或一方有外遇),一方强烈要求离婚,另一方却因各种考虑而不愿意,于是主动要求离异的一方把  相似文献   

16.
1 案例简介在一些杀人案件中 ,经常会遇到经过现场勘查和尸检后 ,仍然不能确定被害人身份的情况 ,这时可通过死者的指纹 ,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确定死者身份 ,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如 :某市“2 0 0 1 3 2 1”特大杀人碎尸焚尸 ,远程抛尸案件的破获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例。 3月 2 1日在市邮电大厦门前路边发现二个塑料编织袋 ,里边有烧焦的尸块。由于发案现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和杀人碎尸焚尸的严重性质 ,此案引起了各界广泛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经现场勘查确认 ,被害人是被钝器打击颜面部致死 ,后在其腰部脐上处被刀切断分解为…  相似文献   

17.
1案例资料2006年4月10日凌晨2时27分,山西省忻州原平市某公司职工医院1栋二层家属楼车库内发生爆炸。清理现场时发现32具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16具,年龄最大约74岁,最小出生95天。除1具尸体(小女孩)头颅缺损外,余31具尸体容貌尚可辨认,现场还清理出尸块12块。检验编号按先后发现顺序,将12块尸块依次编为1~12号检材。其中1、9号为上肢残端,4、5、6、11为下肢残端,2、3、8为躯干残块,7、10、12各为头皮1块;同时送检的还有两名失踪者母亲的血液纱布各1块,分别编为13、14号检材。DNA检验将1~12号尸块编号拍照,分别取较深层未粘灰尘的组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杀亲案件的特点,为此类案件的分析、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溧阳地区2004—2014年破获的17例杀亲案件,对原始登记信息、现场勘验笔录、尸体检验鉴定书、破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例杀亲案件中受害人以女性居多,嫌疑人以男性居多,杀人动机以配偶不忠或怀疑配偶不忠占较高比例。杀亲案件中有精神病患者杀人、伪装杀人,嫌疑人杀人后自杀占有一定比例。结论杀亲案件多与婚外性行为、精神病患者杀人等家庭因素有关,部分为杀人旋即自杀,致伤工具具有简单随意、易于获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亲子鉴定进行尸源鉴定,国内外已很常见[1~4],当父母或单亲与子女关系已确定时,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其有无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尸源认定的目的。其中,以父母关系确定,要求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父母间的亲缘关系多见[2,3]。但应用该原理对其他亲缘关系(隔代成员、同胞、旁系亲属等)进行尸源鉴定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际案件中成功利用同胞血缘关系鉴定尸源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刘某(男,51岁,无业)2004年5月27日失踪。4d后,于某出租房内提取血迹及人体骨骼数根(已被煮过),案件调查认为,现场血迹及人骨可能是失踪人员刘某。由于刘某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