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指出,从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需要300年。我国目前面临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向第二次文化现代化转型。第一次现代化特征是:专制文化一民主文化、封建文化一公民文化、迷信文化一科学文化、附庸文化一职业文化、家族文化一福利文化、农村文化一城市文化。上述转变基本完成,中国处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角度分析,WTO不仅是一种现代法律政策文本系统,而且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价值体系和国际文化关系准则.中国加入WTO,表明中国对WTO所确立的现代法律政策文本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化价值系统和文化关系准则的认同和接受.这是一次世纪性的重大文化选择,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制创新和文化政策系统改革,其意义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然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是一次历史性重大转型。在经济变革过程中,思想文化也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时代的历史性重大转型,我国文化发展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不能丢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二是不能无视工业时代思想文化的激荡。深刻认识农耕时代与工业时代在文化上的差异,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融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无疑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博 《实践》2014,(10):33-33
<正>随着《璀璨星空——新创草原歌曲演唱会》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为期一周的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落下帷幕。本届草原文化节从内容设置到具体筹措,更加突出草原文化全景展示,更加注重传递正能量传播草原声音,更加注重民族与地域文化的诠释,更加突出惠及全区各族群众,是一次文艺精品展示的文化盛会,一次扩大草原文化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一次践行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的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5.
仲闻 《党建文汇》2008,(8):10-10
北京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是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一场体育竞技,也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文化展示盛会,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次友谊盛会,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作为全世界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盛会,是对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启蒙时代,它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化的核心,揭开了现代化的序幕。实现现代化,对于我们这个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民族的自我超越。因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基调就不能不是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统一体。只有以现代化作为参照系,我们的批判才会有真正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从类型上说是一种大陆民族文  相似文献   

8.
1940年1月4日至12日,我们党在延安召开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  相似文献   

10.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布了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经过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品质、坚持了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风格;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气质:继承性、实践性、创新性。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何美然 《探索》2002,(6):17-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球化时代一种理性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它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主题与核心,以党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历史轨迹和线索,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查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姓名八卦史     
所谓姓名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包含许多数理与规则,中国人的那点数学科研都用在这儿了。孩子一出生,起名便成了许多家庭一生中可能仅有一次的文化活动。活动盛况往往是:夫妻提前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 ;是一次重新寻找民族自强道路的爱国运动 ;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 ;是一次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次力图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与世界潮流接轨 ,实现“人”的近代化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外来文化的输入,一是汉魏隋唐时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输入,一是明代后期及近代西方文化的输入。两次外来文化输入之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和西方传教士之口、笔,渐渐西传,引起阿拉伯和西方世界的震惊,甚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中华 《党建》2010,(10):44-4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一次具有文化启蒙性质的社会文化思潮。它的出现,既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及文明对话的国际思潮,也反映了中国对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两次危机”   传统文化在中国近现代遭遇到两次“危机”。这两次危机的产生,与其说是传统文化自身的危机,不如说是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误置”。   传统文化的第一次危机可以追溯到戊戌维新时期。甲午年间,中国在海战中败于日本,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地赔款,朝廷上下引为奇耻大辱;而且,以后事态的发展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帝国主义各国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面临被刮分的局面,民族危亡的威胁在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第一次对传统文化发生了认同的危机。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大声疾呼:“天…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命题。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突出地表现为先进文化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先进文化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以建设为其  相似文献   

19.
梁衡 《当代贵州》2014,(23):64-64
正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说,曾有过五次大的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四次大出书活动,对世界进程发生过大的影响。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积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积累;18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文化积累;19世纪中叶在总结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后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积累;20世纪中叶进入信息时代后新知识的积累。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大的文化积累。第一次是汉初对先秦文化的整理。这次积累,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基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1,(Z1):74-75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这是事关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抉择,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