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道德服从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伦理学的使命不仅仅是要论证道德原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且必须分析道德遵守何以可能。本文提出了“道德服从”这一伦理社会学的新概念,并具体论述了道德服从的基本特性,旨在为实现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提供某种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公共伦理学的构建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公共伦理学何以建立的依据在于 ,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过程 ,培育着社会公共组织 ,对公共组织行为中的伦理价值属性 ,必须进行道德思考 ;管理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的诞生为公共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维视野。探讨公共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道德关系 ,是公共伦理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我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系统知觉。道德自我的迷失是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症结之一。原始儒家的性善认同思想肯定人性中先天的善的禀赋,以性善强调人禽之辩,凸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并以性善推演向善、为善,这为现代道德自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宣扬人性中的道德自足性、培育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及提升道德实践功夫是塑造现代道德自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道德生活研究主要表现出描述伦理学、道德生活史和道德人类学这三个研究领域,它们分别偏重于道德生活的事实、规律与价值方面特征。通过论证表明,道德生活的事实、规律与价值方面特征都具有一种自然主义属性,这种自然主义属性是道德生活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道德意识形态形成于苏联时期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是苏联伦理学产生的前奏。苏联伦理学是指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苏联共产党人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化。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和苏联伦理学在俄罗斯和苏联的萌芽、产生、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中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其说是道德理论迎合了社会道德现实,毋宁说社会道德现实选择了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11)
康德在"自由本性"的基础上,从自由意志、道德律令出发,指出善恶概念既不是来自于人们头脑中理性的先验假设,也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材料,而是存在于道德法则之中并由道德法则所决定的。因此,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对道德律令的遵守和服从就是道德上的善;反之,如果违反了道德律令便是道德上的恶。康德并没有直接论述道德善恶,而是从逻辑可能性、实然和应然三个层次出发对道德善恶观进行了阐释。康德提出的人的本性中具有"向善的禀赋"和"趋恶的倾向"的道德善恶观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也体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7.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并催生出继陆地、海洋、太空之后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空间场域——网络虚拟社会。以善恶评价方式来调节人们活动行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随着人的虚拟化生存"入驻"网络虚拟社会,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网络虚拟道德。网络虚拟道德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实践载体。网络虚拟道德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生活,与传统道德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关于网络虚拟道德的论域,其研究的主旨是重点关注个体道德的发展,涉及的领域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学科的归属为技术伦理学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顾悦 《理论导刊》2001,(1):52-53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人类从世纪环境破坏中认识到,任何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它不受道德约束的条件下,非常容易被滥用,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属于这种情况。于是人们提出,由于人类拥有巨大力量,因而必须对大自然承担责任。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以生态道德为理论基础的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学,西方学术界又称为环境伦理学,是由法国哲学家、医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A·施韦兹和英国环境学家A·莱奥波尔德创立的。他们主张,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应作为伦理学的一项基本…  相似文献   

9.
老子道德论以道为核心,注重主体对道的理性自觉,遵道悟真,尔后由真而善,达于人生之最高境界。老子道德论的根本在于主体(个人)生命的完善,生命价值的拥有及生命本身的长存;其功能在于揭示人生及世界万有之真实,而不注重为善而善的教化。老子道德论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有重要裨益。  相似文献   

10.
道德权利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权利之一。长期以来,对道德权利的忽视导致了道德实践上的困难,影响到了道德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作用。道德权利是一种相对于实质性权利的形式性权利,即道德主体有选择和认同某种道德原则或价值标准的权利,道德主体有选择做或不做某种道德行为的道德权利,道德主体有要求对其作公正评价和适当对待的道德权利。道德权利与良性道德生态的建立和维护息息相关,道德权利观念的提倡和树立,是对道德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大多数人可能知道规范伦理学的一些道德理论的道德标准,但是对于这些道德理论的道德动机、动机基础或者说是道德约束力似乎很模糊,不过这是思考道德问题和全面理解道德理论不可缺少的。斯坎伦的契约论思想关于"正当与不正当"的基础,诉诸这样一种观念,根据他人不能有理由拒绝的根据向他们证明你的行为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大科学时代,科学不仅需要求真,更要向善.在科学活动中真与善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真促进善的形成并使之完善,善是求真的精神动力并为求真规定了价值取向.为使科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将真与善融合起来.这就需要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责任感,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科技立法,通过这两个途径将真与善很好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形上缺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的形上价值是道德生活的精神内核,是道德可能性的根本前提。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缺失了道德的形上价值这一核心性的根本性的环节,其主要表现就是道德工具论发达、道德信仰缺欠和伦理学的政治化,道德由此失去了自己的立身之处。所以,道德形上价值的重建是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3)
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即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深刻而关键的社会转型期走出困境的途径所在。"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伦理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效果有如下表现:道德问题激发利于道德认知的深化;道德理论价值澄清利于价值标准的明晰和准确把握;道德价值引导利于正确道德价值观的树立;道德场景训练利于道德敏感性和移情能力的促进;课外道德实践训练利于道德选择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首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道德理论上继续深入正本清源的需要。理论赋予人以自觉行动,理论赋予实践以方向。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如何,与其道德理论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近几年,伦理学领域的种种错误理论,归结起来,集中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16.
杨云鹏 《学理论》2010,(27):51-52
儒学的价值取向是道德追求,儒家所追求的道德是禀受"天命"而立于"人性"的善德,这种禀于天而立于人的善德统一了天和人,奠定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冠乔  王蕾 《学理论》2013,(32):223-225
神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站在形而上的源端上思考"世界何以可能"的"人"之学,它是理论哲学走向终结后,人类思想宝库中最后的形而上学理想主义家园。从基督宗教神学的视角出发,反观《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描述的与当下爱情和道德生活中的"原罪"和"救赎"相关的隐喻,以求对当下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困境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善良的本质特征与类型善良是古往今来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行和美好的道德风范。善良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有以下基本特点:(1)它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根基,也是一个民族特定的生存智慧。(2)它是人类良知和良心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自身完善,追求社会进步,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是道德的基本品格和基本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们都重视躯体健康,但对精神健康却重视不够,尤其极少关注道德健康。但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实践价值上。道德健康都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四六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了健康的定义.认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又在一九七八年《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一九八九年,又明确指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而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的大范畴。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是否健康,一般基于以下标准:一是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二是具有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荣誉与耻辱等是非的能力;三是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及行为;四是履行对社会、对  相似文献   

20.
吴朋政 《学理论》2011,(29):45-46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善恶的研究,无论性善、性恶还是性无善无恶都有各自的道理,性善着眼于人有向善的可能性;性恶着眼于人有作恶的可能性;性无善无恶把善恶归结为后天的教育。这些观点都忽视了人的自由意志,也就忽视了人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自由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只有立足在承认人的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再吸收我们传统文化中注重后天教育的合理因素,从而重建起我们的道德乃至法律体系,才能解决目前出现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