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只有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才能去考虑如伺对其进行管理,因此,风险管理是有效开展灾害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步。把风险管理作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起点,改变了传统应急管理对灾害事件采取较为被动的“刺激-反应”管理模式。引入风险管理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模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正>8月9—11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江西省民政厅、赣州市民政局在赣州市举办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班。此次培训是"中国灾害管理和协调支持项目""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研究"的子项目。培训期间,来自国家、省、市有关专家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对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减灾救灾标准、灾害应急预案、灾害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在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讲话,他强调:"减少灾害风险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前线防御。这是一项精明的商业投资和拯救生命的明智投资。"会议重要成果之一——《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也将了解灾害风险,加强灾害风险治理以管理灾害风险等内容列为未来优先行动事项。可见,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战略的重点。如果说过去灾害管理的工作核心是应急管理,那么下一阶段新的工作核心将是"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防灾预警是风险灾害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是社会治理亟待破解的传统难题。目前农村防灾预警仍面临乡村治理体系基础薄弱,防灾预警手段和工具缺乏,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面向未来,要以构建风险韧性,形成可持续减灾战略为依托,着力培育和激发居民参与灾害治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高可靠性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应急产业,推动应急工作智能化建设,打通农村防灾预警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1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四川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应邀观摩了此次演练并给予高度评价。近日,闪淳昌参事就此次演练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建立全灾害应急管理模式应对全球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国家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减轻灾害风险列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事项.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灾害管理的体制机制,努力推进综合减灾业务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重大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水平,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灾害风险管理与灾害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加强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减轻灾害风险措施、建立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等,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我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也将“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正式明确。本刊特开辟“灾害与风险”专栏,向读者介绍灾害风险、灾害风险管理、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经典案例分析等内容。推广最前沿的防灾减灾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3,(9):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4,(23):30-31
正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6,(10):11-13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灾害预防,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灾害应急协调协作机制和灾害恢复重建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急资源的整合、协调合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北京"7·21"暴雨灾害暴露出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及预警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政出多门,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指挥协调的管理机构,预案操作性、可行性不强,导致抢险救灾不力。我国应制定《灾害应急管理法》,依法防灾治灾;建立统一协调的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预警与危机处置管理;建立城市居民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学习演练机制;建立社会化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以应对灾难危机。  相似文献   

12.
李德仁 《中国减灾》2013,(11):18-20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聚焦     
正10月24日,由应急管理部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利用天基技术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备灾有效应急响应"国际会议在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国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4,(6):8-13
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千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措施。讨论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5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气象局和四川省减灾中心协  相似文献   

19.
“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特别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管理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促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SREX)"从"极端气候事件+脆弱性+暴露程度"的角度剖析了灾害风险的根源,综合考虑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管理灾害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各种政策选项,对于我国把风险管理纳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整体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结合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系统重构、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是今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3,(12):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区域灾害风险日益加剧,社区综合减灾实践与协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灾害管理部门和防灾减灾机构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