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具有三重逻辑意识:由拒斥到借鉴的展开逻辑、由单向到多元的追赶逻辑以及由自强到共赢的超越逻辑。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建构呈现人民性、实践性、批判性三重属性意识。从价值属性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建构,彰显了独立自主意识,为人类社会现代性多元化提供了中国理论;体现了实践至上意识,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提供了中国经验;凸显了共同体意识,为破解西方社会现代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三个"意味着"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时代价值和未来走向,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机活力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今世界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当代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的、以关于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理论为根据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学说。"民主社会主义"几经演变,到20世纪以降,成为同"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既不承认社会运动规律又失去人类价值理想、只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的思潮。"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其联系性、共通性逐渐削弱,其差别性、对立性日趋加强,直到在中国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则把对西方有一定适应性的改良版资本主义搬运到中国来,国际国内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3)
"两个逻辑"辩证统一的论断,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新的历史性回答。这一论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从描述性认识上升到本质性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核心观点和理论原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水平,从方法论层面提升到本体论层面。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认识"两个逻辑"辩证统一有五个维度:中华民族5 000多年文明史,贯穿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梦想,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理想高度契合;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得出深刻的历史警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充分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权得失逻辑,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度契合;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史,充分实践了"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中国文化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法高度契合;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史,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又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改易更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彬 《奋斗》2014,(2):19-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李雪 《理论研究》2023,(1):74-80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意在理论上研究人类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而作为具体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在实践上建设有特殊规律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旨归的演变过程中鲜明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追根溯源两者的关系是源与流、根与叶、标与杆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提供了根本原理、实践动力和价值归属,反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制度模式和价值动能。在新时代树立起理论标杆和理论自信,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文明提供强大理论支撑,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开启了社会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承自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关锋 《探索》2020,(3):5-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科学社会主义从抽象原则到具体实践、从基本理论到鲜活现实、从价值诉求到实际践履不断转化的结果。对诸如科学社会主义核心概念如何在实践中明确内涵、重要而又基本的要求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在具有独特国情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难题的求解,则是这种转化非常重要的内在维度。正是这些难题的不断求解,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中国不断践行,同时又得以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求解这些难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更高水平、更好效果上求解这些重大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前行、健康发展必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其蕴含的科学真理对研究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仍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越发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社会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科学社会主义正确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新阶段。新时代要求我们从逻辑结构上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之间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不仅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相互结合上,而且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结构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结构的相结合上。要实现二者的统一,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刘元玉 《学习月刊》2013,(13):22-24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当前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不深不透,由此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坚定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研究、讨论、探索,必须进一步深化。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从"三个统一"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科学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之作,系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清晰地归纳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理论逻辑,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斗争,指导人民变革社会的实践进程中,由科学理论到思想武器进而成为物质力量的大众化路径,并显示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如何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如何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大胆吸收借鉴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对于正本清源、解放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某种脱离甚至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或"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更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对前人社会主义实践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某种脱离甚至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全新的社会主义"或"独立形态的社会主义",更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对前人社会主义实践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单淮 《理论学刊》2004,3(8):10-13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里程碑 ,本文从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的宏观视野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进程与创新的微观视野 ,着重从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内在价值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冀维纳 《世纪桥》2011,(9):37-39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具有历史局限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提供了实践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内涵、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四个全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新形势下如何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是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之真,是求真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视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视人民利益为价值目标,视人民利益为最根本的价值标准,是求善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