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军 《瞭望》1990,(26)
第十一届亚运会即将来临,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十分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体育天地》编辑部和中国航空服务公司联合举办的CAS杯北京亚运知多少有奖竞答,引起了海内外同胞的热烈反响。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5万多份带着对亚运会热切期  相似文献   

2.
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亚洲各国人民的众望所归,也合乎我国人民的要求;亚运会工程在北京落成,将使首都的面貌大大改观,促进首都两个文明建设;亚运会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安明 《瞭望》1990,(42)
第十一届亚运会结束之时,中国健儿夺得金牌的数量、打破亚运会纪录和亚洲纪录以及世界纪录的次数,无疑引人注目。而作为主办国,我们又将在组织能力、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文明修养等方面,给各国来宾留下难忘的好印象。成功地举办好北京亚运会,可喜可贺,却不容陶醉。盛会之后,寄望将来,人们自然会引发出一些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到6月14日,是距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100天的日子。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亚运会上?我们有实力蝉联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吗?这是目前海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看看近期中国亚运集训队所参加的一系列国际、国内热身赛,有助于人们寻求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今年以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洲际或全国性的单项比赛,其中有的属于亚运会选拔赛,有的则纯粹是热身赛,并颇繁地把队伍拉出去,参加国际比赛。从这些比赛看,经过几个月的冬训,中国亚运会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田鸣 《瞭望》1990,(36)
下乡同几位农民闲聊,谈起亚运会,他们为在我国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感到欢欣鼓舞。但高兴之余,他们问:这亚运会有啥用?问得有点可笑。但细细品味,似乎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 农民是讲究实际的,举办亚运会到底图个啥?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报  相似文献   

6.
一、几种表现 "中国模式",意指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独特发展道路.这一话题,缘起于2004年5月美国经济学家乔舒亚·库伯·雷默发表的一份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尽管"北京共识"在中国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回应.但是,西方社会讨论中国发展道路和成功经验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弱.相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诞生60周年等重大节点的到来,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西方讨论中国模式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相似文献   

7.
1990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有可能创下一项新的大会纪录;亚运会所有兴奋剂检测工作由主办国独立承担完成。 北京兴奋剂检测中一11月在接受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合格考试中,正确无误地测定出了全部10瓶尿样,这个中心目前已经取得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合格证。 在通过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对这次考试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第十一届亚运会是历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它场馆多、分布广,对道路、交通、电信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能不能承受这个任务?一直是关心亚运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深圳经济特区的酝酿、创办与建设几乎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进行。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深圳经济特区的酝酿、创办与建设几乎和我国改革开放同步进行。深圳经济特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阿源 《瞭望》1990,(41)
中国运动员邢芬勇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拉开了第十一届亚运会金牌大战的帷幕;开赛第一天,中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八枚金牌,其中女子得了五枚;在女子举重比赛中,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囊括了这项竞赛的全部9枚金牌……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女子运动项目的雄厚实力。 中国体坛这种“凤先飞”的格局,也是亚洲体坛所走过的道路。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亚洲女子以其智慧和灵巧,在世界体坛上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亚洲的女子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有了明显改善,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高超的应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领导能力,是我国外交斗争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基础性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带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宣布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于4月10日宣告成立,成员基本上是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的原班人马。目前这个委员会正着手进行一系列申办准备工作。 在国家体委办公大楼的三楼,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办公室和国际联络处的工作人员们正在紧张地工  相似文献   

14.
路阔 《瞭望》1990,(19)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主任、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面对困难重重的亚运会准备工作,曾立下了“自杀”誓言:如果因为亚运会工程建设耽误了亚运会召开,就找北京最高的建筑、208米高的京广中心,从那里跳下去,向天下谢罪! 现在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看来已成定局。我想,不正是因为有了张百发这样不速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和决心,有了参与亚运会组织工作的人们辛勤的劳动,和全国人民的支持,才有亚运会准备工作时顺利进行么? 由此,笔者浮想联翩:假如我们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的干部办每一件事、干每一件工作都能有这种“豁出去”了的拼命精神,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  相似文献   

15.
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给体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重大比赛中捷报频传。1984年我国体育健儿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5块金牌的好成绩。1986年在汉城举行的第10届亚运会上,又一举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超过了日本和南朝鲜,跃居亚洲体育强国的行列。去年在北京又成功地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并以183块金牌的优异成绩将亚洲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改革开放结出的丰硕果实,也凝聚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朝着申请主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方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申办这届世纪之交的奥运会的努力能否成功,成了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有能力主办规模比亚运会大得多的奥运会吗?与其它国家希望主办奥运会的城市相比,北京的条件有竞争力吗?国人应如何看待中国申办奥运会?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  相似文献   

17.
崔岚 《侨园》2005,(3):26-27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的“中国热”的兴起,“汉语热”也持续升温。“汉语热”,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掌握汉语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求发展的重要选择,“汉语热”的出现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劲发展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1)
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胜利闭幕了。这次亚运史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取得了今世人刮目相看的辉煌成绩。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龙争虎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运史上的新纪录,有的项目逼近或超过了世界纪录。这充分说明,亚洲体育运动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由我国举办的这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19.
编者寄语     
《瞭望》1990,(39)
本期《瞭望》出版时,亚洲人民的体育盛会——第十一届亚运会已经拉开了帷幕。 今年北京的秋天,是一个辉煌的秋天。首都的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热情、友好、喜庆的气氛;亚运会主会场上,巨大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数十个比赛场馆内,亚洲各国的体育健儿正在展开激烈的角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是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挫折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强的,是得到人民群众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要看到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