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从参与中共中央领导到担任中共中央负责人,积极参与了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主持统筹部署了起义军南下和各方面配合的行动方案。起义失败后,他又代表中共中央对起义的得失进行了总结和检查,特别是在中共六大上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因此,瞿秋白在南昌起义前、过程中、起义后的总结上,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婕 《世纪桥》2010,(14):17-20
<正>李富春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迅速开展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及时落实毛泽东的批示三线建设牵动面广,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从科学规律角度而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筹措资金都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三线建设进程缓慢。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进度不尽满意,他要求立即把三线建设好,把大工厂和科研机关搬进去。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是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60岁大寿时,毛泽东满怀深情地给他写信,称赞他“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虚心学习新的东西”的学习精神:70岁大寿时,中共中央又发表贺信,高度赞扬他“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迄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刘自力 《当代贵州》2012,(30):62-63
今年是革命老人周林同志100周年诞辰。我与这位前辈乡贤因工作等方面的原因有十来次交往。从陌生到相识、了解再到仰慕和尊敬,最终使周林成为我人生的一座精神标杆。 我第一次见到周林,是在1964年。当时他正调往中共中央西南局工作,在将履新的间隙回乡探望姑妈。周林的姑妈住在茅台镇上场口老区部的隔壁。据悉正是他的姑妈在早年资助了五块大洋,才使他从遵义三中远赴北平求学、继而投身革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李莉 《党史博览》2006,(4):47-48
一李琪的追悼会于1979年6月8日召开,在发讣告时,不少老同志提议要告诉华国锋同志。为此,治丧办向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发了讣告。不久,市委接到了华国锋同志送花圈的通知,大家极为高兴。他记得我们。更使我意外的是,他还派曹万贵秘书来接我和我的姐姐友莲去同他会面。8月16日晚上,我们刚吃完饭,进来一位年轻的同志,在问过我的姓名后,自我介绍说他是华国锋主席的秘书,并讲了他的姓名,说华主席派他来接我们。我们全家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意外,先请他坐下。曹秘书说他先到中央党校接李友莲,没有接到,才来我家,我的地址是问了市委才知道的。多…  相似文献   

6.
康正 《党史纵横》2007,(1):58-59
七十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怀疑他在陕西搞“赤化”?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段绝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1922年,处于困境的杨虎城率部暂时避居陕北。对于杨虎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13,(10):55-55
中共的早期领袖中.陈独秀的脾气大是出了名的。多少也是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彼时的中共中央,成员大多是他的晚辈,论声望则更是无人能与他相比。与党内同志辩论,他常以势压人,动辄拍桌子、掼茶杯。虽然事后有悔意,却只能是他自己认账.  相似文献   

8.
吴炜 《理论学刊》2020,(3):25-31
文献资料表明,在毛泽东作为根据地领导人时,共产国际对他曾多次加以赞扬,评价颇高,对其带领队伍"上山"等举动也颇能容忍。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之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鉴于其与共产国际路线保持了基本的一致,且能抓住时机壮大和发展党的力量,故而仍然比较满意。他们对毛泽东的不满主要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把中共由于自己的实际困难而没有满足其出兵要求这一行为视为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民族主义",且对整风运动期间把王明等党内教条主义者作为批判对象也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9.
70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对西安事变及杨虎城给予高度评价。那么,杨虎城到底有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以至于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怀疑他在陕西搞“赤化”?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段绝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9月9日,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他的生命定格于1976年的这一天,他一生中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天。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也正是在这天,他遭遇了生平中唯一一次被捕。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天,是毛泽东开始走上军事家征程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2.
是他,扬起"民主"、"科学"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导者;是他,鼓动革命风潮,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他,以推翻黑暗统治为己任,成为中国共产党五届最高领导人;还是他,在对斯大林派失望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国托派的领袖。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又向世人宣布:"今后不再属于任何党派。"正是陈独秀这样鲜明的个性和起伏的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吸引着人们探究他的生平,领略他的风采,感悟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万里长征第一步1934年10月10日,我党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之前,董必武接到上级党组织的通知,要他随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战略转移。由于他是建党的元勋,年近半百,身体又不是很好,组织征求他的意见。其中有两条,一条是他的爱人陈碧英不能与他一块走,另一条是要他到中央卫生部妇女队担任队长。  相似文献   

14.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09,(11):34-38
1929年,正是陈独秀的“知命之年”。此时.他早已被排斥在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他的心中不免涌起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与理想的驱使下,又在漫漫的征途上求索。  相似文献   

15.
陆建珠 《党史文苑》2009,(4):12-15,19
今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0周年。在他离开我们1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的春天,我有幸在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的家里采访了他的夫人李昭。10年来,李昭那朴实、平和、奶奶般慈祥的笑容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对共青事业的关注、关心,对共青人的谆谆教诲、殷殷厚望,依然激荡着我的胸怀。  相似文献   

16.
金一驰 《党史文苑》2012,(14):15-18
中共中央组织部主要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纵观建党90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28年,人才工作一直是中组部的重要工作领域,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过去,从中组部的视角上来审视革命时期党的人才工作发展,无疑对当代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博采》2006,(5):39-45
从起草小组成员到中央文革大员姚文元连写两篇文章有“功”,江青、张春桥自然不会忘记提拔他。江青和张春桥共同向毛泽东推荐姚文元进《中共中央通知》(即后来的“五一六通知”——笔者注)的文件起草小组,毛泽东同意了。进入这个文件起草小组,对姚文元来说,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进入这个小组,就等于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中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会看到他工作,他也会及时了解毛泽东的思路,并参与毛泽东足以影响全国的政治活动。从此,姚文元不再是只限于在上海活动的小文人了,他开始经常参与中央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了。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18.
朱德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涉及个人的问题上,他总是从大局出发,处处维护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体现了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195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主席的多次提议,正式作出一项建议:同意毛泽东不做下届国家主席人选。但是,由谁来继任国家主席呢?在此之前,毛泽东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意见。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初步酝酿,最后集中在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身上。按照惯例,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应当由上届国家副主席、德高望重的朱…  相似文献   

19.
苏振兰 《湘潮》2014,(10):27-30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面对"文革"造成的全国乱局,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开始全面整顿,他从抓军队整顿开始,落实干部政策,"解放"干部。很快,他把目光转向了解放军总后勤部。总后确实是"文革"中的重灾区,林彪一伙在这里干了许多坏事。  相似文献   

20.
他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他曾在武汉抗战前线直面日军,与之血肉相搏。作为蒋介石"御林军"的副总队长,他不仅无顾自身安危保护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甚至率部通电起义,走向了反蒋兵变。2005年,他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他,便是从内江县走出来的张佐斌。今天,让我们跟随其子张培楠先生的讲述,重拾这位黄埔学子的人生记忆与殷殷心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