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前,安徽省涡阳县公安局成功处理一起非法跨国婚姻事件。 在涡阳县公安局石弓镇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的活动中,居民刘宝找到民警郑涛,希望为其家属入户口。经调查,这名妇女叫黄氏秋恒,家住越南海防市。2006年,黄氏秋恒在没办理出入境手续情况下,从越南越境进入中国,在云南昆明一家饭店打工时认识了当时也在那里打工的刘宝,两人产生感情后,一起回到石弓镇共同生活,并在2008年5月6日生了一个女儿,一家3口生活至今。  相似文献   

2.
涡阳县石弓镇供电所的农电工刘兴杰,面对每年收上来的几十万元电费,控制不住自己的私欲,耍起了小聪明,在每次上缴电费时留下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开支,谎称这部分款没收上来。他自以为这条生财之道神不知鬼不觉,3年时间,竟从中挪用资金3万多元。正当他得意洋洋之际,不料东窗事发。日前,刘兴杰被法院以挪用资金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相似文献   

3.
张真 《检察风云》2011,(11):60-61
那天,两人在法院门口做了最后的道别。相爱时的一幕幕。与现在的凄凉交织着。那根原本将他和刘芳牵到一起的红线。竟然就这么轻易被剪断了,此刻。只有自己才能听到心碎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江淮法治》2010,(14):52-52
编辑同志: 刘某是一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毕业后一年多一直呆在家中。去年12月.终于在一大企业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工作了父母催促其结婚。他和女朋友选中了某开发区一套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总价为100万元的商品房。刘某与开发商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刘某首付20%.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的江西南昌女孩刘芳在父亲一手导演的"短信传情"中,与高中同学林国伟开始亲密接触,但在第一次约会时,林国伟不顾刘芳的强烈反对,强行跟她发生了性关系。后来,林国伟以双方性格不合提出分手。  相似文献   

6.
相颖  周静 《法庭内外》2012,(10):17-18
为结婚借母亲钱签协议"以房抵债"张成,29岁,在一家公司做电话销售,靠着父亲留下,的一点小产业,整天无所事事;刘芳,25岁,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单亲家庭,是广告公司职员,身材高挑,为人干练。两人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偶然相遇,刘芳被张成的潇洒不羁所吸引,张成也被刘芳的美貌所倾倒,2005年,两人迅速地坠入了爱河,并于恋爱3个月后萌生了结婚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送礼     
郝连主任临上班之前嘱咐妻子刘芳,让她去超市买两瓶茅台两盒脑白金两条中华烟,说马上就要过年了,该活动活动了。刘芳点头称是,说人是不能忘本的,是去郑总家?郝连主任说你别管那么多,反正是一个最最重要的人物。刘芳没再说什么,但她心里清楚,郝连一定是去郑总那儿。郝连能从车间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湘潭县青山桥镇村民杨某.曾因违法犯罪被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法院判刑1年6个月.他在服刑期间表现较好.于2005年提前释放回家。回归社会后的杨某万念俱灰.不知如何面对未来.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候。镇司法所的同志及时找到他.与他结成帮教对子.帮助他解开思想上的疙瘩。通过帮教人员面对面、心贴心的鼓励和安慰,慢慢地使他摆脱了心理阴影。3年来,杨某在帮教人员的悉心帮助下。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拾信心。在村干部和帮教人员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立法观念和经济审判观念的转变陈平安刘芳一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巩因改革开放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在经济立法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1.
周华 《检察风云》2008,(1):50-51
"馅饼"或"陷阱"?   彭嘉(化名)最近很郁闷,毕业刚两年,却一下子背上了30万元的债务.这个债务不是因为他没找到工作,恰恰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是一份看起来很让人羡慕的工作--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西门子)的销售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周某犯盗窃罪后.被公安机关查获。一日凌晨,公安人员找到周某家中.欲捉拿周某一不料周某并未住在家中.而是自己另租房居住在外。由于周某年纪尚轻.又未成家、所以对他这种租住在外的情况.公安人员还尚未掌握。周某的父亲见公安人员深夜敲门.寻找其子.便也知道J”这其中的原委.主动如实将同某居住在外的情况如实报告厂公安人员.并提出立即为公安人员带路.找到儿子。在同丈的带领下,公安人员顺利地找到厂周某的住宅、周父叫其儿开门之后.要用某去公安机关把自己所有的问题讲清楚。这样.周某也就被公安人员带走.最后.周又还随…  相似文献   

13.
燕传礼 《江淮法治》2011,(19):39+41-39,41
“近两年。我一直在当地的企业工作。月工资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听说这是张先义代表在省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有关就业的建议。促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才使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好的工作.要不然像我们这样年龄又大又有残疾的人到哪能找到工作呀。打心眼里感谢张代表。”王全玉的这番话,说出了当地不少群众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市民黄女士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套房产。除了去世的大哥.其他哥哥姐姐都同意放弃继承房产。在玄武区公证处办理继承手续时.公证员发现老大还有两个儿子。黄女士承认.大哥有个儿子一出生就给了别人.还有一个是养子.目前在南京某监狱服刑。公证员表示.这两个侄子都有代替父亲继承祖父房产的权利.黄女士要想继承房产.必须找到这两个人。经多次走访老大的亲戚朋友.公证员了解到.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安徽某地。随后公证员陪黄女士来到安徽.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经过近一个月的“大海捞针”.黄女士终于找到了侄子。他表示愿意放弃继承权.还要来南京看望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15.
1934年夏,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德文专修科毕业,成绩是四年全优。从1933年下半年开始,季羡林就经常忧虑毕业之后的去处,在《清华园日记》中,他多次写道:“要不择手段去抢一只饭碗。”但由于他学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少,所以列1934年秋天,季羡林的“饭碗”还没有拿到手: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大学一毕业。立刻就倒了霉,留学无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有网难结。穷途痛苦,无地自容。”后来,他回到了济南,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一份在中学教书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9,(12):50-50
从苗汝英的事迹中,我们找到一组组看似矛盾的人生角色。 作为冀中公安局纪委副书记,苗汝英干的是“得罪人”的工作,但他“得罪”的人不但不恨他,有的还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监督要得罪人,查案更要得罪人,但苗汝英用他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不是整人,而是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聚会里,一个在德国汉堡定居的老朋友给我讲起了他的一次颇有意思的求职故事. 他在德国留学毕业后,开始四处求职,期望着能尽快地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以图安定.  相似文献   

18.
张锐 《政府法制》2010,(24):18-18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住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还不见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着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似文献   

19.
隗苇 《法庭内外》2007,(11):62-62
看到书本里写了大贪官和珅的故事.北京房山人全井范找到“灵感”。他吹嘘自己是和珅的后代,家中有一个未挖掘的宝库。如果谁能够提供资金开挖宝库,他就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报酬回报对方。2007年8月10日全井范因诈骗罪在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受审。  相似文献   

20.
程晨 《法制与社会》2011,(16):26-27
毕业季又近,“后毕业时代”的话题也再度进入公众视野。走出校园,求职难、租房贵、生存压力大等成为每个年轻人必经的人生考验。相关调查显示,57.21%的“后毕业时代”被调查者感到有一定压力,26.12%有很大压力;其中,59.95%的被调查者靠自己找到了工作,31.84%的人通过亲戚或朋友介绍找到工作;61.19%的人认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另据调查,94%的“后毕业群体”曾产生过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