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2.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4.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俭,勤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一个人形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应当从幼年时代开始。本文通过中国幼儿节俭现象分析,探讨中国幼儿节俭意识养成与发展,提出了中国幼儿意识养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6.
提倡节俭与鼓励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勤俭节约、增加积累与鼓励消费、改善生活是对立统一关系。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前者是“源”,“源远”才能“流长”,否则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后者是“流”,“流畅”利于“开源”,否则积累也就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把提倡节俭同鼓励消费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重视消费,又要重视节俭,做到在勤俭节约中鼓励消费,在鼓励消费时不忘勤俭节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勤俭与否事关人之成败…  相似文献   

7.
俭以养德     
蔡建军 《新长征》2014,(8):64-64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戒奢克俭制定了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为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一个标杆。党员领导干部应按照节俭养德的要求,努力在个人修养和能力素质上达到新的境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和道德修养经常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姜文明 《唯实》2012,(12):26-30
俭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价值:一是节用爱物,通过节约、省俭防止物质匮乏,俭以足用;二是制欲、养德,以俭为重要德目。前者体现了人类的生存理性智慧,后者对个人的修身立德至关重要。俭是中庸之德,其价值实现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合度为俭。  相似文献   

9.
最近,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就是吃大苦、流大汗、耐大劳、养大德的传统精神。“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辉的警世名言,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有的人认为公款吃喝不行,但私款吃喝没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从表面上看,私款大吃大喝花的是自己的钱,与社会、与别人无关。其实不然,私款大吃大喝有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左传》就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代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深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几乎每代人从小都接受着勤俭节约理念的教育。节约是我们的传家之宝。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块砖、一张纸……节省的不仅是个人的财富,也是全社会的资产、整个地球的资源。可以说,选择了勤俭,就是选择了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选择了健康和谐的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俭与奢,小而言之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前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由于留有余地,生活虽不丰足,也能有所积蓄;而后者却寅吃卯粮、过度消费,由于坐吃山空,难免荡尽家产,贻害子孙。大而言之,俭与奢关系到一个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风气、传统与兴衰。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有句名言: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其意思是说,金戈铁矛的作用也比不上谦恭节俭更有威力。比喻中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节俭传统不可丢,奢靡之风不可长。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湘乡荷叶塘乡(今属双峰县)人,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卒赠太傅,谥文正。他虽然官至极品,权倾朝野,为人却十分俭朴、廉洁,并以此训勉亲属,保持勤俭家风。曾国藩遵循祖父“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治家力崇节俭。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告诫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  相似文献   

14.
勤俭节约是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积极倡导勤劳节俭.孔子说:“楮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墨子把节俭提到治国治民的高度来认识,认为节俭则“民富国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 辞过篇》).勤俭节约指勤劳、俭朴、精打细算、不奢侈、不浪费,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然分外珍惜其劳动成果.劳动人民的这种刻苦、勤劳、俭朴、不贪图享受的高尚品德被无产阶级发扬光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周易》中这样说:"君子以俭德辟(避)难。"意为"俭"之德行不仅可以避免因奢而败,远离各种难以预测的祸患,还可在特殊时期闯过难关,摆脱困境。老子说,自己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俭"。孔子之所以对颜回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欣赏他的"俭"。有了这"金钟罩"和"护身符",面对任何艰难之境都会从容不迫,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6.
戒奢以俭     
正"戒奢以俭"一语,出自唐代名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其意思是,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但随着功业日隆,他的生活渐加奢靡,追求异宝珍  相似文献   

17.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学生和律人律己的标准人格。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塑造,以修德为基础,以立志为核心,以笃行为目的。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新时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修德是君子人格塑造的基础 孔子论君子,多指居家处国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高尚德行的人。他认为“德”是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修德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仁”,一是指“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卫灵公》)这是从人际关系和行为方法上论仁,因爱亲人而爱人,因己之立达而使人立达,因不欲施暴于己而不施暴于人,因维护本族本国安宁而不侵犯他族他国。仁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克己复礼为仁”,即不断克服自己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8.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的增强“三种意识”的内容之一。在物质财富越来越充足、人们越来越有条件享受富裕生活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节俭?回答是肯定的。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理念和工作作风。时代再发展,条件再优越,倡俭戒奢的要求不能变,倡俭戒奢的道理应当经常讲。  相似文献   

19.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9):19-20
正确修德。易经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资治通鉴中说:“德者,才之率也。”德有治腐之能,率众之力。党员干部的德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人品修养在为官从政中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