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美术馆     
《上海支部生活》2007,(12):58-58
上海美术馆于1958年创建。新馆的主体建筑是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十里洋场著名的跑马总会。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分设12个展厅,馆藏作品10000余件,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照明系统,中央空调,恒温恒湿,  相似文献   

2.
上海美术馆     
《上海支部生活》2008,(2):F0004-F0004
上海美术馆于1956年创那建。新馆的主体建筑是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十里洋场著名的跑马总会。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分设12个展厅,馆藏作品10000余件,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照明系统,中央空调,恒温恒湿,消防安保,垂直运输及自动化管理设施,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座好的美术馆要让每个市民都为她自豪” 回想起上海美术馆与和热爱她的人们,李磊向记者谈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老曾经说过,如果他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在上海美术馆里有一面墙,上面可以挂一幅他的画。有人曾经问过吴老,为什么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相似文献   

4.
引子黄永厚先生的第一次个人画展,举办于1979年,地点是上海——那时他在安徽工作。一个安徽来的画家,名不见经传,想进上海美术馆?没门儿。那时书画市场尚未开放,不像今天,只要花得起钱,别说上海美术馆,就是进中国美术馆也.未必很难。  相似文献   

5.
张国珍 《台声》2000,(11):37-38
受中华文化联谊会及上海文化联谊会的邀请,由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陈其宽八十回顾展”于 2000年 9月 19日至 10月 2日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展出。     陈其宽教授 1921年生于北京。 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8年起赴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就读并取得建筑硕士学位。 1951年任哈佛设计学院院长葛罗匹斯建筑事物所 (TAC)设计师。     1954年,他接受当代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之邀,规划台湾东海大学,并设计全部庭园及路思义教堂。日后筹办该校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工学院院长等职,桃李满天下。 1967年…  相似文献   

6.
肖巩 《今日上海》2009,(6):29-3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经过精心的筹备,由北京市文化局、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北京画院和上海美术馆共同举办的“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大型长征连环画原作展”近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地球的红飘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沈尧伊创作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  相似文献   

7.
肖巩 《今日上海》2010,(5):46-48
今年4月1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陈逸飞艺术基金共同主办的陈逸飞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陈逸飞先生油画作品58件,素描速写作品15件,雕塑作品小样2件及逸飞集团出版发行的各种出版物若干。其中的油画作品,由上海美术馆及陈逸飞艺术基金向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和藏家征集而来,  相似文献   

8.
何颀 《今日上海》2009,(5):46-48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家学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展”于2009年4月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许江近年来创作的三百余件作品,是许江继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个展之后的又一次大型综合性展览。本次展览以油画、水彩、雕塑的综合形态构成丰富的视觉景象,立体地展现出许江在艺术道路上的最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1,(4):35-35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台湾卡门艺术中心协办的“沙耆七十年作品回顾展”,于 2001年 3月 1日至 1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其后,将于 3月 20日至 29日、 4月 13日至 29日分别在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巡回展出。展览期间,还将举行“沙耆艺术研讨会”。   举办本次画展的宗旨是纪念沙耆先生从艺七十周年,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进行回顾性的展示。本次展览共展出沙耆先生的作品 104件(其中包括油画、水彩、素描、水墨), 6件木板壁画的复制品,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献资…  相似文献   

10.
丁亥年岁末,上海美术馆展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来自我国青海省同仁县的民族艺术奇葩——唐卡,以其风格独特、色彩绚丽的高超工笔技艺,将藏传佛教艺术展示在上海观众面前,使人们对遥远的热贡艺术之乡——同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响往。  相似文献   

11.
秦义民 《今日上海》2012,(12):55-57
少小离家老大回 接光明中学校友会、校长室通知:1967届校友孙建东中国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鱼知水恩报深情。离校、离沪43年后孙建东从云南昆明回来了,向养育他的家乡、培养他的母校深情汇报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晴霞辉耀     
杨挺 《福建乡土》2008,(2):48-48
2006年12月31日,我受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提名,专程赴上海美术馆参加“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的创作会议。会后我与主办方签定了“特邀协议书”,为联合国和该展创作两幅相同主题、画面的中国画。这项任务题材重大、时间紧迫,不但要能适应国内外观众的欣赏高度,  相似文献   

13.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11,(18):24-25
在百度上搜索“美术馆”的词条,会出现这样的注释:“博物馆的一种。是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由于其承载着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协助艺术教育等公益功能,在我国,说起美术馆,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这样的公立美术馆。在广西首府南宁,有这样一座南企业投资兴建的美术馆——邕江湾美术馆,它不仅是广西首家民营美术馆,也是广西目前最大的一家美术馆。  相似文献   

14.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2,(11):57-58
前不久,上海美术馆迎来了台湾书画家赵善灿先生的书画特展。开幕那天,二楼展厅高朋云集,热闹非凡。赵先生一边向前来观展的宾客打招呼,一边还要满足美术爱好者们的签名要求,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08,(10):40-42
飞机降落了!火车进站了!恐龙回家了!历经两年的策展讨论,几周繁忙的协调、安装,“快城快客”即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于9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不论是美术馆门前那节长47米的火车,新种的水稻,从草地向墙上爬的巨型蚂蚁,奔跑的骏马,还是展馆内悬挂的丝绸农服,爬行的恐龙或是用糖包裹着的家具,都一齐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场美术界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6.
孙宁宁 《台声》2002,(5):40-41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上海文化联谊会、中国画研究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财团法人智邦艺术基金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宇宙心印———刘国松七十回顾展》已于2月下旬在台北智邦艺术馆拉开帷幕,并将于5月下旬至8月初在北京、上海、广州巡回展出。刘国松先生是台湾著名画家,1932年生于安徽,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定居台湾。刘国松在水墨画的理论与创作上有杰出的贡献。中国美术史的近现代部分总会涉及刘国松先生,而论其画风又总是强调“创新”、“改革”。观刘先生之画,第一印象是鲜明…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下午,《许文融台湾风物图卷暨近作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杨晓渡等领导,美术爱好者及各界人士300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知名人士潘维刚等专程前来祝贺画展开幕。  相似文献   

18.
陆东红 《两岸关系》2009,(11):69-69
金秋十月,“两岸城市艺术节一—上。海文化周”在台北隆重登场,这是两岸开放文化交流以来,上海在台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人数达170多人。系列活动好戏连台,有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经典戏曲、上海少年杂技演出、《上海故事》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上海电影展、上海纪录片展,而“走进世博会”图片展除了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情况之外,也展出世界各国的展馆设计方案,让台北市民提前体验明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通过这次活动,上海向台北展示了具有深刻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风采,掀起了两岸文化交流叉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9.
重视建筑伦理,就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使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加趋于合理和讲究,相近建筑更加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完美、和谐。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一栋建筑的认同、接纳和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关心一座建筑建在那个地方是否合理,是否讲理,是否符合礼仪,是否能满足公众的伦理需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多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房子住,至于房子是否合乎礼仪,则很少受到关注。乃至在近期的一次建筑伦理会议上,一位从事建筑管理五十年的老者发出了诸多惊叹之声。其实建筑伦理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事物。它研究的是建筑与人,建筑里的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规划,建筑与自然,乃至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未来的关系。它关心建筑的宜人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它倾向于把建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让建筑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率居高不下,这使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迫在眉睫。在中国4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这些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但95%却是高能耗建筑,这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