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6日至10日,北约和俄罗斯举行了一场名为"警惕天空-2011"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双方战机将模拟如何应对类似"9·11"的恐怖袭击。这是北约和俄罗斯首次举行联合空中反恐演习,表现出与以往有所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格外受到外界关注。反恐演习关注空中恐怖袭击北约与俄罗斯的这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是根据双方之间的合作平台"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一个空中合作计划而进  相似文献   

2.
备忘     
《人民公安》2007,(16):1-1
胡锦涛观摩上合组织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实兵演练,8月17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到现场观摩。当天举行的是反恐实兵演练,分为联合侦察、夺控要点、分区清剿、机动打援、立体追歼等五个作战行动。  相似文献   

3.
进入2004年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军事演习接连不断,且形式多样。以联合军事演习为主要形式的演习几乎成了军事领域的一种“流行风潮”。 1月25日至31日,美日两国部队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军区司令部的ASAKA兵营举行了第45届“山樱花”演习。随即,科威特—法国“2004西部珍珠”演习、俄罗斯核军演、北约11个国家反潜战演习、美国与印度联合空战演习、美国与菲律宾“肩并肩2004演习”等先后举行。此外,韩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迈进新世纪开端之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邀请,于2001年 7月15日对友好邻邦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7月16日,两国之间经过会谈,共同完成一项对两 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的工作,正式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江泽民主席指出:“ 这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普京总统说:“《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非常重要,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世纪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 段。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为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已经走过10年征程…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5):88-89
2007年8月9日-17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乌鲁木齐和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了“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和平使命-2007”堪称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的里程碑,这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次全体参加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个成员国的4000余名官兵参加了演练、  相似文献   

6.
要闻点击     
7月18日,江泽民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正式会谈。普京强调,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不会发生变化,俄将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21日,北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首脑会议,会上宣布了北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东扩,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2004年正式加入北约,使北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广大地区,直抵俄罗斯西部门户,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和战略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实力不济的俄罗斯,自知无力阻挡昔日对手的扩张,但也不甘无所作为。普京总统迅速采取行动,作出回应。他在北约宣布东扩10天后便访问了中印两国,以提醒北约,俄罗斯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而俄所作的实质性回应是在中亚的动作,是普京总统对吉尔吉斯斯坦仅一天的访问。  相似文献   

8.
盛世良 《半月谈》2004,(5):9-71
在当今世界,军事演习不仅是为了练兵,而且是为了向外界传达用别的方式难以传达的重要信息。俄罗斯最近举行的20年来最大的核军演自然也不例外。俄总统普京2月18日在学习基本结束时特别强调:俄仍然是一个核大国,任何人对此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06,(1):9-9
新闻事实:从8月18日~25日,中国与俄罗斯军方举行了“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演习分三个阶段,两国将派遣海、陆、空三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这是两国关系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  相似文献   

10.
7月15日,八国峰会在俄罗斯召开。借此机会,俄美加强了一系列合作,如发起共反“核恐怖主义”倡议。然而,双方根本分岐并未消失——在“民主”问题上,普京和布什这两位大管家仍在论剑斗法。峰会开幕前一天,普京和布什专门私下“约会”,中心议题就是“民主问题”。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布什委婉地向普京“递招”:“我渴望促进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制度变革,像伊拉克那样,那里有新闻自由和信仰自由,我们国家许多人希望俄罗斯能做同样的事情。”言下之意,俄民主连伊拉克都不如。普京针锋相对地表示:“我要坦诚地告诉你,我们绝不需要伊拉克式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人物     
《小康》2016,(1)
正表态者普京12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2015年度记者会,期间,对于最近的俄土冲突以及IS显示了一贯的强硬作风。就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一事,普京称,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是一种敌对行为。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后就躲在盟国的身后。记者提问:"俄罗斯对于叙利亚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或者说俄是冲动行事?"普京表示,IS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威胁,越快解决它越好。要采取政治解决方案。俄罗斯未在叙利亚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12.
北约和俄罗斯改善关系和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因双方利益不同,所以他们之间发展关系的速度不会太快,而且其进程也会充满矛盾与斗争。战后长期“互为敌手”的俄罗斯和北约关系改善和进行合作本身就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必将对今后世界安全形势及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     
时政 3月17日至1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会见了俄现任总统普京和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并与饿外长拉夫罗夫和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举行了“2+2”会谈。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北约东扩咄咄逼人,恐怖主义猖獗。俄罗斯面对这种形势,不断调整军事战略,进一步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10月2日又召开了讨论俄武装力量改革和现代化问题的重要会议,普京总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的文件强调,如果北约以一个军事联盟的形式保留下来,并继续推行其目前的进攻性军事攻略,俄将对其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原则进行根本改革。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起初,双方在如何处理俄“尤科斯事件”上发生矛盾;随后,又在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伊拉克战后重建等问题上发生争执;紧接着,西方国家利用俄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大做文章,百般责难俄罗斯;最近,随着俄总统大选日期的临近,西方又开始找普京总统的碴儿了。扬言将俄罗斯赶出八国集团去年10月25日,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后,西方国家反应十分强烈,普遍认为这是俄当局对企业家的一种报复,将影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投资。同年10月30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3日至7日,应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济尼切夫上将邀请,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率团赴莫斯科访问。双方共同举行了中俄预防和消除紧急情况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签署了联委会章程和会议纪要。黄明表示,此行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今年6月访俄期间与普京总统达成的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十多个北约成员国和伙伴关系国参加的军事演习,5月6日开始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附近的瓦贾尼军事基地举行,为期四周。虽然参演军人才千余名,而且不动用重武器,但在这场小小的营级演习背后,北约与俄罗斯却进行了一场大较量。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于5月23日至26日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行首脑会晤。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俄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等6项文件。《联合宣言》强调,俄美两国将建立新型战略关系,彼此视为敌人或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俄美两国是伙伴和朋友,将为推动稳定、安全、经济一体化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促进地区冲突的解决而合作。两国领导人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意味着冷战时期的真正结束,标志着两国关系提高到崭新水平。但国际舆论认为,俄美从对手转变为平等伙伴的进程刚刚开始,两国建设战略伙伴关系还面临许多需要克服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事件     
“俄罗斯年”拉开帷幕中俄关系升温3月21日正值中国农历春分,中国的“俄罗斯年”在北京拉开帷幕。中俄元首深信,两国关系也将如这渐暖的天气,不断升温。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同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俄罗斯年”包括二百六十多项活动,既有企业合作,亦有人文交流。规模之大,可谓“史无前例”。国家主席胡锦涛说,中俄互办“国家年”,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其目的是深化友谊、密切合作。调整消费税体现政府价值取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43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严厉批评美国“不受节制滥用武力”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并警告说,美国政策是很危险的,将促使更多的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普京还表示难以容忍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以及北约东扩威胁俄罗斯安全。2月15日,他又签署法令对联邦政府进行大改组,将强硬派并有着克格勃背景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提升为第一副总理。世界媒体惊呼“俄罗斯准备再出发”,本就存有戒心的美国更是找到了调整对克里姆林宫战略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