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尊重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和平、和谐,建设大同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和诉求,是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文明与文化要互鉴共进,通过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共识,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李灵均 《前沿》2003,2(8):133-13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在当代中国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充分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重大作用,其核心就是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创造精神,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11)
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南京医科大学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及时将抗疫精神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积极探索"三大路径",形成育人合力,用心用情为青年学生上好疫情生命教育、担当教育、信念教育"三堂课"。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列为一项重要基本方略并得到了详细阐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具有中国内核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中国在精神层面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体现了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既牢牢根植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当中,又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实践性与理念性的统一;既澄清了价值与价值判断的差别,尊重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又强调了不同文明间要平等互鉴、共同发展,体现了包容性与共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源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应当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又要不断根据时代的主题、问题和话题而创新、创造、重构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观念结构;第二,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尊重民族精神历史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和特质,又要积极发挥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全民族的综合素养和精神修养境界;第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既重视民族精神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性,又尊重民族精神形成与完善过程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从而在世界历史大视野中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力和惑召力.  相似文献   

6.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通过"文明互鉴"消除各国之间的隔膜,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使文明成为各国交流互动的纽带,这将带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和"文化是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让世界消除犹疑接纳中国的文化基础,对世界文明共生与繁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高层点击     
《人大论坛》2008,(7):M0002-M0002
胡锦涛6月30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哈萨 《前沿》2004,(12):226-228
中国近代历史 ,一方面记载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 ,另一方面又记载着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一部近代史昭示给我们 ,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 ,历经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 ,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难当头 ,各阶级各阶层聚拢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 ,为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英勇抗争。最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走上了强国之路。一部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把握其发展脉络 ,了解它的框架 ,运用近代史进行国情教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突出爱国主义主题。形成推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力量。  相似文献   

9.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主要表明的是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态度和体现文明平等性的交往交流原则,而"通而不统"则主要表达的是文明交流交融的行为准则和实现文明互联互通又不消解文明丰富性的文明理想。"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消解文明冲突、促进文明融合的一剂对症良药,需要我们深度挖掘、深入研究、深刻阐释,以达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在阐释和解答新时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当今世界整体特征、当今时代发展大势、当今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的认识与解答。这一思想倡导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是平等的、独特的,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大势,指出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鲜明特质,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相互激荡,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在发展中对人和生态的高度重视,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特征;阐明了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之间利益交融、安全相依,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据此积极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新构筑中国与世界的密切关联;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及要求,进一步夯实了科学发展的理论根基。以上这些新认识、新判断、新理念、新战略,具有广阔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和世界眼光,不仅全面提升了我们党的认识视野和思想观念,而且具有了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和意识形态藩篱的认识价值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呼吁:"我们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人类总是在不断战胜挑战中实现更大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秉持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正确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与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解决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仅需要各国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加深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也需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化交流互鉴代替文化隔阂冲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新型政党制度诞生、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民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2018年6月  相似文献   

15.
朱庆葆 《群众》2012,(3):75-7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要不断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课堂。因此,更加准确地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加...  相似文献   

16.
张兆江 《群众》2011,(9):58-5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泰兴是名闻遐迩的革命老区,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进一步继承光大优良传统,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凝聚和激发广大干群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紧跟全省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步伐,全力推进全市共创更高水平新小康、共创文明和谐新泰兴、共创领先苏中新辉煌。  相似文献   

17.
弘扬儒家“仁爱”思想精华 加强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仁爱”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师德思想精华。我们必须继承这份遗产,剔除其糟粕,弘扬其精华,加强师德建设。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弘扬懦家“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及以严求爱、诲人不倦的敬业爱生精神。其次,要弘扬体现儒家“仁爱”的“忠恕”之道的精华,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再次,要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从内在精神到言行举止,全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儒家忠德思想并非是历史糟粕,其中包含着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内核,它和我国历史上其它形式的道德文化一样,也参与了现代化的过程,对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儒家忠德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二是有利于促进人们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三是有利于协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当前我们在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应当做到古为今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家忠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为什么要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怎么样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要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信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学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要担当尽责、勤勉实干。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9,(5)
<正>以"爱国"为核心意涵的黄埔精神,是黄埔军校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时代,弘扬黄埔精神,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的对台工作主要体现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