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太平洋各国均力图通过经济合作与调整,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今后10年,太平洋地区整体上可能形成有机结合的松散合作。但这种合作也是东西南北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各方围绕“捞取经济实惠,争取主导地位”的竞争激烈,斗争复杂。 美国:构筑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保持在太平洋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2.
袁元 《瞭望》2003,(33)
近一段时期,美国对区域内及双边自由贸易合作(FTA)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除大家熟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以色列和约旦等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协议之外,今年5月又与新加坡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美国同东亚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而仅仅一个月后,美国又正式同智利签署了自贸协  相似文献   

3.
日本力求掌握东亚区域经贸合作主导权东盟经济部长会议8月23日在吉隆坡结束。日本当晚在与东盟举行双边磋商之后,正式提出了对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建立“10 6”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从此前和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日本提出该构想意在通过从FTA(自由贸易协定)到“东亚EPA”(“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多元化策略,实现日本“掌握主导权”、控制“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制高点”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4.
浦山 《瞭望》1989,(18)
世界经济区域化(或称为集团化,或称为多极化),这种趋势早已有之,近年来发展迅速。欧洲共同体去年进一步确定了到1992年底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金等多方面在欧共体内部自由流动的措施。去年美国同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从今年起的10年内逐步取消两国间的一切关税。去年日本研究机构和政  相似文献   

5.
中国FTA战略日渐清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由WTO主导的多边自由贸易谈判日益艰难的背景下,全球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被称为FTA的双边或区域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与港、澳CEPA的签订的实施,中国FTA战略日渐清晰。  相似文献   

6.
马尼拉专电 6月6日至7日,东盟6国和中国、美国、苏联、日本、南朝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名代表在马尼拉举行“东盟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前景”研讨会,探讨世界形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谋求在本地区90年代安全合作前景问题上取得共识。会上,美国、中国、日本和苏联等四国代表分別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表明了各国的立场,东盟国家的代表也发表了各自关于安全合作的意见。东盟: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东盟6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代表认为,东盟目前奉行的交叉、双边安全合作模式是确保东盟这个非军事联盟、乃至整个地区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印尼外,目前其他5个成员国都在东盟内部或同其他大国拥有双边安全合作协议。由于6国在“最大外来威胁”上没有共识,因此,东盟无意于建立一个“联合安全盾”,也无意于推进三边以至多边安全合作。东盟认为,成员国内部各自的不稳定因素是东盟目前最大的威胁。东盟应该扩大成员国双边国防安全合作,扩大同亚太其他大国的合作。亚太地区依然充满着冲突的隐患,如边界领土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的脚步在今年明显加快,此种合作 将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为谋求各个领域的共 同利益搭建起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意义大于经济利益,体现了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经过长达3年多共15轮的谈判后,4月7日,《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在北京签署.  相似文献   

9.
王殊 《瞭望》1994,(17)
美国的战略重点(有的说是外交战略重点)是否转移的问题,论者意见不尽相同。一种认为重点仍在欧洲,另一种认为已转到亚太(有的说是东亚),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认为正在从欧洲向亚太倾斜,但最终要转到亚太。对此,我也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无疑,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比过去更加强调要加强同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确切地说,应该是要加强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同“出现经济奇迹”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美国历来同太平洋的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国有密切的关系,并且一直把日本看作是它的亚洲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些年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扩大,出现了如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10.
双边或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FTA)与WTO所倡导的全球贸易自由化之间是一种互朴、互动关系,不违背WTO规则的区域贸易安排有利于推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国际经验也表明,日趋加快的FTA并不是造成WTO“多哈回合”进展缓慢的原因,而是其结果:多边谈判中的矛盾本质上属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  相似文献   

11.
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脱节;对政治利益的考虑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分家甚至背道而驰;在安全上依赖日美同盟却又不能不同时构筑周边安全机制;在政治上对中、韩等亚洲各国不买帐,而经济上却需加强同亚洲各国的合作;有选择地推进双边外交却缺乏地区外交战略,……这就是当今日本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和战略贫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21,(5)
正双边投资条约(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简称BIT),是资本输出国同资本输入国签订的有关保护投资问题的条约,目的在于促进并保护国际投资,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该协定将为双方相互投资提供更宽泛的市场准入、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有前景的合作环境。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式达成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以下简称《中欧投资协定》)。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3,(19)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4月26日同非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愿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促进友谊。江泽民和拉莫斯出席了《中菲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三个中菲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为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江辜会谈”4月27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21,(Z1)
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为RCEP)是由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的"10+5"自贸协定,目的是削减彼此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覆盖亚太十五国的统一大市场。作为亚太地区自贸水平最高的FTA协定,历经八年的艰难谈判,RCEP协定已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订,意味着总人口、经济体量、出口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在RCEP协定下从事自由贸易活动。亚太合作迎来新契机,其中以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和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的辽宁,正迎来更大的发展和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15.
达卡专电东亚地区现在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紧随其后的是东盟国家,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下一个走上经济快行线的可能是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南盟)所属的七个国家。早在70年代,日本的一位经济学家曾提出了一个“雁阵式”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大雁在结队飞行时,后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日本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其对外发展和制衡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上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扩张。为了对抗“一带一路”,日本以维护“国家利益”与国际法治为由,调整其在东南亚的战略政策,表现出明显的战略扩张趋势。日本的战略扩张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挤压中国的市场空间;军事方面,塑造军事合作新局面,激化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对立;多边合作机制方面,主导规则构建,构筑制度优势。中国在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合作计划的同时,必须对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扩张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WTO多哈谈判进展的停滞不前,各国为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逐渐开始转向区域内的经济整合,其中以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发展最为活跃,最终使世界各国的经贸及投资活动更加自由化。一、新型FTA的突出特征(一)非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的FTA不断增加传统的FTA通常以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主,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欧盟自贸区协定及东盟自贸区协定等。但近年来地理位置上并非邻近,甚至是相距遥远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签订的FTA不断增加。如美国与约旦及韩国、新加坡与新西兰、中国与新西兰、冰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一旦不负责任的一方率先开启贸易保护措施,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触发"以牙还牙"的连锁报复行为。对此,中国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并在WTO规则框架下对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主动申辩和上诉;另一方面,也应加快地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世纪交接之时,东亚经济的活力已引起世界的广泛注目。西太平洋初升的“新月”在浩瀚的太平洋西岸,自北而南分布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8):24-24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自由贸易协定》在京正式签署。这是我国与欧洲大陆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份自贸协定,覆盖面广、开放水平高,标志着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又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2008年8月,由于无法调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歧,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以失败告终,建构世界贸易新规则的尝试遭到重大挫折。但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间的自由贸易关系却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以WTO多边机制为基础,建构互惠程度更高的双边自由贸易关系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