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9月11日,美国世贸大楼、五角大楼等连遭恐怖袭击,全球为之震惊。美国认定本·拉丹为幕后策划人,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拉丹提供庇护。10月8日起,美军大规模轰炸阿富汗,11月13日,得到美国支持的阿反塔武装北方联盟进入首都喀布尔,塔利班政权土崩瓦解。与此同时,美国陆续发现被疑为遭另一类恐怖袭击的炭疽病感染者。  相似文献   

2.
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认定 流亡在阿富汗的本·拉丹 是这一事件的“首要嫌疑犯”’而塔利班政权是本·拉丹的庇护和支持者。美国正在进行反恐怖军事打击前的最后准备。军事部署基本到位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了一场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调动和部署。9月18日,拉姆斯菲尔德下令美国空军从本土向海湾地区派遣100至130架军用飞机,正式开始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前称“无限正义”)的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3.
美英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已使塔利班政权垮台,恐怖分子训练营地基本被摧毁,但是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负责人至今仍然下落不明,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下一个目标更是引起全球关注。 本·拉丹在哪里 左右反恐战争指向 现在关于本·拉丹下落的传闻形形色色:有消息说,本·拉丹已在美英的狂轰乱炸中丧生;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4.
张宁 《瞭望》2004,(36)
“抓拉丹”是“9·11”事件后的国际热门话题之一。最近,巴基斯坦又展开新一轮针对恐怖分子的抓捕行动,“抓拉丹”再次成为此间媒体的热炒话题。让人感到即使拉丹不能马上被逮。起码也会又抓获几个“恐怖大亨”。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拉丹或者他的什么重要手下落了网,也不会导致国际反恐形势马上发生好转。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3)
美国一架单引擎飞机5日撞上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美洲银行移动办公楼后坠毁。驾驶这架飞机的是15岁高中生查尔斯·毕晓普,在事发前他曾留下遗言,自称同情本·拉丹并支持“9·11”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6.
自10月7日开始对阿富汗动武以来,美国一面在其周围不停地合纵连横,一面不断加剧空中打击并加紧调动地面部队,准备摧毁塔利班政权和消灭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美国在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中进行着的“有限合作”,以及这一事件将会导致中亚战略格局出现何种变化,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 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 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曾想到,22年后,会再次作为一个前线国家被历史推向前列。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正在阿富汗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予以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在其庇护下的恐怖主义头目。被认为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嫌疑犯的本·拉丹及由他领导的“基地”组织。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藏匿在塔利班控制区的沙特流亡富翁本·拉丹是策划这一惨案的“主要嫌疑犯”,并声称已掌握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2,(50)
由本·拉丹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8日在其网站上宣称,该组织对上月末在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发生的两起恐怖袭击事件负责,并称将继续发动针对以色列和美国目标的袭击。 伊拉克向联合国递交的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8日送达纽约联合国总部。文件共有1.2万页,包括两个附件,以英文和阿文两种文本向联合国提供。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1,(42)
到10月12日,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已经进入第5天。目前,阿富汗全境遭到美英战机不间断的空中猛烈打击。美国总统布什表示,这一军事行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尚未确定。本·拉丹发表声明,呼吁所有穆斯林参加对美国的“圣战”。近日来,国际社会相继就美英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一事作出反应,呼吁在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行径的同时,必须避免危及无辜百姓的生命,并希望美国及其盟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其它国际法条款。  相似文献   

10.
杜震 《瞭望》2001,(45)
作为向恐怖主义宣战的标 本兼治方法,美国在实施 军事打击和外交结盟的同时,更加大了在国际经济领域打击“恐怖资金”的力度。向全球洗钱网络开刀 为一举铲除国际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土壤。美国首先决意切断国际恐怖组织赖以生存的财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等于向全球范围内猖撅的地下经济和洗钱网络宣战,并巨试图从中挖出沙特亿万富翁本·拉丹以及他所领导的“基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2,(5)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18日说,本·拉丹可能已在美军大规模空袭“基地”组织躲藏的山洞里死于肾病,但美国白宫发言人认为尚无法证实穆沙拉夫的说法。 意大利首都罗马10余万民众19日在位于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等地游行和集会,抗议政府最近出台的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美军加大力度搜捕本·拉丹是急于为布什连任送大礼,那么巴基斯坦为什么如此卖力呢? 关于恐怖大亨本·拉丹是否已经被捕的消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先是一家英国报纸刊出消息,拉丹及其几十名死党被美特种部队包围在巴基斯坦西部山区方圆1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然成坐以待毙之势;继而2月28日,伊朗国家电台爆出更加惊人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行船三分险”这句俗语成立的话,那么,在南极冰区行船还要加上一个“更”字。由于南极远离内陆,一旦出现船只破损或困在冰原,不仅救助困难,而且极易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澳大利亚灾祸连年澳大利亚在这方面是灾祸连年。1987年12月3日,在南极水域航行26年之久的澳大利亚租用丹麦的“内拉丹”号考察船,搁浅在马阔里岛,船只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2,(37)
本刊驻开罗记者姜显明报道:由于“9·11”事件由基地组织头目、沙特富翁本·拉丹谋划,参与者多为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因而美国和西方不断出现反穆斯林、反阿拉伯的报复性逆反宣传。加上美国以反恐为名,一味偏袒以色列,频频把反恐矛头直指两伊、也门、苏丹和黎巴嫩等中东国家,并对沙特和埃及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再声称将对恐怖主义展开一场长期的战争,除了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还将对那些长期以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采取行动。目前随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打击渐近尾声,分析家们认为索马里很可能成为美国打击的下一个目标。 首先,美国一些官员和情报部门一直认为索马里是恐怖主义组织的一个理想的落脚点,在美国的打击下,本·拉丹“基地”组织的残余势力很可能逃往索马里。位于非洲东部的索马里,10年来一直处于军阀割据与混战的状态。尽管去年8月成立了临时政府,但其势力范围仅限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11月6日在华盛顿“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20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宣布,美国将对过去实行的中东政策进行调整,决心在整个中东地区推行“迈向民主自由”的中东新战略。布什强调,美国能否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对推动整个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利害攸关,因此,美国在伊拉克作出的“牺牲”是值得的。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布什在演讲中公开敦促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埃及推进民主改革,并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  相似文献   

17.
迎圣诞记趣     
达洲 《瞭望》1989,(50)
一过了感恩节(在美国是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人们就开始忙于过圣诞节(12月25日)的准备。商店里到处贴着“圣诞大甩卖”,以招徕顾客。与美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1,(6)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1月1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从2月1日起将原油日产量减少150万桶。如果不包括受联合国制裁的伊拉克在内,欧佩克成员国目前每天的原油总产量为2670万桶。●印度1月17日在其东部奥里萨邦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二型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19日在白宫发表电视告别演说。同日,克林顿发布了他卸任前的最后一道行政命令,宣布解除美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贸易和经济制裁。●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埃克哈德19日表示,因阿富汗塔利班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交出沙特流亡分子本·拉丹,联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和伊拉克分别将于11月和明年1月举行大选,伊抵抗力量和美军都提升了各自军事行动。伊拉克局势更加风雨飘摇,动荡不安。 伊抵抗力量开始实施斋月攻击行动。10月14日,穆斯林斋月的第二天,巴格达“国际城”就发生两起自杀爆炸事件。“国际城”号称“绿区”,是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专电 “共和党人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民主党人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这是一次政治地震!”11月9日凌晨,当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结果露出端倪时,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呼。 11月8日清晨开始,美国各地选民分赴各投票站,投票选举美国第104届国会。根据次日各地陆续公布的投票结果,执政的民主党失去了在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党地位,分别由原来的56席和256席降为目前的47席和205席,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沦为两院的少数,使在野的共和党40年来第一次控制了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