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源 《瞭望》1990,(41)
中国运动员邢芬勇夺第十一届亚运会的首枚金牌,拉开了第十一届亚运会金牌大战的帷幕;开赛第一天,中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八枚金牌,其中女子得了五枚;在女子举重比赛中,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囊括了这项竞赛的全部9枚金牌……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女子运动项目的雄厚实力。 中国体坛这种“凤先飞”的格局,也是亚洲体坛所走过的道路。在现代竞技体育中,亚洲女子以其智慧和灵巧,在世界体坛上争得了重要的地位。亚洲的女子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
即将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既是四年来我国体坛的大检阅,又是我国体育健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大演练。明年是奥运会年,世界各国运动员正在厉兵秣马,为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争雄夺标而加紧准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前国际体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 纵观过去四年,国际体坛有两个特点令人瞩目。第一,体育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编者寄语     
《瞭望》1990,(24)
北京城里,喜迎亚运的气氛越来越浓。商店橱窗里、公共汽车上,迎亚运的宣传口号、亚运会的吉祥物和标志旗随处可见;大街小巷,飞扬着《亚洲雄风》那激扬优美的旋律…… 赛期日近,人们的关注之情愈切。作为东道主,中国体育代表团将以何种精神风貌出现在亚运会上?他们能否连取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桂冠?这无疑是令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期发表的《厉兵秣马迎亚运——从热身赛看中国亚运集训队》一文,传出了这样的信息: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冬训,中国亚运集训队各路大军的整体实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优势项目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一些落后项目也在迅速崛起,在这届亚运会新设的项目中,我们仍占明显优势。当然,还有弱项,仍有不足,需要我国选手奋力拚搏。  相似文献   

4.
编者寄语     
《瞭望》1990,(19)
漫步北京街头,迎接亚运会的气氛越来越浓了,首都人民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商店里,印有亚运会标记的玩具和其他纪念品在出售,广播里,“亚细亚的太阳”、“亚洲雄风”等歌声在回响,大街小巷,到处可以见到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的身影,亚运会工地上,更是一片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办好亚运会、为国增光彩”、“我为亚运做贡献”已经成为首都人民的心声,也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11届亚运会的举办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  相似文献   

5.
如寄 《瞭望》1986,(20)
一九八四年,当中国举国沉浸在第23届奥运会上15块金牌的喜悦之中时,人们对另一件重大的体育事件几乎完全忽略了:在该年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只拿到一枚金牌。 两年后的今天,中国少年乒乓球队在第二届亚洲锦标赛中,男子项目再一次全部失去,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常、失态的情况震惊海内外。 作为“长盛不衰二十年”的中国“国球”,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似有“四面危机”、  相似文献   

6.
1990年9月22日,印有一轮红日、象征着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代表亚洲“A”图案的亚运会会旗,将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升起。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所有成员组织的官员,将应邀分别在萨马兰奇和法赫德亲王的率领下莅临京华,观看数千名亚洲运动员在第11届亚运会上的角逐。 在19世纪90年代初不敢跨出国门登上首届现代国际奥运会竞技场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季节,却以东道主的身份把国际体育界的群英请到我们的古都北京欢聚一堂。正象许多国际,国内人士所评论的那样,中国已经和正在实现跨越世纪的挑  相似文献   

7.
第11届亚洲运动会将于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办好这届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国体育界进入90年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亚洲人民和亚洲体育界瞩目的一次盛会。 亚洲运动会是第2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各国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的产物。第1庙亚运会于1951年3月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派观察团出席了运动会。但是中国在亚运会中的合法席位迟至1973年才得到恢复和确认。之后,我们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7、8、9、10届亚运会,并积极参与了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筹建工作。在此期间,亚洲体育界的朋友多次希望中国作为亚洲的大国能为亚洲体育事业作更大的  相似文献   

8.
1992年无疑是中国体坛的丰收年:截至12月14日,共荣获87个世界冠军,打破72项次世界纪录。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近日说,今年中国选手获世界冠军数目虽不是历年最高的(去年为93个),但其中有27个是奥运会项目的冠军,包括16枚奥运会金牌,这个数字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今年破世界纪录的项次,则是历年最高的。 对于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女子排球及羽毛球来  相似文献   

9.
《瞭望》1984,(35)
许多国际体育界人士惊呼,第三世界运动员的崛起,不仅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新的生气,而且将对世界体育强国造成越来越大的潜在威胁。他们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贡献,将对世界体坛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届奥运会上,第三世界的运动员已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动摇一些体育强国长期垄断的  相似文献   

10.
纪兰 《瞭望》1994,(41)
编辑同志: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运会是亚洲体坛的一大盛事,也是亚洲各国和地区运动员增进了解和友谊的良机。我们中国人民抱着极大的热情关注着这次盛会。然而,台湾当局和日本政府制造的李登辉、徐立德等台湾政要利用这次运动会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治图谋,给亚运  相似文献   

11.
永增 《瞭望》2004,(33)
2004是体育“大年”,体坛盛事接二连三。而全年的体坛重头戏还得说奥运会。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亲赴雅典感受奥运,显然不现实,但雅典奥运会对我们又是如此亲切,因为下一次就轮到北京了,所以中国人关注雅典奥运,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如何当好东道主,如何当好观众。  相似文献   

12.
悉尼奥运会如期开幕。每四年 一度的奥运盛会,都会在全 球掀起一股奥运热潮。这是由于各国都把奥运会看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展台,看作科学技术水平、民族凝聚力乃至综合国力的大展台。而本届奥运会是世纪之交、千年之交的体坛盛会,奥运健儿的赛场表现,更是反映出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迈向新的世纪。因此,本届奥运会备受全球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自从 1984年中国奥运健儿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之后,中国大地的奥运热就一直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也一直被世人所称道。本届奥运会上代表…  相似文献   

13.
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11届亚运会,标志着中国在亚洲体育事务和国际体育事务中,以及为增进世界和平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象奥运会、亚运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体育比赛,其功能已超出体育比赛的范围,成为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友好交往的桥梁。国际体育活动一直是  相似文献   

14.
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火炬将在北京燃起,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亚洲体坛盛会。我作为一名挂靴不久的运动员,心情是不平静的…… 许多热情的观众和朋友关心着我,有的还给我来信,问我为何不等到亚运会后退役?他们的心我是理  相似文献   

15.
10月7日晚。北京工人体育场。在《今夜星光灿烂》专场文艺演出隆重、热烈的氛围中,燃烧了16天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主火炬缓缓熄灭。经历了14天激烈角逐的亚洲各路健儿,收获了奖牌,也收获了友谊。他们欢笑着告别,相约广岛再见。 本届亚运会圆满成功,创下了一系列“更快、更高、更强”的新纪录。概括中国和亚洲在本届亚运会上之所得,或可以说有三;而展望中国和亚洲未来之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朝着申请主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方向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申办这届世纪之交的奥运会的努力能否成功,成了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有能力主办规模比亚运会大得多的奥运会吗?与其它国家希望主办奥运会的城市相比,北京的条件有竞争力吗?国人应如何看待中国申办奥运会?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  相似文献   

17.
尽管韩国1992年的经济增长率仍有4.7%,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但韩国人由这一增长率所引起的警觉,却是巨大的,有识之士更是倾心关注,在言及韩国现状与前景时,无不显露深深的忧虑,在他们心目中,韩国病了! 韩国在亚洲国家的“四小龙”之列,70年代后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后,经济增长更快,一时间令亚洲各国和世界刮目相看。尤其是在汉城1986年的亚运会和1988年的奥运会之间,韩国经济象  相似文献   

18.
世界纪录在本届奥运会上犹如屏风,一捅就破。开赛第一天就刷新了9项世界纪录,第二天破了4项,第三天和第四天,又有多项世界纪录被打破。这种破世界纪录的强劲势头为历届奥运会所罕见。在运动成绩越来越接近极限,兴奋剂检测越来越严格的今天,打破世界纪录已不是一件易事。9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体坛反兴奋剂的力度明显加大,各项目破纪录曾一度减少。本届奥运会经过严格药检,但运动员们仍在一开赛就掀起了破纪录的狂潮,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在法网的红土场,中国运动员李娜首次夺得法网冠军,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运动员问鼎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传奇,这是举国体制和职业化体育双赢的结果。李娜的法网夺冠对于中国体育下一步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李娜法网夺冠的经验分析网球被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也是高度职业化、世界性参与度极高的赛事之一,李娜在这个强手林立、竞争相当激烈的赛场上夺冠,不仅证明了亚洲人可以在欧美人传统优势项目上会取得突破,也是中国体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很好体  相似文献   

20.
牛杨 《瞭望》1990,(41)
海峡隔不断手足情 在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中国台北、香港、澳门四个体育代表团,首次欢聚。四个代表团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优势项目各异,但是,他们的民族情感是一致的,都希望在亚运会上创造出好成绩,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作出贡献。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聚,这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愿望。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为的蕃篱,中华民族的健儿们四十年来却不能相聚。尤其是海峡两岸的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的竞技场上在很长的时间里竟无缘谋面。 然而,一湾海水,毕竟不能隔断两岸同胞的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