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友清  周梦榕 《侨园》2002,(5):20-21
博士是知识的精英,企业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博士在企业中从事科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必将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价值不言而喻。“产业博士,请你在国企留下来”。这是企业的呼声! 傅士迷恋“象牙塔”人事部门按博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将博士相对应地划分为“产业博士”和“学院博士”、“老板博士”和“打工博士”、“国企博士”和“民企博士”等。据了解,武汉90%左右的博士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博士不到200名,在国企的只有几十人,主要集中在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武汉人事部门近日提供的消息称,武汉高校今年毕业的12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近千名选择留校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戍“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引发热议。笔者看来,“官场博士群”的存在,至少有三大隐忧。  相似文献   

3.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多次提到中国学生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专业窄,二是胆子小,缺乏探索精神。我们的大学教师也认为,许多学生有些发“紧”,思维放不开,眼界也不够开阔。一句话,综合能力欠佳。而这正是用应试教育的模式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出于为科教兴国播种希望,为教育现代化插上翅膀的目的,沈阳市自去年开展“百名博士进百校,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以来,已有77名博士接受聘请走进了中小学担任“博士校长”。到如今,这些“博士校长”都为孩子们做了什么?请看以下这篇报道——“你只要把书念好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干。”…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士脱颖而出。其中,最典型、也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就是“博士官”现象。对博士从政现象,支持称誉者有之,反对担忧者有之,但似乎以后种态度居多。有人认为博士从政是学非所用,热衷于引进博士从政是当前人才高消费的一种表现,所以要及时制止博士从政的风气。  相似文献   

5.
民进会员、广西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曾凡平博士与他人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混沌及周期运动等的若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该项目成果是广西关于“稀土——铁——过渡金属体系相图及其化合物的磁性研究”等125项科技成果之一;曾凡平博士系该项目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11月份湖北省委派出“博士服务团”以来,英山县着眼于推动山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化机遇意识,优化服务管理,搭建实践平台,着力把“引博士”延伸为“引院校”、“引团队”,努力放大“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效应,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中有大约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约占总人口的4%。最近发生的“伤熊事件”,使“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话题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8.
1994年底,我国城市以仅占全国国土16.9%的面积和占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72.3%的工业产值,容纳了全国43.7%的就业人口。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在有限的国土资源条件下我们应采取哪种区域布局模式更为合理呢?回答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日俱增,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影响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建博士提出的“九大都市圈”的设想为区域布局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人的名牌打入世界”,是著名香港发明家、实业家、中兴科技集团主席袁仕杰博士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近40年来,袁仕杰博士发明专利产品1500余种,投入生产的有300余种,研制的产品还被美国太空总署应用于太空穿梭机上,进入世界尖端科技行列。今年6月,正值内地抗击非典的严峻时刻,袁仕杰博士亲携最新研制的消毒杀菌净化器高科技产品来京,捐献给小汤山  相似文献   

10.
应丹东市侨办邀请,加拿大华人经贸总商会会长、加拿大企业家总会会长、加拿大捷达集团董事长李玮博士,3月7日至21日在丹东市进行了经贸考察和项目洽谈活动。期间,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市海外联谊会会长苏永胜会见宴请了李玮博士,并向他介绍了丹东的区位优势和“五点一线”优惠政策,欢迎他携加拿大工商界人士来丹东  相似文献   

11.
在“持续创新,追求卓越——上海市科委党组书记、市 科委主任李逸平博士谈科学的发展观”一文中,本刊记 者陶柏康采访了李逸平博士。李博士认为,科技发展本身也有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结合上海科技系统的实际,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为科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也就是要持续创新,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2.
一周网谈     
《瞭望》2008,(37)
本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无疑是网民眼中最大的亮点,网民对美轮美奂的开幕式表演给予了极高评价;而财政部出台的有关每县精简一名财政供养人员奖励4000元政策,则是本周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此外,河南省公开选拔博士任副县长的新闻也引起网民一阵热议,不过,表示赞成博士当副县长的网民很少。  相似文献   

13.
下“热”上也“热”。全国人民的希望,代表、委员的呼声,正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在每年的“两会”上,就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总会形成议论最为集中的几个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代表、委员普遍关心的话题虽然不少,但讨论得最集中、最深入的热点话题当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宁生 《团结》2009,(3):63-64,F0003
民革党员、现任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的马金刚.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组织的第七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在青海挂职工作。2008年元月。挂职服务工作结束后.他留在了青海.被任命为省旅游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研究生院导师、著名应用语言学、素材语言学专家孔宪辉博士,为推动内地的改革开放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内地的英语水平,经常风尘仆仆地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 孔宪辉博士以“华语地区的英语教学”为课题,考察了两岸三地,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英语教学起步较早,人材较多;而相对来讲,内地英语教学起步较晚,人材尚显缺乏。而今,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交往语言,日益成为中国对外交往和合作的桥梁。他说:“我作为一名香港同胞,可以用我的专长  相似文献   

16.
董晋曦 《民主》2010,(5):16-18
年前美国《科学》杂志报导,目前我国已成为美国博士生源的重要来源地。2006年在美国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的人中按本科毕业母校排序,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超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列第一和第二位(三校分别为571、507、427人)。报导一出,立即引发了国内对人才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热议。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2,(Z1)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我国培养的第一个园林博士张启翔(右)培育出五个梅花抗寒新品种,解决了南梅北移  相似文献   

18.
一周网谈     
《瞭望》2006,(27)
6月24日至30日,具有标本意义的“宿迁医改”再次引起网民对医改话题的热议;有关报道所披露的电力改革后消费者反而多掏电费一千多亿的事实,无疑也是本周网民关注的热点;而对高考后重奖、收费等话题和大学虚假就业率的新闻,网民“发言”更是踊跃。  相似文献   

19.
卢钢 《瞭望》1997,(48)
“跨世纪的治国方略”———刘德福博士谈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卢钢“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我国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和科学的概括,是新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一个半世纪以后,又一部带有国际意义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华学子。不久前,记者走访了几位学成归国后在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博士。在国内同样可以做出有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穿过院内一片片花圃到实验厅访问陈和生博士。他是一位身材高大、腼腆的年轻人。落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