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天明 《廉政瞭望》2006,(10):16-17
原“河北第一秘”李真被执行死刑已经快三年了,但该案至今仍是重要的警示教育题材。而当年李真案案发的背景详情一直鲜为人知,特别有关河北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如何对他庇护的内容在媒体上往往是一语带过。本文作者系李真专案组成员,首次向世人披露相关内幕,揭密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本刊第九期刊登的《反腐斗士与程维高八年的较量》一文,披露了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一些犯罪事实。在程维高的堕落过程中,他的两任秘书李真和吴庆五是不可忽视的人物。本文揭开了吴庆五如何先官后商,如何与李真等人相互勾结鲸吞国有资产的犯罪内幕。  相似文献   

3.
对于"李真现象"的反思,真正的要害应在于李真作为秘书与程维高等领导干部之间超乎寻常的关系.程维高长期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有着很大的权威和权力.如果李真与程维高之间没有那种不寻常的关系,就不可能让程维高以外的河北其他省级领导也忌惮李真三分,也不可能让身为石家庄市副市长的张二辰必须向李真行贿,以求其"上天言好事".李真"河北第一秘"的地位,来源于程维高对他的过分溺爱和信任,因此,客观上的结果是让李真变相"分享"了省委书记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人称"河北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32岁就走上了正厅级领导岗位,并被列为国家税务总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的"双料"后备干部.实权在握后,这颗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依仗其曾为省委书记程维高当秘书的特殊"背景",更加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2002年8月30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李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3年11月13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裁定,李真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5.
最近,河北省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的腐败案件被曝光后,秘书职业再次令人关注。因为程维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同其用人不当、放纵秘书有关。因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终审判处死刑的吴庆五、李真.就是其重用过的前后两任秘书。  相似文献   

6.
最近,河北省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的腐败案件被曝光后,秘书职业再次令人关注。因为程维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同其用人不当、放纵秘书有关。因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终审判处死刑的吴庆五、李真,就是其重用过的前后两任秘书。近些年出现的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大案,基本上都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下旬,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贪污案.当李真严重腐败一案被揭露,特别是去年年底中纪委发出了关于接受李真一案教训的通报后,在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后放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私欲极度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利用职权大肆收受贿赂、聚敛钱财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李真这个活生生的反面典型,再一次为全党同志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
李真: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犯罪事实:收受贿赂、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收受贵重物品共计人民币1051万多元。被处刑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吴庆五: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犯罪事实:伙同他人共同侵吞人民币1872万元及企业股份共计人民币2967万多元。同时,向国家工作人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中央纪委公布了对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待遇的处理决定.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前后两任秘书吴庆五、李真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一审判处死刑,程维高对他们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犯罪活动,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由人民日报主办的大型时政性杂志《时代潮》在2003年第十九期刊文分析了“程维高两任秘书接连落马”所带来的“警示”。文章说,在程维高腐败案件被曝光后,秘书职业再次令人关注。因为程维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同其用人不当、放纵秘书有关。因违法犯罪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和一审判处死刑的吴庆五、李真,就是其重用过的前后两任秘书。2003年8月9日,新华社一则电讯引起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前后两…  相似文献   

11.
任长霞,一位任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仅3年的干部,因公殉职后,全市老少为之悲痛不息,14万群众自发送行。此情此景告诉你,什么叫惊天地,泣鬼神,感动了人民群众!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有类人却只被他的上级所欣赏感动。典型人物如李真,河北省委原书记程维高对其百般袒护,竭力提携,几年间,由一介平民升至正厅级领导干部。没有感动,程维高咋会不顾一切地宠爱? 都是为官,有的感动了人民群众,有的感动了上级领导,都是感动,却如此的泾渭分明、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2.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成克杰、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惩腐力度。  相似文献   

13.
程维高腐败案的社会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00年程维高的两任秘书吴庆五、李真被捕时,人们就在密切关注秘书身后的“大人物”。然而直到2003年8月9日,人们才得知程维高因严重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撤销正省级职级待遇。程维高的腐败行径为何在河北省横行了十余年才得以处理?这不仅仅只是程维高个人品德修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是当前体制制度问题。程维高腐败案产生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希望官员们在掌握公共权利的过程中遵循公共利益标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这样就使人自利…  相似文献   

14.
号称“河北第一秘”的巨贪李真终于上了断头台。作为一个腐败“个案”,李真的演变过程极具典型性,对反腐问题有兴趣的人们能从中读懂许多东西。至于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也只能是见仁见智了。瓜田先生今天不说这些,他想讨论的问题:是谁把李真推上断头台的?  相似文献   

15.
案 当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河北省国税局 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大肆收受贿赂、非 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案件发出通报,有关部 门决定将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依法逮捕的消息传到燕赵大地,广大干部群众欢呼雀跃,拍手称快。作为中央纪委近年来查处的为数不多的厅级干部之一,李真是如何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坠入腐败深渊,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的? 在河北,随便找人一问,很少有人不知道李真。知道李真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其一是李真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厅级干部,他的头上罩着无数的光环,能结识李真,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荣耀的事;其二是李真的霸道、跋扈臭名远扬。和李真打过交道的人对此都有着切肤之痛,在民间也流传着李真丑行的各种版本。李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刘天明,笔名晓鸣,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级检察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2·23"专案组(李真专案组)成员,当年在专案组主要从事文字材料起草。李真一案查结后,被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由他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而撰写的反映李真一案查办过程的系列报告文学《"河北第一秘"惊天大案侦破纪实》《吴庆五:一个省长秘书的毁灭之路》《决胜石门》《一个贪官死囚的反腐建议》等发表后,成为最具权威的官方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李鸿谷  金焱  江文  王芳 《党风建设》2002,(11):34-35
有人称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真既是“政治暴发户”又是“经济暴发户”。他28岁就当上省领导的秘书。在7年间跃升至正厅级领导岗位。李真被“两规”时年仅38岁。一年后被依法逮捕。先后收受贿赂、贵重物品等折合人民币1051.09万元。案件牵涉到县局以上领导干部67名。其中40名是一把手……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2003年10月9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唐山市对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贪污一案公开宣判,依法驳回李真上诉,维持一审对李真的死刑判决。李真这个活生生的反面典型,再一次向全党同志特别是年轻干部敲响了警钟,同时更应引起我们在加强年轻领导干部培养和教育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堕落和背叛。我们的年轻领导干部为什么能早早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党和人民当初选中他们,首先就在于他们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埋头苦干,做出了…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其正省级职级待遇。 经查,程维高在担任河北省主要领导期间,利用职权,对如实举报其问题的郭光允同志进行打击报复…… 上述内容是中央纪委发布开除河北省委原书记程维高党籍的决定中提到程维高严重违纪的5项内容之一。 郭光允是谁?他的名字和命运的转折起伏为什么和程维高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曾轰动一时的“河北第一秘”案早已锁定,当事人亦已成灰,社会的关注度似已冷却,然而事有完而意无穷,人有死而思无尽。近读新华社记者乔云华写的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书,再次引起我的震撼,引发我的沉思。正如中纪委原副书记、李真专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在该书的序中所说,“李真案件是一个年轻的中级干部贪污受贿被处极刑的典型案件,非常值得总结和深思”;“这本书内容翔实,细节真实,揭露深刻,剖析透彻,点评精彩,史料运用得当,触及了贪官的灵魂,发人深省”;是一本警示教育图书”,“有极强的警示教育“意义”,使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