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定位中国前景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艺  刘建林 《求索》2005,(12):77-79
关于中国未来定位的“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话语转变,既表达了中国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也彰显了中国一贯不称霸、注重自身发展的低调务实的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间条件,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条件,构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条件。清醒认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空条件,可以避免“迅速崛起论”和“崛起悲观论”,明确树立“崛起阶段论”,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4,(6):18-25
21世纪的国内外环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平崛起”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和平崛起”既是新一届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定位,又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郑重承诺?在崛起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会给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在实现“和平崛起”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当代青年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本刊于4月14日特邀几位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采取和运用具有现实性的策略,以保证和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与“和平崛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中国崛起开始予以关注;国内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崛起的文章逐渐开始出现;2003年11月3日,郑必坚同志发表了《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以后,学术界围绕着"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杨玲 《求索》2005,(9):88-9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考察中国和平崛起的历程,对于研究大国和平崛起的规律,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误解,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指导;二、开展多边外交,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保障;三、融入国际制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路径选择;四、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深远谋略;五、发展模式,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崛起”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去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公开讲话中提出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新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及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两次讲到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也曾谈到中国和平崛起的问题.何谓“和平崛起”?中国如何走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同志是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之一,本刊特邀他撰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8.
蒋政音 《前沿》2005,(1):26-28
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有力武器 ,是中国和平崛起题中应有之义 ,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台湾所谓“太阳花学运”已经落幕一段时间了。然而,它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结束,其所遗留的和激发人们思考的问题很多。其中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系问题。“两岸服贸协议”是隶属于和平发展内容的,“反服贸”的学生们却硬要加以反对,这自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和平崛起理念不仅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更是中国基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合乎经济理性的战略选择。和平崛起理念实践价值,在于其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潮流,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市场。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主体运行的相关性来看,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样也不是孤立的。为此,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必须系统地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变化趋势,创造最大限度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做出最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12.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11,(11):15-17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就提出“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13.
鞠京烜 《传承》2008,(18):118-119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而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本文揭示了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论证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必然性,探讨了以和平崛起战略强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而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本文揭示了和平崛起战略的内涵、论证了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的必然性,探讨了以和平崛起战略强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前进论坛》2008,(12):F0003-F0003
2008年11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主席桑国卫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以“科学和平和谐发展”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4):37-38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足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共同提出的一项通过推动巴勒斯坦存2005年底前建立独立国家以结束巴以冲突的和平方案,去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  相似文献   

17.
王梓 《友声》2005,(5):34-37
2005年4月30日至5月10日,由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组织的“2005和平营”在埃及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53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国际交流盛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推荐,我有幸作为中国代表,第一次出现在和平营中,和众多外国青年学生交流。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是由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创办的非政府组织,旨在通过国际交流活动的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和平营作为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活动之一,为16-19岁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领导技能、交流不同文化的机会。本届和平营共设10次正式会议,采用主题演讲、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邰言 《黄埔》2008,(2):14-17
2008年元旦,陈水扁在讲话中仍然大放“独”言,挑起两岸对立,阻碍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2月1日,陈水扁当局又公然决定于3月22日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严重危害台海和平。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条件下,和平的价值日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随着和平学研究的兴起,对于和平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得以不断深化拓展.和平的内涵已由“消极和平”向“积极和平”过渡,由单一的政治性概念逐步演变为关涉个人—群体—社会的复合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格健全、群体团结、社会和谐的探求,就构成和平研究的全新论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战略方式;搭便车方式;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独特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自身的特点、吸引力、战略布局,中国和平崛起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