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89年剧变后,中欧三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维谢格拉德集团(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后成员国由3个变为4个),旨在通过各种多边合作项目尽快实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战略目标。经过入盟后初期的沉寂,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维谢格拉德集团走上了一条更有抱负的合作道路,但其发展前景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中东欧国家争先恐后,把加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回归欧洲”,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1991年2月15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三国的总统和总理:瓦文萨和别来茨基,哈韦尔和恰尔法,根茨和安...  相似文献   

3.
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经过数年的转轨混乱时期后,现已开始步入渐进调整阶段。多党议会制的政治体制已经确立,党派间争斗虽依旧激烈,但政局和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时钟明显左摆。  相似文献   

4.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话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这次对东欧新移民考察,自匈牙利至斯洛伐克;由斯洛伐克赴捷克又转回匈牙利;再经匈牙利抵达罗马尼亚,最后又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历时不足半月,有时晓行夜宿,有时夜以继日,拜会驻各国的中国大使馆,与各国华人社团座谈,参观华人经营的商店、酒楼、以及新移民练摊的市场,加之笔者出于职业驱动,仅采访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会长张曼新先生就整整攀谈三个通霄。整个考察步履匆匆,马不停蹄。当归期将至,想起使命,追怀收获,大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相似文献   

5.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初,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近80%的贸易额是与前苏联和俄罗斯实现的.这些东欧国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为了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克服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民主流于形式,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不高等弊病。其核心是要正确地解决好党和国家、党和企业、党和群众组织之间的分工、分权问题,寻求新形势下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提高政治领导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以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欧洲安全新战略李以衍一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年初作了他上台后的首次欧洲之行,出席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在布拉格会见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四国领导人,接着又访问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克林顿在欧洲之行中提出了他的一套关于欧洲安全...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欧洲安全新战略李以衍一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年初作了他上台后的首次欧洲之行,出席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在布拉格会见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四国领导人,接着又访问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克林顿在欧洲之行中提出了他的一套关于欧洲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欧的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东南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自80-90年代之交发生剧变以来,已过去多年。在这期间,这些国家的政局是如何运作的?现状如何?今后又会如何发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原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及教训斯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均把占国民经济成份达95%以上(波约为86%)的国有企业列为改造重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为打破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捷克、波兰与匈牙利三国为样本,通过对东欧国有企业私有化不同方式的考察,重点分析与评价了东欧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社会经济效果,并从中得出了几点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为15国,2011年为27国,现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托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由于四舍五入,总数可能与各国相加不符。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交流》2010,(1):25-29
2009年11月21日一12月4日.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塞尔维亚议会外委会和斯洛伐克国际关系协会的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志珍率领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了德国、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与三国政要畅叙双边关系的发展,同三国学者研讨经济复苏的前景,和三国民间人士谋划未来交流合作的计划。  相似文献   

16.
捷克与斯洛伐克曾经长期共处一国,而且于2004年同时加入欧盟,但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6个成员国。而捷克至今无限期拖延加入欧元区的时间。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捷克与斯洛伐克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做出了不一样的战略选择?为什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较快实现了马斯特里赫特趋同标准的全面达标?采用欧元的斯洛伐克与未采用欧元的捷克相比,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9日,是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十五周年紀念日。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正怀着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輝煌成就。十五年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領导下,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的各个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举行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批准文件的递交仪式。三国正式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至此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19个。波、匈、捷是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吸收的第一批新成员,也是北约首次接纳原华约成员国,这标志着北约东扩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将改变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格局,无论对入约国或未入约国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杂志编辑部,于1979年10月29日至31日在莫斯科联合举行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是: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危机。参加会议的,除苏联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拉丁美洲问题专家外,还有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厄瓜多尔和法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已进行了7年之久。在这一转轨过程中,各国所有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的转化,即国有资产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或称从企业产权主体的公有制向企业产权的私有制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