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是在中国谋求民族独立和复兴、国家繁荣与富强、人民解放与幸福的奋斗进程中所形成的符号体系,是具有表达自我政治价值诉求与阐发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价值系统。它既是学理化概念群、命题集簇与叙事方式的统一,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政治现代化发展实践与公共理性力量共同规约;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政治发展规律的理性表达与知识呈现,在形态上呈现为意识形态、政治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国际政治传播四大类型。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丰富内涵与外延,决定其未来研究需沿着政治话语体系建构、跨文化政治话语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三大进路拓展推进。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的多样性、职能的侧重性等客观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出现了三种层级样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学术(科)形态话语、大众形态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分层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但造成了学科范式的对立和工作机构的权力分立。必须在认清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层的客观事实基础上,通过人学范式转变与民生视角的转换使三种形态话语和谐共生,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话语和学术形态话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炼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话语为学科形态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选举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形式。在中西意识形态较量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选举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选举话语体系的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选举思想为理论根据,以中国独特的民主选举实践为现实根据,实现中国特色民主选举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大众性和国际性。  相似文献   

4.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就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指导生成的党的相关理论通过党员干部的政治话语、理论研究者的学术话语等话语形式,在一定的传播手段下影响群众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其本质就是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有助于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领导权、扩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目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面临话语内容理论性与普及性之间"貌合神离"、话语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词不达意"、话语体系传统与创新之间"势不两立"、说话者言与行之间"言行不一"等现实困境。以提高话语的艺术性为切入点、以推动话语体系转换为支撑点、以增强说话者综合素质为关键点、以满足群众利益期待为落脚点,是当前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社会影响力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属性和类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属性看,该体系以意识形态为导向,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以正面教育为主体,致力于对中国故事的建构和世界图景的解构;以中国语言为载体,致力于对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的沟通;以行为引导为目的,致力于对思想的引领和行为的规制。从类型看,该体系可以划分为教师的话语体系与学生的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与非教材体系、一时性体系与长久性体系、强制性体系和非强制性即任意性体系、开放式体系和封闭式体系。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一个国家意识形态阵地的稳固。当前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话语存在温度不够、效度不够、信度不够、深度不够的问题。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可以通过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等四个维度建构。新的话语体系的建构,为全面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价值意蕴,维护了高校稳定和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重要工具。时下,全媒体时代已如一场巨大的洪流滚滚而来。借助各类媒体的合力,展开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完成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意识形态话语转向,重新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是加强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具有独特的建构逻辑,体现在政治立场、理论体系、思维方法、话语表达、话语传播、价值体系建构有机统一的基本逻辑之中。政治立场建构是前提和基础,集中体现在话语内容和话语标识的鲜明立场建构之中;理论体系建构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的话语范畴和话语基础为依据,呈现科学性和统合力;话语表达建构要以准确性、生动性、主导性、规范性为必要条件;传播体系建构要充分体现话语传播的融合性、有效性、多样性、可感性,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表现力;价值体系构建要彰显话语核心和话语发展的价值性、导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发展力,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话语存在于任何阶级社会,它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提供的物质基础、一定政治权力提供的政治支撑、一定文化传统提供的理论涵养以及意识形态家的话语生产。意识形态话语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利益分化—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及其主导化—意识形态话语提炼—意识形态话语社会化。随着意识形态话语的符号性滞后、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权力更迭以及阶级社会的消亡,意识形态话语也将经历衰弱甚至消亡的命运。新时代,应当遵循意识形态话语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加科学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