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也要求作为中国重要治理主体之一——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要以自身的现代化带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实现全面改革的总目标。当下,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实现党的现代化,从而带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耦合,是中国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国家建设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政治领导制度建设、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想领导制度建设、以"党组织嵌入"为方式推进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贯穿于国家治理中。这些实践举措有助于在发挥政治领导本领中增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在优化党的领导机制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在完善国家制度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始终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既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系、推进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现实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全面立体推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深化理论认识,明确民主集中制作为党最大制度优势的根本地位;完善集体领导,巩固全党的集中统一;规范党内关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优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总结近几年的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以确立具体制度为根本保障,以严肃党内生活为首要抓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内容,以"关键少数"为关键主体、以强化执行监督为硬性约束。这些经验对新时代继续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的政治宣示,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形成了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国家治理思想。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新观点、新认识、新论断。其中,许多内容是对毛泽东国家治理思想的创新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核心政治保障,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为实践导向,以问题导向为行动策略,以技术创新为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5.
梁天美 《理论研究》2020,(3):40-49,76
制度建设是关系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制度建设分量更重、要求更高、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研究,正确理解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探究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尤为关键。为此,有必要分析党的传统领导方式所面临的时代挑战以及新时代改进党领导方式的着力点即制度领导,进一步分析影响制度执行力的若干障碍因素并提出提高制度执行力的路径思考,以期为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5,(11)
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中国的近现代史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领导作用,是当之无愧的领导党。但是,领导党并不是只是说说,或单凭权力强行规定就能做到的。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首先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作为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保证党的领导地位的首要的与核心的任务。其次是要强化党内民主建设,真正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真正地教育好党员干部,形成合力,提升党的领导能力。最后要强化组织纪律,把违反政治纪律和财经纪律,不能领导群众反而被群众排斥的党员干部清除出党。我们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通过顶层设计,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调整好国家治理体系,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内监督法治化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点。新时代党内监督法治化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从强化监督主体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促进党的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培育与党内监督相协调的法治文化等方面,推进党内监督法治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贡献主要有:价值层面阐明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价值要义;原则层面确立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遵循;实践层面提出了推动党内法规制度有效实施的系列举措.实践表明,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创新思想的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并对促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至今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了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创造过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在新时代,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党群关系、党际关系、党内关系。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这不仅是党坚持和完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规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苏伟 《探索》2023,(2):90-102
在中国语境中,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被组织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真正主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具备历史的全面性。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离不开人民。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组织和教育下才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合格主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必需的核心价值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及其支撑体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构建起来,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根本政治利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实现其总目标等。这也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也离不开党,党与人民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走向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梳理概括为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获得的关于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所蕴含的三个层面的制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制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显著特征。只有从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中完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才能彰显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从而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实践中全面推进我国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工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现代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治理功能现代化要求推进政府职能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现代化要求推进公共组织与政府结构现代化,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制度体系,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运行机制,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关键地位,是由微观层面党支部内部管理的优化与宏观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双重需求所决定的。党支部工作制度的生成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石,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还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指引。围绕“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是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题中之义,是落实党支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之举,也是筑牢党长期执政坚实根基的固本之策。必须遵循政治方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系统性和协调性相结合、制度构建和督促落实相结合的原则,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结构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鸣政  郭晟豪 《前线》2014,(4):21-2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方面,其中治理体系设计是基础、治理能力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注重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强烈感染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支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质的规定性,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证成性和正当性,有助于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塑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念环境。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渗透融合于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完善了党内问责与救济制度的内容,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制度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党内问责是在党组织内部追究失职失责的党组织及其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行为;救济是在问责过程中,党内问责对象行使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问责与救济的权力运行包括运行主体、运行内容和运行程序三大核心要素。党内问责与救济的权力配置是否科学、权力运行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我党领导下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现代化治理能力。问责重在保证党执政目标实现的效率,而救济重在保证党执政目标实现的质量,问责与救济的同步平衡互动促使党的各项建设目标达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治国理政新模式的构建。党治国理政新模式的科学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体、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方向、各发展阶段的形成过程。党治国理政新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具有时代和现实的合理性,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理念、战略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党治国理政新模式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经验为历史逻辑,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实践逻辑;以引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未来”为战略目标,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战略要求,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为战略关键,以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战略核心。要从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善于全面学习、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等方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