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小康》2021,(8)
正《小康》2021年2月中期推出特别策划《2021,你最牛》,遴选28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身份的采访对象,回顾过去一年成就,表达牛年美好愿景。通过这组特别策划,我们看到了犇跑在小康大道上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群像谱。这里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广西百色致富带头人莫丽珍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广东中山市技师学院李锐传老师前往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开展了五年扶贫工作,让凤楼村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对口茂名市电白区霞洞镇正源村进行扶贫,正源村村容村貌变好了,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5)
正广西百色致富带头人莫丽珍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凭借对农业的喜爱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新的一年,她将在沙糖桔种植技术管理、科技投入计划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做更多的努力,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2020年是最艰难的一年,因为疫情,30多万斤的沙糖桔烂在地里,部分地区疫情反弹,导致果价一路走低,但相比去年已经有所好转,希望2021年能和其他果农一起凝心聚力开创新局面。"莫丽珍说。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阅读了《当代广西》第21期《一位新华社记者的百色情怀》,深受感动与启发。新华社记者刘广铭讲述了自己在百色的两次采访经历。有一次是在百色靖西县龙邦镇大漠外屯的采访,途中遭遇山体滑坡,汽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5)
正蔡慕言,1997年出生,2019年本科毕业。他在工作一年后,也就是南欧疫情再爆发的2020年末去到西班牙瓦伦西亚留学。在异国他乡,他有不一样的牛年愿景。"在西班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冠疫情离我这么近。就在不久前,我亲眼看到对面楼的老爷爷被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抬着下楼,他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020年12月份才刚到西班牙留学的留学生蔡慕言说。蔡慕言,1997年出生,2019年本科毕业。他在工作一年后就着手准备留学西班牙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5)
正澳门"80后"蔡渊博是一位到珠海横琴的创业者。2020年疫情他见证了澳门旅游业的打击。2021年牛年他认为将是复苏的一年,并希望为澳门在大湾区的推广出一份力。"2020年大家都度过了不容易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危机总是会过去的。2021年牛年相信会是澳门复苏的一年。"澳门青年蔡渊博说。蔡渊博是一位标准的澳门"80后",不同的是他把视野不只局限于澳门,更是放眼大湾区。2004年,蔡渊博从澳门大学毕业,创办先皓科技公司,主要为澳门的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及个人用户,  相似文献   

6.
<正>你是否还记得经典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 98分钟的片子里,苏丽珍身着23件旗袍,既显出了婀娜曼妙的身材,又展现了古典东方的特殊美,让人过目难忘。有观众曾在网上留言,"看完此片,发现旗袍最能体现东方美。"1月中旬,带着对东方旗袍的好奇,我采访了云南旗袍圈里的名人孙滇——一位在昆明做旗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7月,自治区政府提出"以贺州为龙头,形成贺州、来宾、河池、百色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示范基地。通过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碳酸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极"。经过近几年发展,广西碳酸钙产业基本形成了"贺州以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为主,桂林、来宾、百色和河池四市以轻质碳酸钙生产为主,五市在碳酸钙低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刘广铭 《当代广西》2014,(21):43-44
正1999年3月,我从新华社桂林支社调到广西分社做摄影记者,同事把百色这个"新闻富矿"让给我跑。从此,百色成了我的"菜地",12个县(区)我早已跑完,那里的壮乡瑶寨、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足迹。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百色起义85周年,回顾十多年对百色的新闻摄影报道,百色情怀早已融入我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5)
正有着20多年新闻记者生涯的他,2020年在武汉战"疫"一线奋战73天,成为终生难忘的经历。"2020年是非常令人难忘的一年,新冠疫情无疑是最大的新闻事件。很多人说我是抗疫英雄,其实我只是做了新闻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说,"作为新闻媒体人,在面对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切身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时,更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想,今后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我还是会一样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相似文献   

10.
正"新春走基层"活动是广西新闻战线践行"四力"的重要载体。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今年春节前后,当代广西杂志社精心策划专题,以"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为主题,组织记者奔赴八桂大地14个设区市的脱贫攻坚一线,沉下基层、深入群众,以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讲述脱贫攻坚一线见闻。在百色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九分石头一分地"的山旮旯  相似文献   

11.
邱烜 《当代广西》2013,(8):61-62
引凤此处有梧桐在广西,说到"圣女果",很多人都会提到"壮乡河谷",而因了"壮乡河谷",人们也会很自然就想到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百色园区")。那天在电话里和陈迪山董事长聊起他的百色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时候,他很感慨地把一句话重复了三次:"我的公司是因园区而生,因园区而长,因园区而强,因园区而大。"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5)
正2020年12月18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临港物流园区义乌小商品城内,商户整理牛年"吉祥物"。牛年即将到来,牛年卡通形象毛绒玩具、饰品等牛年主题商品被商家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来吸引顾客光临,许多以牛为造型的"吉祥物"销售逐渐走俏市场。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12月11日,百色至北京果蔬专列"百色一号"开通;2015年12月11日,百色进入高铁时代;截至2017年12月25日,百色铝及配套产业产值达1005亿元,跻身广西千亿元产业集群;2018年11月28日,百色至河池高速公路通车,百色至河池行车时间缩短至3小时,进一步助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一项项喜人成绩的背后,是百色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400万各族人民,发扬"百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4)
正2020年已经过去了,2021年已经到来了,而很快,我们就要迎来新的农历年,牛年。新的事物总会是充满美好,充满阳光和温暖的。由于2020年的特殊,在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夜,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把电视频道停留在各大卫视的歌舞节目,而是选择观看了一个思想类的节目:《思·享2021》。该如何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该如何展望即将到来的2021年?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人,每一个平台,都有着不同的回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思·享2021》给出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15.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2021年1月10日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在陕西省渭南市公安局,我有幸见证并记录下这庄严的一刻。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从业十年来拍摄过很多升旗宣誓的场景,但唯独这次,让我最为感动。也许,这是源于我对人民公安这份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伴随着宣誓的声音,我思绪万千,脑海里浮现出2020年疫情期间,感动上亿网友的渭南"口罩脸"交警赵旭东,采访拍摄当天的场景历历在目。是什么让他忠于职守,我在思考;2020年10月21日,一个悲伤的日子,相识多年的宣传民警冯临潼倒在工作岗位上。  相似文献   

16.
净崑 《台声》2003,(10):24-27
算起来,采访吕虹该是四年前的事,当时广西台联周秘书长向我提及桂林台胞出了个能人,很有成就,希望我去采访。后来他又多次催我成行,都是种种原因和理由一拖再拖,毕竟是在大西南,去一趟要等机会。今年8月末,第12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桂林召开,机会终于来了,虽然会期很短,任务又很重,我还是采访到了吕虹和他的太太丘斌,还了四年的欠账,尽管周秘书长已经退休。成就:广西台胞出了个能人面前的吕虹四十多岁,中等身高,略显发福的身材,圆脸庞,眼睛大而有神,貌不惊人,在谈笑中甚至还隐约让你感受到一股孩子气。但他的确是集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  相似文献   

17.
纵观如今的优质课堂的展示,其节奏之快,参与之众,容量之大,设计之奇,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着实让老师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热闹之余,冷静思考,优质课堂是否让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是否让老师们教有所思、教有所悦、教有所成?盼望优质课堂的真实与和谐,应该是师生共同向往的愿景。笔者对优质课堂的愿景描摹如下:愿景一:慢——静待花开,潜移默化;从容不迫,好事多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王红霞我是去年5月随团采访防城港市一名交警的事迹时认识王红霞的。她是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那天采访,她一直陪同。在高速路口采访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烈,她陪着我们晒。看她也一脸的汗,我就指着路边的一棵树让她去荫凉一下,她浅浅一笑:"这种太阳对我们不算什么。"我问她:"穿警服多少年了?""二十年了。"她说。"那你的青春时光都是穿着警服过的啊!"我接着问她:"以后会换吗?"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2,(6):38-38
2001年,刘佳来到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成为新闻战线的一名新战士。从那时开始,刘佳一直战斗在采访工作第一线,把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她执著追求的新闻事业。2001年10月,为及时报道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月,飞雪迎春的北京。国务院科技部组织我国著名院士组成了评选组,评出了“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广西百色旧石器研究与“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等重大科学成果一起入选。这标志着,广西百色旧石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在关注这一举世瞩目成果的同时,自然而然要把目光聚焦在广西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课题负责人、优秀共产党员王頠身上。王頠,这位文质彬彬的土家族大学生,为了理想和事业,千里迢迢从湖北来到广西,一头扎进人类考古领域,一干就是十多年。内行的人都知道,人类考古是一项艰苦而寂寞的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