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康》2021,(8)
正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一步一步将蓝图变为现实。广东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9,(29)
正宝安区松岗街道位于深圳的西部中心、"穗莞深"科技创新轴线关键节点。其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党建为引领,突破区域和行政壁垒,探索"毗邻党建"发展模式,推动深莞两地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共赢,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毗邻东莞市、惠州市,辖区面积388.21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500万人,全区基层党组织3340个、党员45241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实施的良好机遇背景下,龙岗区委按照"四个到位"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龙岗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6.
正贺州市毗邻粤港澳,是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8%,增速排广西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继续跑出东融加速度。今年4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到贺州调研时,对贺州工作给予"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变化很大、成效显著,势头很好、潜力很大"的高度评价。2018年6月,自治区对贺州提出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先后出台《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贺州先行先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先行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新命题,内涵极其丰富。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并阐释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多重意蕴,是建设的理论前提。从语义之维看,先行示范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示范区,是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型与实践模式;从时代之维看,先行示范区是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历史性交汇这一重要时代特征而提出的具有全球和世界历史视野的重大战略决策;从问题之维看,建设先行示范区是直面中国的“时代之问”而提出的中国新方案,这一新方案要求深圳要在破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上作出示范;从价值之维看,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义重大,其价值充分彰显于历史、现实、未来的三层逻辑中。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意味着深圳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试验,更囊括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汇聚激情与理性、凝聚全体中国人的勇气与智慧共同推进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亮点"借脑引智"走活发展棋局贺州市紧扣自治区党委赋予的"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新定位,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兴贺"战略,前移人才东融阵地,成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和广州、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聘请大湾区的专家学者担任经济顾问,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出谋划策。近年来,贺州市引进各类人才1228人,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33个,项目投资总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4)
正深圳市罗湖区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打造优良法治营商环境,促进营商环境再升级,为罗湖区新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深圳市罗湖区贯彻法治建设、依法治理,推动了罗湖区营商大环境的建设,优化了营商环境,经济成就硕果累累:2019年,罗湖区财政总收入达260.5亿元,即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了  相似文献   

10.
<正>各高校及有关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和"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的大背景下,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在大湾区结出丰硕成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以及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给广西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35)
正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互联互通,共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广州、南沙与澳门之间则聚焦金融合作、科技创新、规则衔接、人才交流、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南沙,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承载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试验田"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此叠加实施!在亮点颇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有41处提到"广州",14次提到"南沙"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玲 《半月谈》2020,(6):82-83
近年来,特区深圳的发展令人瞩目,然而伴随着城市品质提升的,是城市道路反复遭遇“开膛破肚”。粗放式的城市管理带来的市政建设扰民现象,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格格不人。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已成为当下深圳亟需完成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20,(3):F0002-F0002
暨南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广东省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决策部署,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专门成立了暨南大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校湾区办”作为助力落实湾区工作专职机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7)
正广东省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深入推进"双区"建设排在了第一位,明确提出要以"双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引导各项改革朝着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聚焦发力。"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广东省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中,深入推进"双区"建设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7)
正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产业体系相对完备,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过去的一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10万亿GDP俱乐部"的首位成员。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经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7)
正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介绍,东莞将一手战疫情,毫不懈怠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一手稳增长,全力稳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稳住外资和民营经济基本盘,打好三大攻坚战,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社会基本面,同时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危中寻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20,(2):46-47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阳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赋予阳江的新定位,充分发挥"湾+带"联动优势,积极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5)
正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擘画了壮阔前景。经过近2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划、交通、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9+2城市进一步融合,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小康》杂志1月中旬刊策划的"展望大湾区2021!"专题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2021年,预计大湾区将在高等教育、大科学装置、轨道交通、三地规制对接、人员与文化交流、吸纳人口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朝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全球一流湾区迈进。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