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1,(3)
正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科技考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主题是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这是考古工作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中,体现了党中央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江苏政协》2011,(2):27-28
<正>多年来,扬州市不断进行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3年,扬州唐城遗址考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扬州宋大城西门遗址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荣誉提名奖,  相似文献   

3.
谈乐炎 《小康》2012,(7):104-107
1922年艰难起步,1952年成立考古专业,1983年考古系成立,北大考古几乎与中国考古同步,是中国考古学的缩影与往日相比,4月28日这天,北京大学鸣鹤园畔的赛克勒博物馆热闹非凡,2000平米的展厅里,人头攒动。这天是"北大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专题展览的日子。"一部北大考古史,就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对《小康》记者说。1922年2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开设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专门考古学机构,成为国内高校开  相似文献   

4.
<正>大云山西汉王陵自发现、发掘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被中科院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但目前的保护与开发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基础建设迟缓,博物馆建设、征收拆迁、道路工程等推进较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3)
正考古学,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不仅给考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惊喜,而且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对考古的印象还停留在"手铲释天书",但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被广泛应用。科技考古,早已成为考古学的一门主要分支,成为现代考古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中国考古学的使命:其一,中国考古学的出发点是认识中国历史;其二,考古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既有其一套现代学术方式,同时又形成考古学中国学派;其三,中国考古展示与文明意识建构,关乎着中国之为中国、"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问题;其四,考古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起源、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原理,具有既属于中国又超越中国自身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现今版图的边境省份,边疆考古学文化分区以及区域特征和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边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地带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骨架,考古学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成为边疆考古的核心问题。因此边疆考古的学术课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国年间,李济赴山西考古,对于近代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李济民族考古的价值可谓严复之后、费孝通之前人类学在中国的时代象征。其成果标志是以人体数据和出土遗存为基础、从中国文明的立场出发,催生出一整套与以往汉语经典截然不同的表述话语。正是在这套新式话语的支持推动下,人类学开启并领导了对古今"中国"的整体重写,并通过这些重写持续地形塑着有关"中国"的重新认知和追忆。  相似文献   

9.
左晶 《春秋》2014,(6):51-52
正2007年以来,随着洛阳、无锡大遗址保护工作现场会和大遗址保护西安论坛、良渚论坛及洛阳论坛的成功举办,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社会认知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保护大遗址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引发了对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这些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一、"大遗址"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遗址"主要指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发现、专题探讨语系与族系的关联、汲取中国民族史与西南区域文明史研究新成果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与讨论,把中国西南古代历史归结为"氐羌、百越、百濮""外来族群迁入结果"的叙事体系,已然无法立足。"三大族系说"是在20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建构"运动中,处于"无献无征、考古无证"情境下产生的学术假说,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当前不少历史叙述,面对学术界的新发现、新成果,却不加甄别地沿用旧说,造成西南古代民族历史叙述上的混乱,必须将以修正。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要立足本土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摒弃"外来"思维,实现从"外来叙事"到"本土陈述"的回归。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西南民族与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对"三大族系说"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史上习以为常的"外来说"叙事传统,包括各种"大迁徙""大传播""大叙事"等"典范历史"与"民族常识"的反思与再出发,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基本逻辑的认识,推动学术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希子 《中国保安》2007,(8):26-28
这里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这里出土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金饰;这里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1,(19)
"水下考古",这一新鲜事物,随着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调查活动的开展而进入广大百姓的视野。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50分,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通过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的联合直播,亲眼目睹了中国唯一的一支水下考古队在抚仙湖进行水下古建筑遗迹考古调查的前前后  相似文献   

13.
可乐遗址是廿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发现的,至今已进行了九次发掘,清理我国秦汉时期墓葬370余座,发掘同时期遗址面积400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2000余件,残砖、碎瓦、陶片上万件。2000年9至10月,第九次发掘的可乐遗址,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贵州考古界第一次获得的此项殊荣。可乐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贵州古代历史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在贵州考古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乐是贵州考古的圣地,是探索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宝地。为了让大家对可乐考古的始末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拟就可乐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文化性质与特点,以及…  相似文献   

14.
<正>1999年3月,时任中国玉器研究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玉器全集》作者杨伯达先生,在《收藏家》杂志发表《"血玉"与血竭染玉》,感叹:"从当今地质矿物学角度观察,‘赤如鸡冠’的红玉是根本不存在的。从近四十余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上万件玉器中,也从未见过红色玉器,更未见过鲜红如鸡冠的玉材。"文章提  相似文献   

15.
《春秋》2017,(6)
正对前人所留的研究,考古界有三大支撑点之说,即"史记、民传、考古发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时期宋江等人聚占梁山造反之事(阳谷县是水浒故事发生较多的县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至今影响深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耀眼的瑰宝之一。考古"三大支撑点"之则,自然也适用于对《水浒传》的研究。研究要接地气,要实地考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重视考古发现。笔者爱好"水浒",因运河申遗中在阳谷段的发现与"水浒"有关,特考察、  相似文献   

16.
正张光直(1931年—2001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开创聚落考古的研究,自1970年代以来蔚为风潮,并将当代文化人类学及考古学的理论以及方法应用在中国考古学领域,代表作《古代中国的考古》是迄今涵盖面最广泛且讨论最深入的中国考古学专著。1933年,鲁迅在他的杂文《电的利弊》中,对中国技术进步作这样的描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  相似文献   

17.
佛经汉译是在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考察佛教术语的翻译问题,应当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学界普遍认为,"禅"是梵文Dhyāna音译作"禅那"后的节译,其实从佛教文献、古文字学、文化比较、考古发现等方面的材料看,早期佛经中的"禅"字带有浓厚的"意译"成分,反映了佛教初传时嵌入中国本土"祭祀祈福"系统的史实。历来时代文化的转进在语言文字上往往有直接反映,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语文表达方面也是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张北燕 《中国保安》2006,(15):51-53
金沙商周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苏坡乡金沙村。遗址分布约4平方公里,规模仅次于三星堆,是成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再现了商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古蜀文化的辉煌,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堪称国际级国宝级文化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已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标志。守护在金沙商周遗址的是由65名保安队员组成的保安中队,他们担负着金沙遗址、科研楼、商业街船棺等5个地方的安全守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真没想到,考古这门过去冷僻的学科,在今天竟成了显学,甚至成了公众娱乐的对象—看看这个元旦期间流行的关于曹操墓的许多短信段子,就可以知道了。记得上大学时,我们学校只有两个专业是没有女生的"和尚班",一个是物理系的核物理专业、一个是历史系的考古专业。历史系的老师说:"考古的活儿太辛苦,在一个大坑一蹲就是好几年,  相似文献   

20.
文史园地     
《春秋》2011,(1):64
《日照考古录》出版发行日照市政协组织编纂的《日照考古录》一书日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日照市政协主席李守民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为本书作序。该书分为"榜首卷"、"东港卷"、"岚山卷"、"莒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