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十分关注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等问题,其思想的人学意蕴丰富,主要包括:以"道"为本,尊民本性的人本理念;无为而治,与民生息的人本情怀;"齐物"平等,"无贵贱"的大平等观;"至德之世",与世无争的社会理想;逍遥适己,超越现实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评述论证这样一个观点:"虚静无为"是法、道、儒三家的共同话题。在若干最基本的思路上,三家存在共识。甚至可以说,"无为而治"是中华帝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韩非的"虚静无为",到汉初黄老的"清静无为",再到董仲舒的"寂寞无为",三种不同的无为的互动与共性便是典型的例证。这类历史现象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切忌简单化地理解"法家"、"道家"、"儒家"之类的概念,将"无为"与"道家"划上等号,从而人为地放大了秦汉之际统治思想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与全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围绕着全球伦理的有关“不可杀人”、反对战争的核心规范展开论述,首先追述了“全球伦理”的设想,它作为一种普遍伦理行为规范与各民族的特殊化、各种不同的精神信仰的关系,然后阐述了道家对战争与暴力的态度,道家对国家、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看法,最后回溯到道家对生命和自然无为之道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求同"是老子思想的特质,"求同"决定并体现着老子思想的整体面貌、逻辑结构以及价值取向,"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同"是"道"的根本要求,"求同"是"无"的逻辑必然,"求同"是"德"的价值主旨,"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钟琼 《学理论》2011,(10):340-341
我国当前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良好的"三态",即"谦卑的情态"、"快乐的心态"和"艺术的语态"对高等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史人。道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无为而治”。《老子》一书最早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模式和框架,对后来道家各派具有本原性,我们亦可以从中寻求管理的辩证智慧和新的思维方式。 一、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存在不足,急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引导、纠正、指引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儒家仁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仁者爱人"这一思想切入,分析了其科学内涵以及其本身的层次性,从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探索这一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5)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武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执政过程中每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运用、发展与创新。"三反""五反"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而发起的针对变质干部与不法资本家的全国性运动,其过程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背景、内容、方法及特点等方面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老子>书中蕴涵了和谐以及"无为"的思想,二者关系紧密."道"的目的是为生成一团和气,"无为"乃大道施为的方式.大道的和谐就要行"无为",也只有"无为"才可达到大道的和谐.<老子>思想源远流长,至今仍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系列歌曲的推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从政治理念的传播渠道、政治理论的思想宝库、政治理念的人文情怀,时代最强音方面,阐述了"中国梦"系列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而为进一步发挥"中国梦"系列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岳崇 《民主》2015,(3):47
<正>世人观念里,孔子是一个怀着救世精神的积极入世、入仕者,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礼教、仁政,极力寻找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其实孔子思想中也含有道家的成分。道家思想核心是"道",提倡"复归"。孔子思想中不仅含有道家的"复归",即归隐、隐逸的思想,而且道家的"退"、"避"、"柔"、"敛"、"朴"、"拙"等思想也有体现,且其归隐、隐藏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又如:"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理论化色彩与大学生娱乐化偏好的问题;单一知识论灌输与大学生丰富价值观塑造;理论性、复杂性、生动性要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能力不足等三对矛盾和挑战。为此,"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寓教于乐、实现理论化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必须内外兼修、化解理论说服难度大与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须知行统一、实现理论认知与实际践行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9)
道,作为道家体系的核心,贯穿了这一学说的始终:"道"生万物、"道"不可知、循"道"而活、依"道"而治;"道"生万物揭示了世界的起源,"道"不可知明确了认识的局限,循"道"而活是行为的方式,依"道"而治是管理的要点;于是,这一学派在由"道"出发,又复归于"道"的思想链条中获得了完满。不过,仔细看来,这种完满似乎并不圆满,这一链条貌似偶有中断,这主要表现在中间部分的承接即"知"道到"体"道的过渡上:既不知"道",何以体"道";既已体"道",何言不知"道";一来二往,矛盾感莫名产生。从不知"道"和体"道"的定义出发,由问题的正反方面加以说明,以求化解矛盾,消除疑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转型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大数据"信息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学生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思维理念起着重要作用。它有效地使用了新的计算机网络媒体,改革和创新了各级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技术是引领新时代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搞好思政教育是各级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课题。这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发展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5.
倪文聪 《学理论》2014,(26):292-294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观念、文化和生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时代课题。梳理二十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发展趋势,以期提供直观的完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概念,旨在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宏霞 《学理论》2012,(8):199-20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除了坚持显性教育途径之外,还要拓展新的教育途径,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灌输"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4)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对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今日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今日的政治文化中又可以得到怎样新的解读,传统文化在当下时代又怎样重新散发它的魅力。本文将探索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唯理性的一味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艺术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艺术的"美"和道德的"善"本身也是相通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注重运用艺术的精神交流方式,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罗石生  杨喜燕 《学理论》2013,(24):278-279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统合而成的一个复合概念,"三生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三生教育"若要发挥其教育功能,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将其理念寓于实际中。从"三生教育"理念出发,分析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三生教育"理念来探寻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视角、新途径,加深教师对政治课教学观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不言之教"的文化教育理念,同儒墨所谓的言语教化、礼仪教化等思想有诸多不同,其最大差异为突破了"言语是非"之争,偏向于佛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想。"不言之教"不等于"不可学"、"不可教",而是遵循人性的自然之法,实现其教育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不言之教"在中国传统显学教育方式之外展现了深刻的教育启迪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