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眼下,师生关系引起社会各方热议。不可否认,人们对老师与学生关系上的一些诟病,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有班主任不敢批评学生的,也有不愿意、不善于批评的,一些学校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关系不正常(比如老师收受学生礼物)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曾东里  彭新娥 《求实》2006,(Z3):269-270
观看近来的新闻媒体,分析学校的某些现实情况,觉察到一些社会矛盾在校园逐渐呈现,师生关系变得复杂起来的现象。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往往反映出学生与老师、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时因为一点小事的处理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不谐音符。难怪一些人有“做学生难,做学生工作亦不轻松”之感叹!研究个中原因,也许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到解释,但笔者认为以往管理思路跟不上学生发展要求需要,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漫长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与老师有关的体验和经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老师们每次谈起时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相处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严与爱表面上又是互相矛盾的,严格管理似乎就不能体现爱,要爱就不能严。以致于有时为了“严”字,有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苟言笑.当学生犯错时,大动干戈。于是在不经意间。师生关系的空间布满乌云.学生的心间留下阴影,师生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陈咏霞 《世纪桥》2009,(18):93-94
师生关系是德育中一个重要的隐形课程,虽然没有被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之中,但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渗透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学习成绩,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与进程。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咏霞 《世纪桥》2009,(17):93-94
师生关系是德育中一个重要的隐形课程,虽然没有被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之中,但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渗透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并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学习成绩,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与进程。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训斥孩子是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常见的场景:老师怒目圆睁、声色俱厉,大部分被训斥的学生低着头、垂着眼,也有极少数学生昂首对峙,大声反驳,而这种反驳常使老师的批评变本加厉,师生关系陷入紧张状态。最后的结果常常是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犟嘴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戴着有色眼镜看老师,师生关系日益恶化。师生间矛盾的焦点在哪里?面子。不难看出,老师用呵斥的方式在屡屡撕破孩子的面子,而孩子一次又一次以反抗的方式在为自己找回面子。面子与自尊互为表里,形于外是面子,存于内是自尊。  相似文献   

7.
施玉霞  罗柏树 《学习月刊》2012,(10):123-123
在技工学校从教10年来.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都有一些厌学的学生。他们日常表现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的还发展到当老师在课堂上管教他时.他能公然反抗甚至辱骂、殴打老师。那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消除厌学情绪呢?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的方面。教师只有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真挚的师爱和精湛的师艺去赢得学生的信赖、依恋和敬佩,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用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信赖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尚的师德是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关系,它有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的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独立性不强,经常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对有些屡教不改者,老师免不了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要不伤师生感情,就要注意掌握批评的学生的技巧。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六个方法: 表扬法。在批评学生之前,老师先真诚地总结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   感化法。有老师最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这比老师大声斥责更“管用。强制性的批评不仅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就范”,反而会增加其抵抗情绪,相反,如果运用真挚的情感可以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0.
对后进学生的批评教育,往往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班主任老师常常为此而感到头疼。在这里,我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对后进学生批评教育的几点体会。一、对后进学生的批评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后进学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或办了错事,特别是有时顶撞了老师,这时老师的冷静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应注意批评的声调、分寸、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甚至随便扣帽子。否则,那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针对留守学生在生活上缺乏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心理上容易出现一些“心病”的问题,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中学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心理健康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还定期开展全员、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留守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图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蔡美玲老师正在同留守学生谈心。  相似文献   

12.
漫长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与老师有关的体验和经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老师们每次谈起时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相处中经常会碰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学生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丧失。很多学生只知道索取,不知奉献,花费大手大脚,不知一钱一物的来之不易;在家里不尊重父母,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我和有些老师一样,对犯过错误的学生罚过作业,请过家长,写过检讨,罚站在教室门口,扫过地等。然而效果呢?老师是如此惩罚天天有,学生是小小错误总不断;老师批评乏味了,学生挨批疲沓了;老师气“老”了,学生无所谓了,有些家长对孩子也失望了……近年来,我想,能不能寻求一些更好的办法来改变一下这种状况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尝试着改变“体罚”学生内容的做法,居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家访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可以解决教师许多在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龚”的学生,他是学校里一个“重病号”,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老师批评他,他还会顶嘴,甚至还动手打老师,人称“稀泥巴”。接手这个班后,我找他谈了几次心,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无奈之余,我决定去家访。到了他家后,我才知道造成他性格的原因:他父母正在闹离婚,父亲脾气暴躁,对儿子经常非打即骂。那天,我委婉地批评了他的父母。第二天,我再找这位同学谈心,首先对他的…  相似文献   

16.
家长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家长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成长和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资源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略谈一点看法。1.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人格魅力、教学业务水平等,另外,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也常常取决于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校应让家长在学生与教师之问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成为师生关系的调和者。一方面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消除师生间的误会,化解师生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管理中,大多管理者习-陨于制订出学校管理大全,然后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样做有章可循,易于操作。可当老师们受到批评甚至被扣除奖金时,他们往往很少查找自己的过错,反而会认为是领导和自己过不去。执行制度中的矛盾,常常演变成为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直接矛盾。如体罚学生会受到严厉处分,可体罚学生的事还是时有发生;校园内禁止吸烟,可还是有些老师偷偷吸烟;教学时间不能接听电话,可上课手机忽然响起的事情还是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哪里“冒出”1300万元湖南省衡阳县退休教师和乡镇干部的基本工资常常被拖欠,全县有七八百退休教师,过去每年都要与县长“对话”。就连一些在职的乡镇干部和教师,也都跑到中央、省里上访。由于工资没到位,老师不安心教书,有些学校为了发工资而乱收费,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19.
理直气顺做工作构建和谐新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东里 《求实》2006,(Z1):262-26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并成为国家政策的主题."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加强校园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多个层面的和谐,也理所当然地包括构建和谐校园,构建校园新型人际关系.特别是从近年来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矛盾在校园凸现,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一些媒体亦对此关注.一些看似暴露于学生之间的矛盾,却往往反映到学生、老师、学校乃至家长之间的关系上.有时因为一点小事处理不当而往往又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不谐音.学生工作呈现出预见性难、可控性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老师们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道德,或是批评违纪学生。老师们可谓用心良苦,为学生操碎了心。但学生们当着老师是唯唯诺诺,背着老师照样犯错;有的甚至公开顶撞指责老师,认为自己是对的,老师是错的……种种现象表明:当代青少年不喜欢说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