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无产阶级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诞生的历史情境,马克思恩格斯把解放全人类和为劳动人民谋取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及生产关系状况的基础上,认为造成人的不幸福的直接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异化劳动,指出只有在人类解放获得自由发展的时候,才会实现人类真正的幸福。和以往历史上曾出现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幸福和追求幸福的科学幸福观,它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植根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本质、活动规律之上,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具体化、历史化。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创造幸福需要实践活动、以集体主义为着眼点、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能力,是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劳动是幸福实现的源泉、消除异化劳动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实现幸福要对旧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实现幸福的基本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具有区别于其它幸福观的显著特征: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索取享受与奉献创造的统一,个人幸福与整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幸福观是研究幸福问题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为当代人们理解和追求幸福提供正确指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理论支撑,为当代幸福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幸福作为一种主观层面的东西,被不同时代的人诠释其深刻的内涵。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同时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至善。康德认为幸福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感受到幸福,就是感受到了愉快和福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幸福,是人类社会历史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明确马克思的幸福观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康德的幸福观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住幸福观的真谛,对培育幸福观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幸福观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必然理念,也是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和人类幸福需要的理念。处于价值观"拔苗育穗期"的青年学生是生态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群体。目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生态道德意识淡化、休闲活动囿于都市化和幸福观念世俗化的生态幸福观缺失症状。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自然认知、道德情感、审美意志、灾害防范、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多重路径入手进行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幸福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厘清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前的幸福观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历史上关于幸福的理论可谓众说纷纭,与以往纷繁复杂的幸福观相比,马克思的幸福观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出发点,以个体创造性的实践劳动为实现方式,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旨归,将幸福看作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权利与义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幸福观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观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从古希腊到近代欧洲,幸福观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文明激烈冲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的幸福观应是创造和享受的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个人德性和社会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7.
对于何谓"幸福",陈独秀站在当时的中国国情改革角度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旋律为根本,多角度地阐述了他的"幸福观"。他认为幸福具有相对性、实践性、辩证性、时代性等四个主要特点,青年人应该时刻怀揣对国家之爱、民族之兴的伟大理想而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为新时期中国处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自己的光热,对当代青年人建构真正适合当下社会和满足心灵需要的幸福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学术领域的重大关系性问题。西方价值论与幸福观念内在统一的观念渊源流长,直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关于幸福与价值的关系才得到比较全面而科学的阐释。价值观在马克思科学幸福观结构中和幸福哲学的体系建构中不可或缺。科学的哲学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实践观。主要是围绕着幸福与实践关系阐释有关幸福的实质及幸福实现的社会规律等等问题。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社会实践中的主客体间价值关系同样存在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实现过程中。马克思把异化劳动和幸福异化联系起来,从异化劳动的主客体价值关系层面,把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认定为资本主义剥夺工人阶级的幸福的根本社会原因。任何一种哲学幸福观都是归属于某一种幸福哲学,作为哲学观的幸福范畴和作为伦理学的范畴既有重要区别又有一定联系。幸福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基础,哲学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哲学的体现或基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劳动幸福论。他认为唯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源泉。幸福是社会整体良好状态的体现,是人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异化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痛苦。另外,马克思的幸福论也是一种全人类的幸福观,也就是幸福并不仅仅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莱易斯提出了其旨在实现人的价值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的幸福观。本文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理想三个维度对其幸福观进行解读,并总结出其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幸福的视域应囊括精神快乐及生态文明程度,幸福的生活是"绿色地创造"以及幸福的社会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对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有助于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建立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和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民族团结、爱国主义道德意识。对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少数民族留守小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需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幸福观教育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个体幸福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建构于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及契合于社会发展与追求个人全面自由的价值观当中,其理论特色和价值旨归对我们当前深刻认识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阐释马克思的幸福观的基础上探讨其理论价值,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幸福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面临各种选择和困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规定了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社会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正确的幸福观。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实活动和理想追求,是哲学家关注的永恒话题。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异,人们对幸福认识和解读便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从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审视方式入手,阐述了西方两种幸福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化逻辑,概括了完善而辩证的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处理好德性与福乐之间的关系,使人的幸福既具有现实的历史基础,又有高尚道德的升华,从而避免幸福问题上的享乐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偏倚。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均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幸福观。通过对费尔巴哈《幸福论》中的幸福思想和马克思诸多著作中的幸福思想进行深入阐释及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既有共性和交融的部分,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聚焦于马克思幸福观对费尔巴哈幸福观的批判超越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新时代幸福观的构建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共历代领导人的幸福观是建立在重民、爱民、亲民、安民、恤民等人文关怀基础之上的幸福观,是一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广大人民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中共历代领导人“以人为本”的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中共四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始终以广大人民的幸福为根本,并矢志不渝致力于以人为本幸福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快乐主义幸福观和德性论幸福观的理论背景下,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是最高的幸福.幸福的实现需要以外在的善为补充,贯彻中道原则,以及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统一起来.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结构上质的差异是古典经济学"现实"幸福观的出场契机,也是现代社会和前现代社会对幸福内涵理解不同的根源所在。以既定的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实现了对"社会"范畴理解上的先验维度到经验维度的转变,这为马克思幸福哲学走向现实提供了必要的切入点,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总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面上予以把握。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现实"幸福观的批判性继承,马克思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获得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辩证的、总体的理解,从而为"改变世界"的幸福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人民幸福观。习近平人民幸福观是在积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幸福思想、合理继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创造性发展历代领导集体幸福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幸福观强调人民的主体性、内容的多元性,指出实现幸福要依靠劳动与奋斗,并将幸福评价标准归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习近平人民幸福观纠偏了四种错误幸福观,建立起新时代的科学幸福观;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蓬勃生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提高了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中国梦想。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幸福观"体系,主张幸福是最高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强调公民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的一致性。德性伦理视野下的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建构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