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始建于1988年,那时全世界范围内生态现代化起步不久,且生态意识主要在工业化国家有广泛的响应。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观望态度,觉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是工业化国家引起的麻烦。发展中国家抱着强烈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优化"人—自然"系统使之达到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价值选择上,必须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弘扬生态道德和维护生态公正;在实践选择上,必须把绿色化理念和原则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在认识选择上,就是要大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思维和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百家论萃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曾国安、胡振国在《江汉论坛》2002年第12期撰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时所面临的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并指出,克服后发劣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后发劣势有:1、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化时已经有了一大批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面临着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压力;2、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并存,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度膨胀;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曾沦为工业化国家的殖民地,其遗产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4、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4.
第三世界发展的陷阱与新世纪的全球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第三世界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问题 ,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引人注目的高速发展嘎然而止 ,东亚奇迹转入危机。人们为危机所震撼 ,危机促使人们思考。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 ,东亚的金融、经济危机所提出的问题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发展中国家能否最终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而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东南亚的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探讨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规律问题。一、发展的“钟形曲线”战后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既有辉煌的成绩 ,也有痛苦的失…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重 《今日浙江》2013,(10):48-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整个城  相似文献   

6.
《今日浙江》2004,(5):24-25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统筹城乡发展,才能避免“拉美陷井”。所谓“拉美陷井”,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表现得较为典型。巴西既是拉美最早提出现代化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巴西的现代化,是指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生产力和工业化的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十二五"规划及国发[2012]2号文件为契机,充分利用省内外、国内外资源,推行后发赶超战略加快贵州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工业化是摆脱地区贫困、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发展途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先增长、后环保"的老路。处于"两江"(长江和珠江)上游交错的结合地带,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完成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双重艰巨任务,探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达的另一面--发达国家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裕中的贫困" 正像中国俗话所说"小有小的难处,大也有大的难处".我们经常关注的是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饥饿、疾病,民不聊生,孰不知在占到全球总人口1/4的贫困人群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欧美等工业化国家(虽然人数比例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反贫困确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联合国曾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球的贫困人口在20世纪末的基础上减少一半,工业化国家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首先是一种理论预设.在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宗教学等学科中,流行着"落后与先进"、"传统与现代"的分析框架,尽管不少学者试图证明它并不等于"西方化"、不等于"工业化",但始终隐藏着"发达国家"代表"先进"和"现代"、"发展中国家"只能属于"落后"和"传统"的理论预设.而这样的预设既是"发达国家"主导话语权力的结果,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批判地接受、从而认同西方文化霸权的产物.这样,"现代化"又是一个普遍认同的"真理".不论人们是否警惕其霸权内涵,"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事实存在,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种种方式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强势、军事强势、科技强势和文化强势,导源于西欧的"现代化"也就在科技革命和资本扩张的推动下,以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冲击着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10.
郝玉宾 《前进》2023,(1):54-5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推进现代化发展,是近代中国社会以来梦寐以求、长期追寻的梦想。在100多年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规划,为加快生  相似文献   

12.
1998年2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向国家最高决策层提交了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主导地位的世纪。这种经济对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扬弃."两山"理论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醇化与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传统"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理念的升华;绿色发展理念则是对传统"时禁"和"节俭"的现代化,等等.  相似文献   

14.
吴强 《当代广西》2014,(23):61-62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全新的境界,也为天等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崇左市天等县,要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际,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优先意识,创新思路,强化措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帅重庆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反思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得失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以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人口大国,对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关注。党的...  相似文献   

16.
正灌阳,昔日红军长征三次经过的红土地,而今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增列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示范县。为此,灌阳县不断探索开辟生态发展转型之路,全力走好生态保护"长征路"。第一,吹响集结号,用生态理念为发展充电。近年来,灌阳县把加强生态意识放在突出位置,立足县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吹响了生态保护发展的集结号。一是坚持念好"生态经"。通过电视、报刊、广场LED显示屏等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0,(19)
正放眼全球,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实质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生态可载文明之舟,亦可覆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新目标、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3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审美到生态审美,从人与自然的"共通性"到"共融性",生态审美是自然审美"润化生命"功能的升华,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共荣"。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基因中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被恩泽"生态观,"欲取先予、永续利用"发展观,让"生态意识"深深的植入藏族文学之中。生态文学作为现代生态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备"整体化、动态化"属性。基于生态审美视域对康巴藏族生态文学作品的"生态观"进行梳理,可探求传统生态理念与当代生态文化在康巴藏族文学作品中的演绎脉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构建了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从农民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关系生态、道德活动生态等指标入手,研究现实生活中农民的道德生态是否平衡,探索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大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轨时期"民工"问题的特殊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民工"的特殊性 所谓"民工"问题,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加速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的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化,相应发生的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转移的问题.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这一问题,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也都面临着这一问题.而我国现阶段,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轨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