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18岁离开台湾赴日本留学,20岁(1945年4月)冒着风险由日本回归祖国大陆,随后奔赴晋察冀边区,从此一直没有回过台湾。这次我同妻子智久明俩人从上海回台探亲的手续是我的侄子杨彰嘉(大哥的儿子、台北晨安企业公司董事长)替我们办理的。他还指派女儿杨佩并专程到香港并另外聘用一名香港导游,于1997年11月25日中午,来机场接我们夫妻俩。在香港一面游览一面办理入台手续后,于11月26日晚离港飞台北,重新踏上了阔别55年日夜思念的故乡土地。我3岁丧父,后由我H哥杨阳壁抚养长大,H哥1966年回回月因病逝世。回到家乡之日,在美国纽约…  相似文献   

2.
“哈比比,你们好!我是导游苏菲,欢迎你们到埃及来旅游。”我们鼓掌。“哈比比,你们知道什么叫‘哈比比’嘛?阿拉伯语即是‘亲爱的’。可有一次,我接待一个中国旅游团,他们中一个人告诉我,中国语  相似文献   

3.
一路平安当地时间4月10日下午3时许,我们乘坐的芬航AY0052次航班经过近八小时的飞行,降落在赫尔辛基机场。在机场出口处,迎候我们的不是事先约定的导游,而是一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欧洲人。他手里举着一个用中文书写的纸板,专心致志盯着出站口。我想,这不会是当地官员吧。我们随这位“官员”出了站,来到站前广场的一辆大巴跟前。他打开车辆一侧的行李箱盖,弯下腰,将我们的行李一件一件地放进去,码放整齐。导游没有在场,我们用最简单的英语和他交流,知道他叫Thorsten,瑞典人,担任本代表团访问用车的驾驶员。我们乘坐的是德国生产的setra牌…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9,(23)
<正>虽说去台湾旅游是我一直的向往,但是临近出行了,我还是多少有点小担心,毕竟两岸隔绝了这么多年,在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差异,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打算到了台湾以后,在游玩的过程中,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问的事不问。旅游如期进行,我们一行32人,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飞行,下午3时15分,飞机降落在了台北的桃园机场,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个子不高,还有些发福,宽宽的脸上看不出一点能说会道的导游的灵动,我们便开始不断地用审视的眼光琢磨他。随后我们登上一辆豪华大巴车。  相似文献   

5.
台湾一直令我心往神驰。作为一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尚未踏上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实为憾事。1998年11月26日终于如愿以偿,在团长全国台研会常务副秘书长曹治训的带领下,我们大陆学者一行6人前往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活动。当日下午我们由香港乘华航飞机缓缓降落于桃园机场时,已是晚上近6点时分。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台湾中华欧亚学会的同行早已等候在机场。在他们的热情陪同下,我们乘车沿着机场高速公路很快地就到达了灯火辉煌的台北繁华闹市,住进有名的希尔顿饭店。晚上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姜新立夫妇等人陪同我们到台北一条颇…  相似文献   

6.
<正> 不久前,到南美考察,有幸经历了一个华人小姑娘与一场桑巴舞表演的令人感动场面。在我们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时,负责带我们团的导游是一对老华侨的掌上明珠,一个胖乎乎的姑娘,名字叫简小宝。这个小导游告诉我们,她的爷爷是福建厦门人,奶奶是北京人,已在巴西侨居四十多年,妈妈是从台湾移民过去的。由于小宝出生在巴西,依照当地法律,她应该是巴西籍华人。小宝从小由爷爷和奶奶教她讲普通话,并学习中国文化。在葡萄牙语的国度里,经过多年的练习,她形  相似文献   

7.
蒋建春 《台声》2003,(12):20-22
我的祖籍地是台湾。为了赶上我家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一次隆重的全家大团圆,去年春节我和妈妈匆匆办好赴台手续,在除夕那天的清晨上路了。我们由北京乘飞机到香港后,因为办理换证的中华旅行社除夕要提前下班,所以又马不停蹄地乘公车赶去市中心把台湾发的通行证副本换成正本,换完证,我们又返回机场,候着华航除夕最后一班飞回台北的班机。“我们兄弟三人已经在桃园机场等着接你们呐!”长途电话里传来大哥激动喜悦的声音。“我们是开车从太鲁阁赶过来的……”。从台北打来的长途电话缓解了我和妈妈在香港候机转机的焦虑和不安。大哥从小被留在台湾…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我们应台湾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的邀请,随“福建莆田妈祖庙赴台参访团”访台,在参加大甲妈祖绕境活动和浏览台湾风光名胜期间,许多见闻令人难忘。屏东农民兄弟送真情赴台第二天,我们乘大巴正往南投县埔里镇行进,导游杨思蜀先生说:“屏东有一个人打电话来找你们,说要送莲雾来给大家品尝。”原来,台湾屏东县里港的黄树福、黄顺益先生于去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曾到莆田文峰宫进香并请了一尊妈祖神像回台。这次听说文峰宫参加团队到台湾来,就打听好了本团的行程,从200多公里远的屏东驱车赶上我们的大巴,送来了10盒台湾南部特产——黑珍珠莲雾…  相似文献   

9.
迈出机舱门,踏上台北桃园机场的土地,潮湿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才相信真的是来到了台湾,来到了我日思夜梦的家乡。看着那一幢幢似曾相识的建筑,看到那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同胞们,我好想对你们大声呼喊:我回来了!家乡的父老同胞姐妹们,我终于回来了! 在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后,我们驱车驶向台北市,眼前急急掠过青山、绿树、河川……十几天前我得  相似文献   

10.
徐俐 《协商论坛》2007,(5):56-56
元首翻译当导游由于是中国新闻界高级代表团到访,古巴配给我们的翻译曾经做过卡斯特罗的翻译,他的中文名字叫陆海天,曾在北  相似文献   

11.
黄少辉 《台声》2001,(10):27-29
8月2日傍晚,中央电视台驻台北记者曹志明、岳飙哥俩受人之托,要给蜚声两岸的台湾女作家罗兰送一瓶“酒鬼”酒,问我们是否一同前去?以前在大陆看过《罗兰小语》,现在能直面亲耳倾听,求之不得,连连答应。于是4人打计程车来到台北闹市敦化南路的一栋公寓,上得电梯,罗兰已经虚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了。  曹志明嘴甜,一进门就罗兰老师罗兰老师地叫,罗兰老师头发银白,笑容满满,让我们坐下后,对着名片仔细问完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你们要写我,一定不要把我叫作罗兰老人。我们表示还是称罗兰老师最好,她也笑…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4)
正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了台湾青年参访团并合影留念。俞正声说,青年人朝气蓬勃,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引用毛泽东主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名言,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故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鼓励青年人爱国家爱民族。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时 ,外宾问 :毛泽东 ,您怎么有毛泽东和毛润之两个名字 ?毛泽东幽默地笑道 :我还有第三个名字 ,你们不知道 ,我也不告诉你们。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他在1923年9月28日致林伯渠等的信中说 :“此信托人带汉寄上 ,因检查极厉害 ,来信请写交毛石山 ,莫写毛泽东。”众所周知 ,毛泽东又叫毛润之 ;但他又叫毛石山 ,就鲜为人知了。毛石山这个名字有个演变过程。最初是在家里叫的小名 :石头 ,又叫石三 ,或石三伢子 ;长大后 ,它就改成了同样极富象征意义的“石山”。为什么小名要起“石山”呢?原来 ,母亲…  相似文献   

14.
六月行     
今年6月,我有机会到美国、台湾的一些城市参观、考察制药行业的管理情况,交流各自企业的经验。这本是极一般的商务活动,然而,巧的是,我在美国,李登辉也到了美国;我赴台湾,李登辉也刚回台湾。由此,便生出些商务之外的话题。苦啊,打工仔 5月30日,我到达洛杉矶。这次赴美是应美中友好协会的邀请,参观、学习制药行业中的计算机管理,受到邀请的其他同行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因此美中友协的导游P先生只在机场接到我一个人。 P先生负责我的日程安排,并全程陪同,且担任翻译。几天下来,我们私交甚笃。P是大陆赴美留学生,在国内是学电子专业的.现在为生活计,便为美中友协服务。与此同时,他自己还开了一家小公司,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台声》2011,(7):112-112
我是一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我是通过一次台生聚会了解到你们的杂志的,我看到你们杂志有一个叫《我看大陆》的栏目,不知我能不能给你们投稿,写写我在大陆上学这几年的经历跟想法呢?  相似文献   

16.
感受台湾     
杨斌庆 《政策》2011,(10):75-76
到宝岛台湾去看看,是我多年的心愿,谁知八月二十日只用两个多小时,就从武汉飞到了台湾!我们到台湾的第一感觉不是陌生,而是浓浓的乡情。台湾《湖北文献》社社长、七十九岁的湖北老乡汪大华先生亲自到机场迎接。  相似文献   

17.
李兰 《两岸关系》2006,(12):46-48
“你们终于来了!”、“我们来了!”欢呼声、笑声,把9月30日的台北机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去年7月,124名台湾学子来湘参加了第五届“湖湘文化之旅”,湖南60名高校学生全程陪同,10天时间结下了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5)
正热点人命与人心7月19日中午,台湾桃园机场联络道一辆游览车撞上护栏,随即起火燃烧。事发时旅游车上有26名人员,均在事故中遇难。其中24名乘客来自大陆,另外两人为台湾司机和导游。旅行团7月12日抵达台湾,计划19日乘机返回。一辆被烧得残缺变形的游览车,以及26条人命,揪痛了两岸同胞的心。本次事故酿成了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开放以来最大的惨痛,加之特殊的  相似文献   

19.
台湾印象     
何翔 《台声》2001,(2):35-36
“请旅客们关掉顶灯,欣赏一下高雄市的夜景。”飞机徐徐降落在高雄机场,窗外灯火阑珊。这,就是台湾了。虽然从未来过,但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接待我们的《台湾新闻报》副总编辑S先生紧紧握住我们的手,兴奋地报出我们这些从未谋过面的参访团员的名字,“你们终于来了。”标准的国语,让我们体味到一种只有亲人之间才能感受到的温馨。共同的文化  台湾“故宫博物馆”位于台北外双溪,依山而筑,景色优美,传统的中国宫廷式建筑,精致而典雅。除正馆和行政大楼外,还伴有“至善园”园林。  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漫步在馆内。人很…  相似文献   

20.
台湾散记     
<正>也许是台湾与大陆分割的时间太久了,也许是台湾风光太富有神秘色彩,我们乘机飞临台北桃园机场,我便用心走进台湾,用笔记录观感。感受台北冬雨冬至时节投宿台北,同行的人们尚未起床,我已独自漫步在台北的大街上。晨曦还没有散去,雾霁弥漫空中,似雨非雨。放眼之处不见雨,伸手空中霏轻挨。远程躲避的雨,近身顽皮的霏,它们来在不来在,在我的眼睛里尽显漂泊、浮游,浸润在我的心境深处,叫我徜徉在少小时听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