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滕州市大坞镇人大深入到部分村居督导乡村文明移风易俗活动开展,并组织人大代表包片入户、深入群众,查实情、摸实底,以破旧立新为出发点,抓出了工作成效。定向引导,抓好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全镇100余名两级人大代表到65个村居包片分工,督导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全镇村居理事会成员培训学习活动,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西店村是当地有名的经济强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800元,可就是在这个富裕村里,对“红白事”却有一套“穷”规矩,他们叫做“三不主义”。即:不得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搞封建迷信。1982年,西店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群众从村里挑选出6名德高望重、思想开放、办事公道、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通过村规民约,规定村民结婚时由红白理事会操办,要在村内播放立庆的乐曲表示祝贺,一律不准宴请本村村民,严禁送“红包”。在办理丧事时,丧期不得超过2天,采取由村党支部书记直读丧主生平简介、播放哀…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1996年至1997年;全国一对农村青年结婚基本花费平均为2.46为元,农家办丧事花费平均为1.27万元。这使一些低收入农户娶一房媳妇脱一层皮,办一回丧事要背一身债面对不轻松的婚礼和走了调的葬礼,人们不禁要问;以前曾在乡村红红火火起作用的“红白事理事会”干什么去了?笔者下基层发现,现在一些地方的“红白事理事会”已名存实亡。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红白事理事会”多是自发性组织,无“尚方宝剑”可待。缺少理解和支持;一些富户或“大款”倚仗钱多势大.故意在婚丧嫁娶上大做文章,当干部的对此熟视无睹,甚至自己不能脱…  相似文献   

4.
光华 《群众》2023,(6):10-11
<正>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组部、中宣部等国家八部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象山县顺势而为,不靠行政命令,不空喊口号搞活动,推动村级红白理事会快建立、快理事、快见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从体系构建、规范操作、全程监管等方面入手,倡导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红白理事会已经成为移风易俗和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县的“生力军”“好帮手”。2016年4月至今,象山县通过村级红白理事会共操办婚丧事2.55万起,新规执行率99.87%,节约资金约44.98亿元,荣获第五届“浙江省宜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央视《新闻联播》专题刊播,成为传承文明新风。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中坚力量,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正在农村,红白事家家户户都会遇上。整治大操大办陋习,提升乡风文明,钦州市浦北县白石水镇良田村找来了一群"管得细"的能人。"群众的事,还得群众自己管,这样才能长久,镇党委提供指导就好。"白石水镇党委书记劳绍朋说。于是,良田村便有了村民们提高自治德治、加强乡村法治、促进村屯和谐稳定的故事。最初,来自族老、老党员、人大代表、妇女、村干部等不同领域界别的8名村民,组成了村"红白理事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农村婚事大操大办搞封建迷信现象仍很严重。一些村虽然有红白理事会组织,也有移风易俗章程,但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婚嫁丧葬陋俗不革除,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阻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实行以下措施,让红白理事会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真正发挥作用。一、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公安、妇联、共青团、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要对红白理事会实行督促\帮助,并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求得支持与指导。政府应将刹住大操大办和封建迷信活动纳入创建文明村和党支部分类升级达…  相似文献   

8.
1993年7月,睢县城隍乡唐庄村委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在乡人大主席团的指导下,成立了村民代表会和治安民调、计生协会、财务监督、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订立了民主议事制度。通过几年实践,村民代表会真正起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一、建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树新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悄然兴起。一场事下来,少则两、三千,多则几千元。为了树立新风尚,村民代表会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订立了红自理事会制度。该制度规定:村里所有红白喜事,均由红白理事会料理;不准使用铁炮响器,丧事不准扎"社货";不准大吃大喝,消费标准不得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苗族乡村治理发生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以前,国家主导乡村治理,实现了乡村社会重构;改革开放后,国家正式制度与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制度实现“双轨并治”,各自发挥治理优势;新时代以来,在国家治理指导下,乡村社会启动实施“共治共享共建”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这一变迁轨迹对于未来民族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党和国家是引领民族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在国家治理的规划下,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少数民族乡村善治的重要保障;维护民族团结理应成为我国治理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朱瑾 《群众》2023,(9):51-52
<正>宽敞的教室里,教学一体化设备齐全,孩子们正在认真听讲;创客空间内,孩子们有的在设计迷你机器人,有的在认真扎染,还有的在动手组装“电子百拼”;宽阔的操场上,鼓乐齐鸣,孩子们在这片汉风古韵的土地上欢歌笑语……在徐州市铜山区最偏僻的乡镇之一——房村镇,寻常可见这样的乡村学校教学场景。乡村振兴,教育为基。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有关工作部署,推动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进落实“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卫市实施移风易俗“五项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抵制陈规陋习。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活水。青年“乡村CEO”是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之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现实之机、打造数字乡村的技术之机涌现的崭新职业,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主要表现为:在主导层要坚持政府牵线原则,公开招聘各类人才;在任务层要成立专门运营公司,全面整合乡村资源;在标准层要明确政企权责边界,制定业绩考核指标;在动力层要带动村民共建共享,收获职业价值认同。目前,青年“乡村CEO”面临运营公司整合范围有限、政企权责边界有待清晰、职业长期规划尚未明确的现实困境,需要从鼓励抱团发展,实现乡村资源共享;推动村委放权,明确政企职能权限;完善配套制度,拓展职业成长空间等方面探索破解之道,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注入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37-37
一、强化领导,形成“乡村少年宫”建设工作合力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当阳市于8月下旬成立了“乡村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相关领导任组长,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成员。制定并下发了《当阳市“乡村少年宫”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SARA 袭击华夏大地,北京首当其冲。人们在焦虑中看到,在抗“非典”斗争中,一场移风易俗的运动又在悄然兴起,爱卫生、防疾病蔚然成风。记得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从关心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出发,曾多次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了“爱委会”这样一些机构。应该说,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对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不讲卫生的陈规陋习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尽管把这种“运动”提高到了“爱国”的高度,然而,“运动”一过,往往又依然故我。这里面固然有一个是否“持之以恒”,“抓”与“不抓”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改革生活习惯,进行真正的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比如,中国的用餐方式就是一个长期形成有碍卫生的恶习,有待来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记得80年代初期,湖北荆州农村,出现了一个“分餐制”的农民家庭。当时主政的胡耀邦同志作了批示,进行表扬,并要求报刊加以宣传。我在一家大报工作,就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当时的宣传是起了一点作用的。但曾几何时,又变成“一阵风”。陋  相似文献   

15.
下基层切莫“嫌贫爱富”陆志宏工作队下基层蹲点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办法。但有些机关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只愿到城镇附近或经济生活条件好的乡镇去“锦上添花”,不愿到偏远或贫困的乡村去“雪中送炭”;有的企业领导、乡村干部或农户也把机关干部下去蹲...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打工潮、经商潮席卷农村,导致农村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这就给乡村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流动人口大多是青壮年,他们有的是举家外出,有的是家庭部分人员外出;有的农闲时外出几个月,有的长年外出;有的外出有固定地点,有的十天八天就换个地方;有的外出前给村里有个交待,有的连招呼也不打就一定了之;有的保留着当地的山林和耕地,有的干脆将其转让他人。于是乡村在安排计划生育、据回收缴〔包括两税~费和统筹)、农村劳动积累工等工作上增加了诸多麻烦。每当孕检或计划生有检查时,乡村干部就为外出人员发愁。找人吧,有的花…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受群众好评。但是,农村公路缺乏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部分乡村对农村公路的日常管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没有指定专人管护,或因管护资金不能保障,管护人员失管;有的管护职责不明确,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推诿扯皮;  相似文献   

18.
时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两面人”干部,他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在单位(八小时之内)表现得一本正经,八小时外却是另一副面孔。有的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打得火热;有的频频出入酒楼歌厅,吃喝玩乐;有的在麻将桌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共筑长城”;有的忙于拉关系走后门;有的甚至干起违法乱纪的勾当……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是伟大的。   他们承担着对亿万农村中小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肩负 着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任重 道远,党和政府给予很高的评价,也不断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乡村教师是光荣的。   他们面对着私立学校高薪聘请的诱惑,甘于清贫,扎根在封闭、 落后、偏远的农村,洒一腔热血,润桃李芬芳,学生与家乡对他们 的恩德铭刻肺腑;   乡村教师是艰苦的。   他们的地位和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上都处于一种“弱势”。有的 被长期拖欠工资,有的无房可居,有的积劳成疾却无钱医治,有的 身兼数科,甚至校长教师一身二任,艰苦的劳动低廉的回报。与城 里教师享受相同的待遇,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然而,数百万乡村 教师仍在无怨无悔地在讲坛上耕耘着、奉献着……   第20 个教师节刚刚过去,在庆祝之余,本刊记者从全国各地, 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线采写回这组文章。记者们既为乡 村教师的辛劳所感动,也为他们鲜为人知的艰难处境所震惊与忧虑。   为此,本刊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乡村教师重视的力度,依法维 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因为在他们羸弱的肩上扛着亿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宛西乡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地方精英群体;指导理论是“自卫主义、自治主义、自富主义”的“三自主义”;地方精英着手成立区域性地方组织,完善管理制度;精英大力发展民团,为地方建设“保驾护航”,保证精英政治运行机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