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小的时候 父亲给我讲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从那时起 扁担这个词根 像四川的竹子 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2.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同志有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的扁担”,往井冈山上挑粮时,他说:“能挑100斤,就不挑99斤。”宁城县汐子镇副镇长戴成钧同志也有一根“扁担”,它的两头挑着两个筐,一个筐里装着“国家”,一个筐里装着“百姓”,下面注着:“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哪一头也放不下。”这是戴成钧同志生前作的一幅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用的扁担,却有着同样深刻的蕴意,勾画出了共产党员爱国爱民、肩负重任、弯腰躬行在山坡上、田野里的形象,回答了如何体现党的宗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前进的重大课题。在现…  相似文献   

3.
提起黄涛编辑家.首先想到的是由他主持编辑的《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朱德的扁担》等收入中小学课本且脍炙人口的知名作品,近日从媒体上了解他的事迹后,这位老人身上那种荡气回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4.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对于许多人并不陌生。《朱德的扁担》长期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让许多人第一次听说了朱德这个名字。由于作者不愿意在入选语文教材时署名,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朱良才将军。那么,朱良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5.
朱德在井冈山和干部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就在革命根据地内广为传诵了。1949年,朱德军长的通信员朱良才在《星火燎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朱德的扁担》的文章,这个故事从此传遍了天下。这篇文章后来还改编成短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元帅,自己只有一儿一女.各有工作岗位,不在家里居住.但是朱德总司令身边却抚养了10个孩子.除去一个外孙刘建,其余都是侄子、侄女、侄孙.这些孩子都是朱德四川省仪陇县老家的同胞兄弟姐妹们的孩子,他们住在朱德副主席家里,一切费用均由朱德总司令负担.  相似文献   

7.
蓝冰 《世纪桥》2011,(6):25-25
被誉为“永远的红军之父”朱德元帅,许多人都知道有一根“朱德扁担”,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座“朱德桥”。这座桥在河北省邯郸市内规模宏大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里,它位于陵园南侧通向左权将军纪念馆的环馆河上,  相似文献   

8.
朱德的知己     
朱德的知己欧声光大致读书人凡知“朱德的扁担”,不知“朱德的知己”吧。然而,这个未上书的故事,在金堂县民间竟流传了三十五年之久!至今未衰过。三十五年前,一个冬春之交的早晨。天气乍暖还寒,雪花飘飘。一辆小车,从成都出来,穿过平原,进了金堂县赵镇的街道。绕...  相似文献   

9.
走进井冈山     
<正>3月22日—31日,有幸被派往革命圣地-井冈山学习,心情格外激动。井冈山在我的脑海中并不陌生。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从语文课本中学过散文《井冈翠竹》《朱德的扁担》等文章,知道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和各种电视剧、电影等媒介的宣传,对井冈山充满了向往和崇敬。我们一行40余人,在湖南黄花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日是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缅怀元帅一生,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赋诗五首以叙怀念之情。井冈会师南昌惊世第一枪,慧眼挥师上井冈。将士欢呼枪万杆,朱毛举火亮东方。朱德的扁担官兵坚守井冈山,食少衣单天气寒。司令扁担挑信念,同甘共苦渡难关。长征路上拒分裂红军北上路茫茫,突遇妖风欲逆航。气吞山河护团结,红军永远跟中央。太行山吟临危受命挽狂澜,跃马太行写新篇。八路挥刀砍日寇,朱德铁臂舞硝烟。元帅情追求真理渡重洋,宣誓莱茵为理想。统帅三军征战苦,偷闲司令爱兰香。2006年9月忆朱德元帅(诗五首)@廖军武…  相似文献   

11.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文艺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朱德出席了这次会议.《新文化史料》今年第2期公开了朱德在会上的插话. 朱德说:哪里不要转变啊.岂但转变,我说就是投降.我原来不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代表的是真理,我就投降了无产阶级.我投降无产阶级,并不是想来当总司令,我只是替无产阶级打仗、拼命、做事.后来仗打多了,事情做久了,大家推我做总司令.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共四川省委,拟于2006年11月下旬,在北京联合召开“朱德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一、研讨会主题:朱德的军事思想和实践;朱德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朱德的求是精神和品格风范。二、  相似文献   

13.
1951年,四川老家派代表到北京看望65岁的朱德。代表们见到朱德后真诚地提出:仪陇县委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后赶忙说:“我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被打死的普通士兵而已,荣誉功劳应归功于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中央早就决定不能以个人名义改地名,我不能破这个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没有忘记家乡的兄弟。他参加革命早早离家,养家糊口的担子全落在兄弟们身上。兄弟们因家境困难,无力让后代接受良好教育。朱德决定尽自己所能,替每个兄弟家供养一个孩子来北京读书。于是,朱德几个兄弟妹妹的儿子、孙子、孙女们,陆陆续续被送到北京。在安顿好这些孩子的食宿穿戴之后,康克清又按照朱德的吩咐,为他们一一联系好入读的学校或幼儿园。如此一来,有十  相似文献   

15.
1951年,四川老家派代表到北京看望65岁的朱德。代表们见到朱德后真诚地提出:仪陇县委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把仪陇县改名为“朱德县”。朱德听后赶忙说:“我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被打死的普通士兵而已,荣誉功劳应归功于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中央早就决定不能以个人名义改地名,我不能破这个例。”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是谁创造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朱德具体概括总结的。1928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刚好赶上江西敌军前来"进剿"。5月间,朱德连续取得了五斗江、高陇、草市蛔、龙源口  相似文献   

17.
画中有话     
《党员干部之友》2014,(7):61-61
正扁担那头挑着的是沉沉的母爱。一根旧扁担,两个塑料桶,二三十斤土鸡蛋、土鸭蛋……一位福建漳浦的农村母亲挑着自家鸡鸭生的蛋,连夜赶动车前往厦门。她说,去帮在厦门工作的儿子看孩子,给孩子补点营养。只买到站票的老人怕震坏这两桶蛋,就把蛋移到空隙处,守着它们席地而坐,不一会儿老人就睡着了。该照片被网友发到网上后,感动了很多人,有人感叹:"扁担那头挑着的是沉沉的母爱。"夺刀少年,人生考试得高分。  相似文献   

18.
魏国运 《学习导报》2011,(16):42-42
1938年,我所在的八路军总部司令部决定成立一个党支部,我被选为支部委员兼党小组长,朱德总司令被编在我们小组。 第一次开党小组会时,我没请朱总司令参加。一是因为我觉得总司令工作非常忙,不能干扰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朱德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事业不懈奋斗,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我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缅怀这位世纪伟人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20.
1950年,我(朱琦的夫人、朱德的儿媳妇赵力平)怀孕了。孩子降生之际,正好是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战役结束,于是爹爹(朱德)给孙子起名"援朝"。10个月后,援朝被送到爷爷那里生活。一年后,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此时,三八线附近已在为停战而谈判,虽然常常是谈谈打打,但和平前景可瞻,因此爹爹为他取名"和平"。和平刚8个月,也被送进了中南海。爹爹参加革命早早离家,养家糊口的担子全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